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预期管理正确引导中国发展国际预期

2019-09-03 18:54周庆安聂悄语
红旗文稿 2019年14期
关键词:预期管理发展

周庆安 聂悄语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见之大变局,在这一大局之下,世界和中国的发展都面临着历史经验难以总结的新局面和新挑战,国际国内的预期也充满了各种变数。大局如何变化,中国又如何自处,当前国际国内舆论对于我国未来发展的预期如何,又应当如何有效稳定国际国内的预期,通过有效的预期管理正确引导中国发展的国际预期,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

一、预期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传统意义上说,预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件及情景进行事先分析的主观判断和估计。此后,预期被引入经济学中,形成了经济预期,如投资预期、消费预期等。在社会领域,对社会利益、社会秩序、社会变迁、社会矛盾和社会稳定的预期等构成了社会预期的重要内容。预期不仅取决于预期者对客观现实的感知,也取决于预期者自身心理素质、性格、阅历等对其判断水平和解读机制的形塑。因此,经济社会越发展,影响预期的因素就越复杂,对预期的形成也就越难把握,这体现了预期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张力。

对于中国来说,预期管理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国家不断完善经济结构,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因此,预期管理,就是要持续构建国际国内对于中国发展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时,提出了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要求,标志着预期管理工作进入国家改革发展的核心议程。同时,稳预期还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紧密相连,体现了预期管理在深化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中央对稳预期的要求不仅面向市场,要求提振市场信心,同时面向社会,要求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双管齐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对于国际社会来说,稳定的中国预期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国家自身发展的范畴,成为世界发展的稳定器。2016年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争论开始不断浮现。尤其是西方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在政治上不断出现黑天鹅事件,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发展似乎有遭到阻击和回潮的态势。而良好的中国故事,是建立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和稳定的国际秩序的基础上的。中国的预期,不但要体现中国的发展,还要体现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受到全球政要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并被认为为世界秩序的稳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这就是中国预期的国际意义。

二、中国发展国际预期的形成与建构

时至今日,预期管理在中国的整体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显示出日渐重要的作用。而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叙事,构建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良好预期,塑造发展信心和认同度,也是预期管理必须要面对的任务。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预期,基本在以下三个层面形成。

第一层是中国发展的基本状态。尤其是中国在2011年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世界对于中国发展的未来还有很大信心。这种基本发展态势,奠定了预期的核心,即一个可以用数据和质量预测的未来。国际社会在构建中国预期时,基本共识都是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不同的理解只是在于何时、何种产业和何种结构。

第二層是中国的国际作用。国际的预期不仅停留在中国的强大,还希望中国对于世界体系能够发挥出更多作用。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于世界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争论蔓延的情况下,国际社会的总体预期是希望经济发展能够保持稳定,各国都需要找到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而不同国家对于中国的预期,则是与各国的发展利益密切相关的。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紧密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关切,对接发展的战略需求,就体现了中国的国际作用。

第三层是中国提供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对于当前世界而言,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形成各国认可的发展理念和价值体系。由于民粹主义的蔓延,不少国家的现实主义观念盛行,出现了一些零和博弈的思维。二战以后逐渐形成的发展思路遇到了挫折,而以欧洲中心主义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也被金融危机等重大节点证实了其虚伪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符合全球在发展过程中的未来价值体系,能够对于预期的构建形成更明确的认同感。

当然,由于中国历史文化和西方世界的差异,在发展过程中选择的道路不同,表达的话语体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构建和管理国际预期的过程,需要的也是不同管理手段和叙事方法的结合。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构建融通中外的新话语、新表达。这其中就包括对于自身发展特点、发展的国际作用和发展的价值观的创新叙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中国发展的国际预期,与各国自身对中国的传统印象、自身的利益考虑和价值体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少预期最终和中国发展的道路方向也存在差异。这些年来,无论是中国威胁论,还是中国唱衰论,其实都代表了西方一些势力在意识形态偏见的刺激下,不顾事实盲目构建中国发展的所谓“预期”。这种预期当然和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偏差。

