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琼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任务的进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讨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积极思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和体验,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应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导,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视角和感受。因此,教师需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形成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解除课堂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疑惑,自信地面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在这样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能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倾听和学习语文知识。
一、在课堂上实施鼓励教育
小学生活泼好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对此,教师应该体谅学生,多注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突出表现,并予以鼓励。一句普通的赞誉可能是教师众多鼓励语中微不足道的一句,但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赞誉会使其他同学产生羡慕,化作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动力,促使所有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
教师的赞美能让学生了解到教师的关注不是虚假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教师的赞美和鼓励,学生就会获得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如在讲解字词时,有的学生能够成功地解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表扬他们,并且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激励答题的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势头。总的来说,赞赏能使学生挖掘个人潜能,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亲密,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和学习习惯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教师需要具备过硬的课堂处理能力,运用灵活善变的教学策略和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这样,即使教师面对枯燥的内容讲解,也能让课堂活跃生动起来。
亲切的教学态度是教师必备的教学素质之一,饱含感情的课文朗读、字形优美的黑板字,以及穿插在讲解中的诙谐问答都是教师对课堂掌控力的一种表现,而成功掌控课堂的教师能够让学生于无形之中集中注意力,也会给予学生语文启蒙学习的引导,让学生领略语文的风趣,从而主动学习。另外,教师应该温故而知新,允许学生表达对课文的不同见解。这样,学生才能时刻集中注意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新视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人素质决定着个人魅力,而小学生往往受教师影响最深,所以一个良好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带给学生的不只是课堂上的语文知识,还有对学生个人性格的影响。
三、采用留有空白的教学方式
语文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学生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怀着包容之心对待学生,对学生实施启发式教育。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知。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与繁重的教学任务之间,许多教师都会选择复制式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下,教师的绝对支配大大局限了学生的思路,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学效果也很难得到提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留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交流、自由发挥。学生在交流后,即使产生矛盾,也会自发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要想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在课堂上实施鼓励教育,采用留有空白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苏丽.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N].发展导报,2018-10-26.
[2]何静.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
(作者單位: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