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5G,培育新时代的世界级创新企业

2019-09-03 18:54何文天
清华管理评论 2019年3期
关键词:独角兽大象企业

何文天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从组装到建立生态系统

TBR:新时代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如何培育世界级的创新企业。您在通信行业深耕了几十年,能否谈谈您对中国企业创新现状的观点?

王建宙:我对通信制造行业比较了解,就以此为例讲讲。之前听很多经济学家说,我们制造的电脑也好,手机也罢,只是负责组装。他们说组装不等于制造,组装只能拿到整个产业产品当中的4%~5%的价值。这个说法是不全面的,过去,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但这个阶段早就过去。我把通信制造行业的创新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纯组装,这是一个低附加值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配套加工。我去过一家手机组装工厂,除了组装手机以外,他们还加工手机玻璃盖板,但是,手机玻璃盖板加工的附加值却远高于手机组装,所以说,千万不要小看配套加工。第三阶段就是供应链,中国企业逐步建立了一个健全的手机制造供应链。供应链是制造业的关键,有一个说法是“以深圳华强北为中心,50公里之内可以把所有的东西都找到”。这是真的,每次去深圳,我都要到华强北去看看,它是一个缩影,我们的供应链可以做到你只要出一个订单,很快就能把所有的需求都准备好。

第四个阶段是建立更高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我们能自主完成设计、采购和制造等全部的环节,我们的智能手机制造企业,现在竞争力最重要的就在生态系统里,过去几年,一些手机制造环节已经开始转移去了越南、印度等国家,2018年,我国制造手机约18亿台,比2017年下降了4.1%。但是,即使一部分手机的制造环节转移出去了,整个供应链和生态系统还是依赖我们中国的,他们还是要到中国来进行各种配套采购。我们花了几十年才打造出这个系统,它不是几年就会被轻易取代的。总结来说,从组装到配套加工,之后形成相对完整的供应链,最终形成健全的生态体系,我们的通信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不断走向上游,逐步深入参与到国际全球分工格局制定的过程。

TBR:这个生态系统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

王建宙:要形成这样的生态系统,第一个条件是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持,从而可能大规模的去发展。第二个条件是形成刚才提到的一种供应的体系。第三是知识集中,在一个地方集中生产以后,知识、工程师以及相关技术人员都集中起来了。在这个领域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大量的人力物力,形成了几万家企业,几十万工程师组成的这么一个生态系统。我一直强调,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强大生态系统。

如何弥补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短板

TBR:您认为,现在我们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遇到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呢?

王建宙:我们承认,在通信产品的制造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短板,这些短板主要体现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我把它分成四个方面:

第一是关键元器件,特别是半导体器件。半导体的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个主要环节中,目前我们在制造方面比较薄弱,无论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还是存储芯片制造的能力都很弱,至于像光刻机那样的半导体制造设备更是依赖外国进口。

第二,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这可能是目前最大的短板。目前我国的智能手机几乎都使用了安卓系统,制造企业也希望可以使用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从我国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来看,我认为我们已经具备了开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能力了。但是,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如果没有大量配套的生态体系为它提供软件和应用,这个系统也是无法使用的。所以,企业反映,开发新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中,商业的因素大于技术的因素。

第三是基础材料。比方说玻璃,手机的显示屏、盖板等部分都需要用到高质量的玻璃,但目前基本上都是进口的。技术上可能听起来不是很难,但是事实上,实际生产过程中还是依赖进口产品。

第四是无源器件,也可以叫被动元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阻和电容。这是我们几十年前都已经过关的技术,但是现在到生产线上去看,我们看到的依然使用的都是国外的。其原因是,如果生产线上一包几千个电阻电容里面,只要有一个废品,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报废了,所以制造商宁可多花钱去买进口产品。如果我们下定决心能做到几亿个产品中没有一个次品,那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TBR:您认为该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和困难呢?

王建宙: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所以这些问题是一定要下定决心来解决的。我最近几年一直在调查,如何来补这些短板的问题,我们有这样几个想法。

第一是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从理论上来说,迈克·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被企业界普遍接受,该理论认为企业的整个价值系统当中有很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为企业带来增值,但是它的核心是以企业为中心,目的是如何为企业提升价值。今天看来,光是考虑单个企业的价值链是不够的,现在必须考虑整个行业的生态系统,企业是行业当中的一个环节。目前企业的竞争理论都非常成熟了,我们受到的管理教育一直强调如何竞争,但是怎么去合作,如何去共赢,怎么去建立行业的生态系统?这方面有待于完善。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为例,只有合作,才能实现。我们建议应该由手机制造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还有软件开发商等等大家合作起来开发,共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当然这里依然会有很多挑战,我访问了很多手机制造业的领导们,他们觉得这建议很好,但是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我真心希望我们的管理学者加强在企业的合作和共享方面的理论研究,能够在理论上帮助和指导企业家的实践。

