邱原鸿
随着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的质量和实用性。而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课堂缺乏实用性,脱离生活实际,无法达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构建实用性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呢?根据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用性。
一、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沟通交流,讲授、对话是其主要的形式和途径。讲授主要侧重教师教学,对话则侧重师生互动。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简单,以课本为主,甚至照本宣科,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实际。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知识结构零散等特點,传统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教学的实用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选择最佳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此外,教师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还要了解他们的内心品质、生活经历、人生信念等;其次,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还要学会倾听,重视学生的建议,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并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教师要实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要“术业有专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下功夫,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抽象的数学概念,并借助游戏、挂图、教学模具等,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生活化的课堂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为进一步开展课堂活动奠定基础。如在讲述循环小数的概念时,教师可根据水、气、云、水的自然现象,引出循环的概念。
其次,教师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依托计算机的多媒体、投影、微课、3D动画等,把枯燥、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目的,然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对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运用电脑平移长方体的两个面,使它们完全重合,相对的棱长度也相等,从而将知识直观、具体地呈现给学生。
三、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积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要注重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有目的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只有当学生的思维达到“兴奋点”,他们才能带着积极的情绪接受新知识。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分别出示以正方形、椭圆形、圆形为车轮的自行车,与学生探讨哪幅图更合理。第二,运用故事引入创设情境。如在教学韦恩图时,教师可以用故事引入:“有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公园玩,他们买了三张门票就可以进入公园,猜猜这是为什么?”第三,运用实际操作创设情境。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模拟生活片段创设情境、运用实例创设情境等方法。
总而言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习,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