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身体条件下运动技能形成的渐进性序列分析

2019-09-03 14:38马留杰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动作身体技能

马留杰

运动学习中的“动”应该有更深层的含义,是指“有能”的身体,也可以称之为“灵动的身体”“充满活力的身体”。[1]运动技能的序列发展具有的高度的复杂性和动态的连续性是客观存在的,体育教师能否发现在技能形成中的共属、规律、积累、连续的动作元素,这是运动学习逻辑的核心所在,只有明白不同运动项目中共属的动作价值,才能在教学中设计出具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单元及课时计划,进而提升从“动作”走向“动作技能”,最终形成“运动技能”的教学思路,为塑造“有能”的身体挖掘学科教学价值。本文基于塑造“有能”身体与运动技能形成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观点,从个体动作技能发展的需要和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探析运动技能形成的渐进性序列,并以投掷类动作技能发展为例,希望对教学中的“为什么教”和“教什么”有所启发性思考。

一、“有能”身体与运动技能

基于技能轮的思考,对动作、动作技能的深刻理解和学习是实现“有能”的身体塑造,是最基本的前提。[1]从字面来看,“有能”可以理解为能够达到的水平,笔者认为,“有能”的身体是全面的、综合的运动表现,具体可以理解为个体在规则中对自身基本活动能力的特殊运用。在此需要诠释的是,规则是指客观的场地、装备、器材、判罚条件等要求,基本活动能力是指先天具备的走、跑、跳、投、躲闪、滚动、攀爬、扭转等动作,特殊运用是指在具体运动项目中由单一或多元的动作结构支撑,通俗讲就是由一种或多种基本活动方式组成。

规则是客观存在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主观行为,发展人类主观能动性即基本活动能力是追求“有能”身体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从个体动作发展需要和运动项目动作结构需要分析运动技能形成是一种渐进性序列发展过程,在教学中各个水平阶段身体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身体所完成特定动作的能力正是运动技能渐进性序列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在,明白这样的几种关系才有助于“有能”身体的体育教育教学。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渐进性序列分析

从动作到动作技能,从动作技能到运动技能是“大运动观”下体育教育教学的宏观原理,具体到运动项目中就会反映出复杂的动作结构、动作序列、动作迁移等系列化的具体学习内容。下面笔者以助跑正面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此项目为江苏省南通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项目选考项目之一)说明项目动作结构与本项目技能之间序列发展的关联性(见表1)。

通过对助跑正面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动作结构的拆分,不难发现动作中有跑、跳、投基本身体活动。跑即持球向前跑;跳即持球(向后拉开背弓)后的单脚起跳;投即身体整合前面动作后双手向前上方投出的最后一个环节。实质上这是一个序列性较为复杂的动作链条,每个动作结构表现了明显的连续性,助跑的位移速度与背弓挥臂拨指的出手速度,以及出手角度在此表现序列的连续性极为明显。实心球投出的效果如何,个体对一系列动作结构的序列性联动是核心,说明在过渡性基本动作技能学习阶段是需要学生掌握重点的内容。

从下页表1中可以看出,如果在低年级基础阶段发展跑的能力时,教师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侧身跑、后退跑、上下坡跑,改变路线的折返跑、曲线跑等,如果个体在低年级也获得了跳的多样化储存动作,如,改变方式的单脚跳、双脚跳,改变方向的前后左右跳等,投掷亦是如此,不同重量物体的投,不同方向的投,单、双手掷等,如果这些单一的基本动作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体得到了练习,能够掌握完成基本动作的能力,那么到了小学高年级学习基本组合动作时会是什么结果?到了初中学习过渡性基本动作技能形成运动技能时又会是一种什么结果?

孙喜和从教学内容开发的角度对动作技能轮进行具体动作的归结,如果将转身动作的变化、组合范畴迁移到投掷上,可看到表2的呈现。这样的呈现显然是动作技能层面的,形成具体项目的运动技能需要进一步对具体规则、特殊场景进行设计,驾驭在具体规则场景下的整体动作技能才是个体运动技能的呈现。

三、遵从身体素质发展规律,保障“有能”身体条件下运动技能的形成

无论单一动作结构,还是多元动作结构,都应有由基本动作、基本组合动作、過渡性基本动作技能到最终运动技能的演进过程,并且后者都要以前者为基础,形成螺旋上升的序列排布。基于以上对助跑正面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分析,个体掌握运动技能是一系列联动的序列化过程,呈渐进性序列发展。体育教师对运动项目特征的把握程度、项目动作结构的分析、动作发展序列的挖掘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要学什么、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些思考说明运动学习具有渐进性、阶段性和年龄性逻辑特征,如何建构从小学低年级到高中,从动作到技能这2个方面融合互助的教学体系显得迫在眉睫。

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掌握动作的快慢程度、动作技能水平不同,要达到使学生掌握各个阶段的技术动作的目标,需重视身体素质发展的最佳敏感期,也就是在哪个年龄段发展什么身体素质是最佳时期,结合个体运动技能的发展,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3~6岁大脑皮层各区域之间开始联系、发展,6岁时条件反射的形成趋于稳定,7~8岁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细胞的分化,已接近成人水平,因此在7~8岁时,对体育运动比较敏感,可塑性较大。13~14岁时皮质抑制调节机制达到一定强度,大脑皮质的灵活性高,较容易改进,不用费力就能学会一些新动作。14岁以后,大脑发育基本定型,即使大量练习,也很难达到之前的学习效果。在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基本动作掌握得越多,越熟练,动力定型建立得也就越多,新的动作技能就掌握得越快、越自如[4]。抓住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对“有能”身体发展是必然的(表3)。

通过以上探析,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遵从运动技能形成的渐进性序列发展规律,明白各个动作结构之间的深层联系和序列发展逻辑,再结合项目特点展开教学设计。以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抓手,在本阶段的学习可利用动作技能轮为课堂做具体内容指向,需要注意的是在动作学习时必须注重与人或物的关系、动作效果、空间意识,不是简单的从动作到动作的学习,而是要为更高级的运动技能形成作铺垫。如,在7~8岁学生的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细胞的分化接近成人水平,这个时期需要特别关注对空间意识的培养,加强动作与空间意识相融合的练习,自然对后期运动技能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有能”身体是体育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灵动的身体是技术活化的基础,对运动技能渐进性序列发展的认识和动作结构的把握是建立运动学习的基础。从动作到动作技能,从运动技术到最终的运动技能表现水平,在教学中每个动作或技术都需为具体项目的运动特性服务,建立从动作到动作技能再到运动技能的“大运动观”展开教学,提升运动技能形成的教学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1]孙喜和.由“动作”到“动”的认识提升[J].中国学校体育,2019(2):74-75.

[2]刘建和.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3]孙喜和.运动技能构成要素及教学运用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9(1):22-25.

[4]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83-384.

猜你喜欢
动作身体技能
下一个动作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