以往的价值链理论是以企业为中心,思考的是如何为企业提升价值。在今天,光是考虑单个企业的价值链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整个行业的生态系统,将企业视为行业当中的一个环节。

第二,产学研的一体化协同,我做过一些相关调查,虽然成功的例子不多,但是所有成功的项目共同的秘诀在于全部参与者目的是一致性的,都是为了落地应用。我看到过最好的一个项目是浙江余姚的舜宇光学科技公司,这是一家主营手机照相机模块的公司,背后完全是浙大光学系来支撑它从小工厂一步步做到现在非常大规模的企业。这当中我最感动的是,学校的支持不是为了论文、职称或是评奖,而是为了企业能制造出更好的产品服务市场。在这个项目中,企业与高校配合得很好,所以最后结果是非常成功的。

第三,构建开放型的技术创新体系,闭门造车现在已经行不通了。世界级的创新企业就应该在全球扮演重要角色,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制定国际标准当中发挥作用。比如这次在5G的国际标准制定当中,中国的企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把自己的想法融合到国际通信标准里面,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这也是最好的一个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来吸引创新资源的途经。

第四,关注不同的创新模式。之前讨论的比较多的是从0到1。我们需要原始创新,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同时从1到N的过程也蕴含有很多创新机会。比如半导体是美国创造发明的,但是今天半导体最大的制造企业已经不在美国了,最大的存储器制造企业是韩国的三星,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商则是台积电。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他们都不是从0到1,所以,从1到N也有很大的机会。

大象型企业与独角兽企业,孰更重要?

TBR:您目前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您觉得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力量,助力世界级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王建宙:我有一个观点,我们要培养一批大象型的企业。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指的是初期投资很少,但是成长很快的一些初创企业。但实际情况是有些企业它没有办法像独角兽那样成长,原因是第一它初期投资很大,第二见效很慢,最典型的就是半导体制造。半导体制造投资很大,同时由于摩尔定律,芯片会不断升级,从前些年的90纳米不断进化到今天的10纳米、7纳米甚至更小,每更新一次,设备上也随之需要更新换代。我们的一些项目,在某一个时间点,我们已经集中力量解决一些核心技术问题,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但这个行业的规律就是不断迭代创新,在长周期、持续性的创新过程中,我们的投资支持可能就显得不足了。

大象型企业有几个特点,第一是资本支出是持续不断的,而且数额巨大。第二个是培养人才的周期很长,要很长的时间积累经验才能培养出来。第三是它会面对大量的专利壁垒,因此需要不断地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用以置换,还要非常擅长打官司。所以,培养大象型企业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投资者从责任投资和价值投资的角度去支持这样企业的发展。

TBR:您觉得大象型企业与独角兽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王建宙: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大象型企业跟独角兽企业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电信运营商跟互联网的应用开发商的关系就是很好的例子。电信运营商我觉得是一个典型的“大象”,特点是重资产,1G建好就变2G,2G变3G,3G变4G,现在到5G了。每一次升级对运营商来说就是几千亿元的投资,资金压力很大,但是又不能不升级。但正是因为电信运营商有了这么大一个网络,大量的移动互联网的开发商才有了机会可以快速地成为独角兽。比如目前很普及的滴滴打车,如果网络覆盖不好,这样的商业模式也无法实现。所以这两类企业都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先存在大象型企业,才能孵化出相对应的独角兽企业。

TBR:不可否认大象型企业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如何鼓励投资者更加关注大象型企业呢?

王建宙:这是一个难题。首先,作为投资者来说,如何平衡好短期利益跟长期利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都要树立长期投资的观念,这方面有很多好的例子,有一些投资很大,发展周期很长的公司,最后就成为了“大象”,收入和利润都很好,相对市值也很高,这些最终都会为投资者带去持久的回报和收益,台积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我认为,投资者也应该有责任投资的观念,在思考投资配置的时候应该考虑如何通过投资来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

创新过程中,如何兼顾商业与技术

TBR:您前面提到,现阶段我们的创新面领着商业因素大于技術因素的挑战,那么,对于新一代的企业家或者说大象型企业的掌舵人而言,怎样在未来同时兼顾解决这两个因素呢?

王建宙:这方面有很多好的例子,也有很多教训。 我经历过通信行业,原先有许多“巨头”,比方说北美的摩托罗拉,朗讯,北方电信,欧洲的阿尔卡特、西门子和诺基亚。今天看来这些企业遇到很大的挑战,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有人批评说他们不重视创新,从结果上看,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上,作为管理层,他们不可能不重视创新,他们也想创新,只是这些公司都面临着短期利益跟长期利益如何抉择的问题。企业要创新,就需要大量地往远期利益进行投资,投资远期利益就会影响到近期利益。我现在正在写一本书,叫《纵论世界移动通讯》,我在研究这段历史过程中发现:这些公司有一个普遍的特点,为了取悦华尔街,过分追求近期的利益。当公司一旦发生问题的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加强投入,使得公司能够得到长期的发展,来解决眼前的困境。而这些公司普遍的处理方法正好相反,它们出售优质资产,把优质资产卖掉来满足短期的利益,最后导致了公司的整体被收购或者整体的破产。所以我认为,注重长期投资的公司和投资者最终会有良好的收益。

5G已进入现在时

TBR:作为世界移动通讯协会的高级顾问,您刚刚参加了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今年的感受与往年有什么不同?

