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损害了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吗

2019-09-03 18:54龚洋冉钱小军张佳音
清华管理评论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龚洋冉 钱小军 张佳音

最近“京东10年裁员8万人”等新闻引爆了公众对企业未来是否能够稳定提供工作岗位的质疑和讨论。究其根源,是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为代表的技术和集成系统(例如无人驾驶、无人物流等)逐渐展示出可以大规模胜任部分人类工作和岗位的能力。这意味着,一些行业可能出现AI替代自然人从事相关的岗位和工作的广泛趋势。

针对上述现象,一类观点认为提供就业岗位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而在AI浪潮下,作为技术的潜在使用者和员工的雇佣方,企业对于AI技术的采用应持审慎的态度,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作出抉择;相反观点则提出企业应该积极拥抱技术变化,如果AI对人力的替代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则应顺应技术发展的浪潮。

面对逐渐逼近的未来和众说纷纭的观点,企业管理者应如何应对?决策依据又是什么?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认为AI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意愿均受到了削弱,因此AI对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是一种“损害”。

我们认为,在未来,正确的处理企业中人力和AI的关系是未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之一。在本文中,我们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对“AI损害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本质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我们对企业对员工履责的内容和方式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从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一种对上述问题的认知新思路和对相关管理措施的建议。

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AI损害了企业社会责任吗?这个看似难以回答的问题本质上涉及了两种不同的企业发展视角: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关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美国管理学会年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于2017年刊登了一篇理論文章, 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见表1)。

基于上述比较,我们认为AI是否“损害”企业履行对员工社会责任这个问题的本质,实际是AI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从履行社会责任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渡。具体对企业决策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转移,企业社会责任仅关注企业自身以及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的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则着眼于全局利益,考虑对社会的整体推动作用,因此可能产生整体或局部利益的选择,例如社会还是企业/利益相关者;

企业社会绩效判断标准的改变,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判断属性,倡导做“对的”和“应该做的”,而可持续发展则是描述属性,客观的看待整个世界的变化,试图从中寻找未来的进步方向和动力,因此对上述技术的推广和采纳可能产生方式上的分歧,例如控制还是放任;

企业外部性作用和方向的模糊,社会责任的作用方向和影响仅针对其利益相关者,相对集中和可控;而可持续发展则更多元化和复杂,可能在个体、组织、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中产生“蝴蝶效应”,因此这种外部性的属性或归因——企业还是社会,也可能引发争议。

更重要的是,两者本身的关联和统一,例如企业采取AI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采取AI技术的绩效需要接受长时间、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判断,企业采取AI技术所产生的影响作用于企业战略、市场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是一种相互融合的递进关系,所以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协调上述三个影响机制实现二者的过渡和统一。

由于AI浪潮被预见会对企业中员工以及现有工作岗位产生冲击,所以企业在未来必须采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形式,帮助员工应对这个挑战,才能实现从履行社会责任到可持续发展的过渡。这不仅意味着企业对员工履责方式的革新,还是对未来企业可持续发展内容和边界的探索。

在本文中,企业社会责任涉及企业当下为社会公众提供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强调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获取和运用,企业可持续发展则代表了行业、产业以及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了人力资源在未来的价值导向和升值空间。

我们认为,由于AI浪潮被预见会对企业中员工以及现有工作岗位产生冲击,所以企业在未来必须采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形式,帮助员工应对这个挑战,才能实现从履行社会责任到可持续发展的过渡。这不仅意味着企业对员工履责方式的革新,还是对未来企业可持续发展内容和边界的探索。

传统责任:提供工作岗位

作为与企业发展休戚相关的内部主体,员工是早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对象:1960年代,褚时健通过厂方养猪和开荒种菜等举措,以保证员工生活的方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而吸引和激励了人才,实现了嘎洒糖厂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来说,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具有循序渐进的多个层次,根据商业伦理学家卡罗尔(Archie Carrol)提供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框架”,我们认为,当企业处于健康的经营状态且与整个经济体系发生良性交互时,则被视为实现了企业的经济责任,而企业持续的运营和成长会保持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所以企业不断获取人力资源本身就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随着职业规范和行业规则的不断成熟,企业对工作岗位的合法合规设计成为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无论是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大罢工推动实现的8小时工作制,还是二战后兴起于日本企业的“终生雇佣制”。这些关于工作岗位的基本福利待遇和职业保障最终被广泛的接受。

