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伟琴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点,并达成教学目标。开展小学加减法运算解题技巧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 加减法运算 解题教学 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死记硬背、字面记忆、书面解说等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教学。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成绩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课堂作业越来越多。然而,通过增加作业量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不仅如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探究知识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为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加减法运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开展小学生加减法运算解题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校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学习能力。而开展小学生加减法运算解题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能让学生认清正确的解题导向,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对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二、开展小学生加减法运算解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是教师给学生梳理和呈现学习内容的场所,也是学生听课、学习、归纳知识点的场所。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这样一道题目:“在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我买了16元钱的菜,然后付给卖菜阿姨20元钱,卖菜的阿姨找给我5元钱,请问卖菜阿姨找对了钱吗?”听完题目后,全班学生顿时陷入了思考和探究,分析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同桌之间有争辩,也有探讨,最终所有学生都得出了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创设了生活中买菜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学生通过探究交流得出正确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巧用分组教学讨论法,提高加减法运算的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分组时要注意,每个小组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3人小组比较合适。在进行加减法运算解题方法辩论时,教师要组织不同小组进行不同难度的加减法运算,然后要求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答案。
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算数棒参与加减法的解题运算,以便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的解题技巧。同时,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运算竞赛,让小组成员在竞赛中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
3.结合日常生活,提高学生加减法运算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陪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然后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格,并要求学生记录好买东西的经过、结果、运算方式、因果关系等,然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课堂上,学生积极地说出帮助妈妈买菜的过程,从中摸索出加减法在实际运用中的技巧。这个过程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加减法知识运算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减法运算教学作为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養,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柴永鑫.浅谈“20以内加减法”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12).
[2]李光树.“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策略[J].四川教育,2017,(1).
[3]张美娥.《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8,(8).
(作者单位:江西省进贤县白圩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