王建宙:我最近每年都会去巴塞罗那参会,2013年的2月,这里的会议最早开始讨论5G。那时候4G才刚开始,所以大会的展台和论坛有关5G的展出和讨论都停留在概念的阶段,几乎还没有什么具体的东西,但是今年的感觉可以说5G已经进入现在时。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2018年12月,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5G中低频段试验频率的使用许可。2019年三大运营商都已开始5G网络的建设,今年将试商用。2019年春节,用5G传送央视春晚的4K视频直播。所以说相对前几年,现在所有的5G概念已经成为实际的网络技术和产品了,目前5G的一些技术峰值确实达到了4G的20倍。

TBR:这样的制度保障和网络技术的提升会带来何种实际的影响呢?

王建宙: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移动宽带网络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志。目前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都离不开网络。我们现在去一个国家,打开手机,看看覆盖情况,试试网速,大体能体会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同时5G会极大的促进数字化经济的增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2030年,5G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间接拉动经济增加值3.6万亿元。从微观来看,5G会满足用户对更高速的网络和更多流量的需要。同时在应用层面,5G高可靠、低时延的特性让它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方面产生很多的应用。比如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这个过程中,会带来两个挑战,一个是对网络全面覆盖的需求,第二个是对制度法规的修改提出需求,比如自动驾驶的实现就同时需要实时的网络和交通法规的完善。当然现在业内已提出了5G专网(Private 5G)作为一种快速应用方案,它指的是在工厂、建筑工地、工业园区实现密集覆盖,建立边缘计算的专用平台,从而在局部全面实现自动驾驶、机器人操作和智能控制,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5G价值链中,网络占5%,平台和应用开发占95%

TBR:您觉得未来5G大规模使用后,如何去赋能未来的企业、商业模式甚至社会的创新?

未来,手机会被定义成个人的智能控制中心。所有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指令集合,依然需要一个终端载体。同时,我个人非常看好折叠设备。

王建宙:我很喜欢乔布斯说过的一句话:“人们压根就不知道他們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为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现在是5G相关创新最好的机会,当新技术已经出现,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去怎么用它,还不知道它能够产生怎么样的应用和产品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创新最好的机会。

乔布斯同时也说过另外一句话,他说“人们付我们钱去为他们整合东西,因为他们不能7天24小时地去想这些。如果你对生产伟大的产品有极大的激情,它会推着你去追求一体化,去把你的硬件、软件以及内容管理都整合在一起。”这句话里的“你”,指的就是创业者和投资者。5G网络的功能发挥取决于应用,平台和应用开发是5G应用的关键。在5G的价值链当中,网络只占5%,而平台和应用开发占95%。现在我们看到了大量的一些应用案例,主要是工程师们创造出来的,但是还是需要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去共同把这些设想变成现实。值得高兴的是,不仅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关注5G,今年应用开发者和风险投资者也来到巴塞罗那寻找机会。

人工智能与5G的融合,将产生新的爆发点

TBR:您觉得未来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呢?

王建宙:我比较看重终端设备、行业应用、人工智能这三个领域。第一是终端设备。过去每一次网络升级都是从手机当中反映出来的,我们今天把手机定义成个人的信息中心,用它来看世界。未来我们会把它定义成为个人的智能控制中心,所有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指令集合依然需要一个终端载体。同时我很看好折叠设备,我认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从2007年iPhone出现到现在,手机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折叠手机一定会产生很多新的应用。第二个就是行业应用,刚才已经说了。第三个就是人工智能,我一直认为人工智能必须要跟网络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最好的例子就是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现在可以做到完全不联网,通过摄像机、传感器、雷达来模仿人的眼睛,模仿人的手来做动作。但这仅仅是让机器帮你来开车,这个技术只能达到减轻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的作用,不能解决更大的社会问题,比如堵车。只有联网了以后,系统可以自动指挥和调度车辆,从而有可能彻底解决或者很大程度上改善拥堵问题。所以我认为,人工智能跟5G的结合将会产生一个爆发点,它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全面的爆发。

TBR:就像您的说的,期待在大象型企业的发展之后,在这些领域孕育出现更多的独角兽企业,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王建宙:谢谢。

猜你喜欢
独角兽大象企业
吃眼泪的小独角兽
2018上海企业100强
中国的独角兽在哪里?
大象无形
认真的大象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认不出了
大象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