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纯旺
摘要:为了在“肥料和农药双减”基础上实现增产增效,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过多年试验,研究集成出了一套草莓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基肥增加使用饼肥、土壤修复剂、微生物菌肥和硼镁锌肥,高垅栽培,悬挂硫磺熏蒸器、释放捕食螨等农业、物理、生物系列防控措施,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发生,而且提高了草莓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草莓;设施;绿色集成防控技术;长丰县
长丰县草莓种植始于1983年,目前全县设施栽培面积超过1.33万hm2,年产值逾40亿元,为长丰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草莓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多年的示范和探索,形成了草莓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1 总体防控思路
根据草莓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和预防控制的实际,坚持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等多种措施并举。同时,强化病虫监测预警,完善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尤其是加强草莓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和蜘蛛等病虫害的监测预警,系统掌握草莓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真正做到将病害控制在发病初期,虫害达标防控。
2 综合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治
2.1.1 选用抗病品种 长丰县草莓品种95%以上为红颜,该品种是日本最新育成的优质大果型品种,叶片大、叶色绿,休眠浅,果型美观,第一茬顶果大,最大顶果重达60g以上,果实硬度较好,耐储运,含糖量高,酸度低,丰产性好,消费者认可度高。但是红颜易感炭疽病,育苗难度大。当前,由于长丰县草莓品种过分单一,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死苗率高,种植风险大。因此,应调整品种结构,可选择味好、硬度好、抗炭灰疽病的品种,如隋珠、天仙醉和圣诞红等。
2.1.2 培育无病壮苗 在专业生产脱毒苗企业购买脱毒苗,也可采用农户自留种苗。优质壮苗标准为:具有4片以上展开叶,根茎粗1.2cm以上,根系发达,苗重20g以上,叶柄短而精壮,须要多、粗而白,无病虫害。
2.1.3 土壤消毒 5月中下旬,在草莓采收结束后,将大棚内的草莓残株、杂草、废弃物等清理干净,深翻土壤,打碎土块,按生产的厢宽开浅厢,下透雨后或淋透水后。根据土壤的肥瘦程度施足生产所需的底肥,一般施腐熟的农家肥22500~30000kg/hm2,有条件的地方也增施600kg/hm2石灰氮。施足底肥后,用广谱性的杀菌剂、杀虫剂喷洒,如百菌清、甲基托布津、辛硫磷等,喷洒时要细致周到,包括肥料上、厢沟边都要均匀喷洒。这些工作完成后,即可将头年的废大膜直接盖在土上,如果该年的顶膜未揭除的,可继续保存,棚内按以上操作进行,构成顶膜、地膜双覆盖,效果更佳。6—8月,当外界自然气温达30~33℃时,膜下温度可达70℃左右,20~30cm下的土层温度也可高达40~50℃,对土壤具有较好的消毒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农家肥中的病原菌、害虫及虫卵。消毒25~30d后,揭开薄膜,再按常规要求开沟起垄栽种草莓,对下季草莓的正常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3]。
2.1.4 定植前准备 高温焖棚结束后,抓紧做好整地准备工作,及时深翻土壤。一般要求深度20~30cm,并做到逐年加深。畦宽1.1~1.2m(连沟),畦面宽65~70cm,高25cm以上,畦面微弓形,整地泥块做到下粗上细。大棚草莓因生产时间长,产量高,盖膜后施肥又困难,所以必须在移栽前施足基肥。定植前7~10d,一般施豆粕饼肥1500kg/hm2、土壤修复剂750kg/hm2、微生物菌肥75kg/hm2、硼镁锌肥750kg/hm2及三元复合肥300~450kg/hm2。施肥方法可采用全层深施或开沟条施,避免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1.5 定植 草莓促成栽培应以50%草莓植株达到花芽分化期为定植期,通常为9月上中旬。行距一般30cm左右,株距18~25cm,根据垄面和垄高适当调整,栽种密度植在82500~90000株/hm2。定植时应注意将苗的弓背向沟道一侧,使花序着生在同一方向,1穴1株,双行交错栽植,随起随栽,栽后3~5d,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栽后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浇水应以滴灌为主,严禁大水漫灌;起苗前,打好起身药,作用是防病治虫。取苗前1d用水湿润育苗地,从育苗圃起苗,可切成三角坨。从假植床取苗,最好切成8~10cm见方的土坨;露根苗带药移栽预防病虫技术,9月上中旬用咪鲜胺、吡唑醚菌酯或锐胜拌种或浸种,预防草莓生长前期炭疽病和害虫。选择在阴天移栽,以利于幼苗成活和缓苗;覆盖遮阳。栽后如遇高温,可用遮阳网等遮阳,待草莓成活后揭除,可提高成活率。