我国于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明确就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工资等10个方面进行了规定,所以企业对工作岗位实现合法合规的管理履行了社会责任中的法律责任。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中的道德和慈善部分成为近年来企业履责的新趋势,主要强调对员工身心健康的维护以及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具体措施包括,在工作场所中为员工提供休息娱乐设施和空间、各种形式的补贴和家属福利保障以及对员工特殊时期(如生病、怀孕等)的关怀和倾向性政策。

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员工责任要求企业创造工作岗位和对其负责任的管理,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有效且合理的获取和运用人力资源,实现了对员工责任的履行。但是责任并非止步于此,身处以AI浪潮为代表的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企业对员工的履责内容和履责方式都面临着变革和挑战。

责任的革新:建设可持续的工作系统

传统人力资源的核心是胜任力,目标是实现“人岗匹配”,所以其功能侧重于获取和使用人力资源。但是在AI为代表的技術进步引发了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人力资源更迭、流动代替了人力资源使用和提升,成为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新技术的采纳会引发组织内部变革,主要业务和岗位职能的变更可能使得原在岗员工达不到胜任要求,从而失去工作;新技术的采纳也会改变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范围和互动关系,从而对原有岗位的关键资源的供给和支持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削弱了在岗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新技术的扩散具有外部性,对组织管理以及业务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会对其他社会组织,如政府、高校等产生导向性,带来人力资源的供给和培训方向的改变。

随着主要责任矛盾的变化,以胜任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无法很好的履责,所以需要建构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的人力资源工作系统,来更好地履行技术进步背景下的企业员工责任。

相比于已有的人事管理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人力资源管理(Sustainabl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首先在管理理念上可以更好的平衡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见表2),原因是:(1)该系统以企业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己任,通过统一企业/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目标来解决整体和局部利益的选择问题;(2)该系统决策过程由企业高层主导,多部门共同参与,以组织人力资源的存续和升值为判断基准,处理是否采纳技术以及应用方式的分歧;(3)该系统采取多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包含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衡量企业对员工履责的绩效,回答企业和社会之间的责任归属问题;

具体到管理实践中,无论是将员工看作成本或者是人力资源,传统的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将员工的人力资源视为一种“消耗品”,员工通过行使岗位权责以实现组织绩效的提升,组织以胜任力为标准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取、使用以及淘汰,这其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搜寻和淘汰人力资源的高昂成本、员工主观能动性受到岗位资源限制等。不同的是,可持续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视为一种资本,通过打造工作系统和职能系统(例如,管理、技术、人事等)之间的协同,实现员工人力资本和岗位的动态匹配,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人力资本在企业内的存续和升值,大大减少了淘汰和再搜寻人力资源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建构开放的工作系统,纳入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来管理、合作运营企业的人力资本,这给予了员工更多的资源和空间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反过来也能极大地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

作为企业来说,建设可持续的工作系统以实现组织内外部的协同发展,正确处理好人力和AI之间的关系,更是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关键;对于全社会来说,面对未来AI浪潮,我们更加需要有责任的企业。

综上,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可持续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履行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以人力资源更迭和流动为特征的员工责任(见图1)。

企业管理实践已经对基于工作系统的可持续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例如,振华重工的“蓝领工人管理”通过系统的组织员工培训实现了员工胜任力和岗位要求的协同提升,企业也履行了提升员工胜任力应对技术进步方面的社会责任;腾讯的“活水计划”通过构建内部招聘为核心的转岗和轮岗制度,实现了职能系统的融合,以员工的胜任力为基础,以员工的职能经验作为判断标准,并结合业务要求的变化趋势促进员工的内部流动,促使他们以足够的能力,热情和学习潜力来面对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挑战,极大提升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也履行了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海尔的“创客平台”,通过组织变革设立创新孵化平台,实现内部架构和外部资源的开放交互,利用企业边界的扩张提升了它的人力资本容量以及使用渠道,所以员工在保有原岗位的基础上,还可以使用更多的资源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保持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了履责的创新。

结语

虽然AI取代人类工作的阶段尚未真正到来,但是关于此的不安和焦虑已经悄然弥漫。作为员工来说,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作为企业来说,建设可持续的工作系统以实现组织内外部的协同发展,正确处理好人力和AI之间的关系,更是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关键;对于全社会来说,面对未来AI浪潮,我们更加需要有责任的企业。正如马云在《阿里巴巴:不争流量,争担当》一文所说:“企业(责任)会改变和影响世界,会完善社会和未来”。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国企改革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推进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有趣的动物
人力旅行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