因此,如何对世界构建中国的预期,涉及到的命题其实是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同时又如何讲述发展故事的问题。中国对外的政策工具、国际法律手段、传播策略和舆论对话能力,都同样为预期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也进行了深度的协调。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要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中国对于未来世界秩序和自身目标的认识如何?在近年来的联合国大会、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多边场合,这一命题被频繁提及,中国领导人也通过各种场合回应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将会如何按照自身理解对世界秩序和自身目标进行构建,换句话说也就是给世界描述更加清晰的中国目标。这个问题,意味着我们在对外的政策表达和传播工作中,需要将中国的宏观语言转化为明确的预期性发展目标,而且不仅是中国的发展目标,更是世界的发展目标,并且善于运用国际社会能够接受、世界各国能够听懂的话语,清晰传达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究竟对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大阪G20峰会中谈到,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市场作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要把握发展大势,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引导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要胸怀共同未来,立足共同利益,着眼长远发展,致力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繁荣、各国人民安居乐业。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构建中国发展国际预期,需要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用为其他国家带来的实惠说话。同时,必须看到,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不仅是经济层面的,中国的发展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更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动力和鲜活经验。为世界构建中国预期,有助于消除误解,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为实现中国未来的预期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切实做好中国发展国际预期的传播管理

对国际预期的预期管理重在通过信息传播引导国际社会舆论,构建国际社会对于当前环境和未来目标的一致看法。在多数情况下,预期管理首先通过政策信息进行导向性的引导。但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传播方式和传播策略决定了国家如何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引导国际舆论,塑造国际国内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

一般来说,预期管理本身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来构建宏观和远期目标,树立信心的过程。预期管理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即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对于一项政策来说,这三个部分有比较明确的区分。对于一个国家的叙事来说,这三个部分的区分不太严格,但随着国家的发展,在具体的政策叙事当中,仍然能够看到这几个部分的运用。不同的阶段,国家和政府部门组织信息、运用信息和对传播渠道的依赖程度也各不相同。

统筹中国故事预期的事前传播管理。在事前管理时,国际国内对于中国的政策成型通常没有直接的答案,部分国内外公众或者舆论领袖感知到经济和社会出现的变化,发现机会或者发现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所面对的问题,是通过新闻发布,提前预知、预警或者预测,预先评估可能产生的传播效果。应当说,在事前管理过程中,国际预期并不明确,预期管理的空间也比较大,国际社会和公众有赖于多元化的信息,从而形成进一步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广泛界定社会预期。而预期管理首先是能够为社会预期提供更多的议题,事前管理中的社会预期,集中于预期的设置和议题的规划。例如,在宏观调控中,经濟政策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在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较长时间规划,宏观经济发展、就业、外贸外资等重大议题,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情况下被讨论并且规划出新的政策,这些都是事前管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近年来的现象表明,社交媒体在事前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加,预期管理的议题被不断地提前设置,导致政府部门被动应对一些并没有在短时间之内会成为政策重点的议题,因此,做好事前传播管理必须运用好社交媒体工具。

加强国际预期的事中传播管理。事中管理,是预期管理的重点部分。事中管理需要对这样的预期进行有效的调控,推动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发展的复杂性,凝聚社会共识,或者对于存在的风险有一定的理解。在这个阶段,预期管理综合运用政策工具、信息工具和沟通工具进行相应管理。政策工具作为事中管理的基本核心,信息工具是预期管理的重要手段,而沟通工具则用以对预期管理的核心主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沟通。与事前管理不同,事前管理强调的是议题的管理,事中管理强调的是情绪和态度的管理,从而推动公众舆论更好地理解和支持相关政策。在事中管理中,负面预期容易出现,并且容易出现情绪性的扩散。这是因为事中管理所面对的局面比较复杂,宏观调控背景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容易遭遇不同的困难或者挑战,公众利益或者情绪容易发生较大的分化。

完善国际预期的事后传播管理。事后管理,实际上是瞄准下一阶段政策的落实和发展进行的。事后管理的根本,是预期形成之后公众如何理解这些预期可能发生的变动,以及出现的相关后果。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际社会出现了大量的唱空唱衰预期,进而质疑各国的救市政策,通胀预期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事后管理更加强调,如何对政策执行之后产生的效果和风险进行解读。在事后管理中,强调的是成果的解读和延伸。有的时候,为了考虑事后管理的前瞻性,需要在事中管理中不断动用信息工具和沟通工具,调整预期的产生方式。这个时候,应当更加重视预期管理的前瞻性,将重点议题的解读、国际情绪潜在的风险,都通过事中的信息发布和沟通方式加以解决。

(作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预期管理发展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