2.1.6 降低棚内湿度
2.1.6.1 膜下滴灌,并清除杂草 地面起高垄,在高垄中央铺设滴灌管,利用滴灌在晴天上午浇水,再利用中午高温通风,排出棚内的湿气,可有效地降低因浇水而造成的空气湿度增加。采用地膜全覆盖适量增加地膜的宽度,将大棚内的墒面、墒沟等用地膜覆盖起来,做到地面不裸露,不仅能有效抑制墒沟杂草生长,同时大大降低了地面水分蒸发,此法可降湿20%~30%;或在墒沟内铺上5cm以上厚的稻麦糠或稻麦秸秆。及时清洁棚内的病虫残枝、病叶、杂草,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包括园地边缘的田间地头),尤其在初春时阴雨频繁,棚内湿度大的天气,提前摘除残枝、病老叶,明显减轻灰霉病危害。
2.1.6.2 使用无滴膜或防滴水剂 无滴膜可防棚内起雾滴水,防滴水剂是一种药剂,喷在薄膜上即具无滴膜的功能,凝结雾滴,降低空气水分含量。
2.1.6.3 材料吸湿 可以利用麦秸、稻草等材料铺于行间吸附水蒸汽或雾,达到降湿目的。或在棚内分点放置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湿气,防止空气湿度过高。
2.1.6.4 無水病虫防治 采用常规的喷雾法用药,会增加棚室内湿度,采用药土、粉尘法、烟熏法来施药,既可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又能控制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
2.1.6.5 高温排湿 适当提高温度,看降低空气湿度。在不伤害草莓花果的前提下,提高温度到35℃,然后再通风,可有效排湿。一般情况下在保证草莓花果不受冻害的条件下尽量多通风来。
2.1.6.6 及时整理草莓植株 大棚草莓生产后期,草莓植株蒸腾作用是棚内水汽的主要来源之一,及时调整植株,去除病叶、老叶及废果枝,拔掉病株等,避免隐蔽,减少蒸腾。
2.1.6.7 适时放风 大棚多用自然通风控制温度的升高。放风要根据季节、天气、大棚内环境和草莓生长状况来掌握。以放风前后室内稳定在草莓适宜温度为原则,冬季、早春要在外界气温较高时进行,不宜放早风,而且要严格控制通风口的大小和通风时间。放风早、时间长、开启通风口大,都可引起气温急剧下降,大棚栽培草莓在草莓扣棚后,初期要经常开放风口排湿降温。当夜间棚内气温低于15℃时,傍晚才关闭放风口。进入深冬重点是保温,必要时只在中午打开放风口排除湿气和废气,并适时而止。温度指标为:25℃以上持续高温,要加大放风量。以上方法,尽量创造条件采用。
2.1.7 加强温度管理 注意多层覆盖,确保不受冻害。当外界气温降到0℃时,应在大棚内覆盖第2层棚膜,2层棚膜的间距以20~30cm为宜。当外界最低气温达-5℃以下时,应在膜外加盖草帘,或采用三重覆盖(2层棚内加小拱棚)。
2.2 物理防治
2.2.1 利用硫磺熏蒸器预防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是危害草莓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具有很大破坏,发病贯穿整个大棚生长周期,持续时间长。11月盖膜后,悬挂熏蒸器,前期硫磺使用量少以预防为主,见病期后加大硫磺使用量预防和防治。
2.2.2 利用捕食螨预防蜘蛛类虫害 草莓红蜘蛛如同草莓白粉病一样都对草莓具有较大损失,红蜘蛛温度高和干旱气象容易发生,莓农非常头疼的虫害。见虫期释放释放胡瓜钝绥螨,视虫发生情况逐渐加大释放量。
2.2.3 利用黄板诱杀蚜虫 草莓蚜虫是草莓常规性虫害,贯穿整个大棚草莓生长周期。蚜虫虽然容易防治,但需要多次用药,9月草莓缓苗后开始悬挂黄板诱杀。
2.2.4 选用蓝板诱杀蓟马 草莓蓟马一般发生在大棚草莓生长后期,对草莓后期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9月草莓缓苗后开始悬挂蓝板诱杀。
2.3 生物防治
2.3.1 利用毒饵诱杀地老虎和蝼蛄等地下害 在旱田,地下害虫容易成灾,对草莓生产产生较大的损失。8—10月在温度变低前,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2.3.2 利用性诱剂预防斜纹夜蛾 斜紋夜蛾在长丰县危害一般在7—10月,可在6月中下旬在育苗或9月栽培地用2次性诱剂,诱芯每20d需更换1次。
2.4 化学防治 严格按照《长丰县草莓促成栽培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中的长丰县绿色草莓生产推荐用药,选择药剂、用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确保草莓在农药使用上达到绿色标准。使用防治草莓主要病虫害的生物农药,例如,炭疽病:百抗;白粉病:多抗霉素,寡雄腐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硅鲨;灰霉病:哈茨木霉菌、灰霉特,枯草芽孢杆菌、硅鲨;病毒病:宁南霉素、嘧肽霉素;广谱杀菌剂:丁子香酚、乙蒜素;夜蛾类、菜青虫类:短稳杆菌、除虫菊素、茶皂素、短稳杆菌;螨类:苦参碱;细菌性病害:加收米(春雷霉素);广谱杀菌剂:印楝素。
参考文献
[1]姚文麒.长丰县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与技术提升空间[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9):10-12.
[2]糜林,杨金辉,霍恒志,等.土壤高温还原消毒法克服草莓黄萎病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0(5):179-180.
[3]季国芳.草莓有机生产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