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助力乡村振兴探究

2019-09-03 05:00张玲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4期
关键词:实用技术社区教育乡村振兴

张玲玲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我国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其最终目标是不断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该文以海门工业园区三星镇为例,系统研究了依托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平台资源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做法模式,并且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区教育;实用技术;乡村振兴;三星镇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2018年1月2日,公布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而作为服务于农村基层的乡镇社区成教教育中心,必须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和借助自身平台资源优势,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真正助力乡村振兴。海门市三星镇数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翻天覆地改变的关键在于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也正是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服务新农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所应当承担起的职责。

1 三星镇农业经济发展基础

1.1 基本概况 海门工业园区三星镇位于海门市西北部,是江苏省重点镇,是江苏省百强名镇之一,被誉为华夏绣品第一镇。总面积100.95km2,常住人口9.3万人,外来人口超10万人,下辖4个居委会、24个行政村。三星镇以家用纺织、床上用品的生产和销售集散地著称,是远近闻名的绣品之乡。三星镇依托叠石桥家纺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发展成为了一座家纺时尚之城,并向现代化、国际化家纺特色小镇大踏步迈进。2018年,海门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总体运行形势良好,全年实现应税销售84.9亿元,完成入库税金3.3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4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09元,叠石桥市场成交额750亿元,线上线下总成交额突破1100亿元。

1.2 产业结构 三星镇根据本地区位交通和资源环境比较优势,围绕“绿色果蔬、生态稻米和休闲农业”三大农业产业,规划到2025年形成一个面积为333.33hm2的生态稻米产业园区、一个面积为200hm2的优质葡萄产业园区和一个面积为66.67hm2的主题生态休闲农业基地。近几年来,坚持一产服务于二、三产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产业优化,已经具备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雏形,平均产值达52500元/hm2以上的耕地占比已超过45%,以园艺作物等为主的高效田块已超过其中的50%。为带动叠石桥旅游经济的休闲农业产业蓬勃兴起,进一步提升了三星镇农村环境改善和民生发展。

1.3 “三农”现状 目前,三星镇三农工作重点围绕“农业产业服务提升、农村环境面貌改善、乡风民风文明和谐”的总体思想,大力推进以下几大工程:

1.3.1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以打造龙头,服务于大众为抓手下,不断提升农业的产业服务水平,提高附加值,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外贸带动型农业企业3家,新型农场20多家,农机等专业合作组织30多个。

1.3.2 农村环境创新行动 通过实施畜禽规模化养殖治理、“河长制”全面覆盖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占补平衡增减挂钩项目推进和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全镇农村村容村貌的大幅度提升,摆脱了过去那种“脏、乱、差”的农村面貌,形成良性循环。

1.3.3 实施农民收入提升工程 围绕三星镇特色优势产业家纺业和特种经济作物生产,积极培育经营主体,鼓励和帮助农民提升职业水平,宜工则工,宜家则家,家商则商,开展就业创业服务,积极推进农民身份转型,大力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镇已发展农民经纪人上千人,吸引和招纳数十名当地和外来工商业人士返哺农业,成为了职业农民的新代表。同时,通过推进文化繁荣、精准扶贫,提高农民整体收入和生活水平,截至2018年底,已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农民人均收入达3.5万元以上,村级集体年收入达40万元以上,实现了农民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平“双提升”的目标。

1.4 主导产业 叠石桥家纺产业是三星镇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与富民产业,产业链与配套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区优势明显,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一直以来,叠石桥所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家纺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创新发展,连续多年为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家纺企业、创意研发设计机构、微电商、国际贸易、现代国际物流新兴业态专门量身定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土地、税收、财政等多方面对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发展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与保障。当前,叠石桥已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公共服务优质、功能配套健全”的超级家纺产业集群,覆盖周边8个县市(区)、30多个乡镇,从业人员50多万,拥有家纺企业2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家纺企业3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及外贸企业300多家,家纺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亿元,外贸供货额约占全国的10%、江苏的50%。历经30多年的培育发展,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品类最全的家用纺织品专业大市场(简称“叠石桥市场”)。目前,叠石桥市场建筑面积100万m2,拥有近1万间经营商铺,家纺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50%,畅销全国35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全球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中国优秀示范市场、华人华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还先后成功创建“全国家纺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國家4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正版正货创建示范区”,“江苏省购物旅游诚信示范街区”,并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培育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被央视财经频道确定为首批“中国经济观测点”,叠石桥家纺被评为“江苏区域名牌”、“中国驰名商标”。2018年叠石桥市场瞄准“时尚之都、购物天堂、产业基地、国贸中心”科学定位,突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内外贸结合市场试点”两大主题,聚焦“创新转型新领域、产业布局新节点、现代商贸新中心、接轨国际新门户”4个关键,按照“服务大上海 建设北大门”工作思路,全面加速接轨大上海,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贸易改革试点、家纺微电商、旅游购物、现代服务业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

2 三星镇社区教育中心建设

自2007年起,三星镇陆续在农村建立了社区教育中心,在教育部门指导下,面向村民开展各种教育培训工作。社区教育中心旨在提高农民素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促进农村民主管理,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文明,是三星镇理论慧民基地、农民学习实践基地。近年来,三星镇社区教育中心立足“三农”,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教育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优势,树立海门海门乃至江苏农村社区教育新典范,成功创建省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示范基地。

2.1 中心阵地建设 加强社区教育中心阵地建设,做优农村社区教育服务平台。近年来,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三星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2016—2018年连续3年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了独立的镇社区教育中心,中心面积500m2,内部教学设施齐全,有教育培训功能教室2个、教育专用标准计算机机房1个、多媒体教室4个、拥有图书资料5万多册。2018年,对会议中心、标准化图书室、成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美术室、书法室、培训教室、沈绣艺术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声乐室、器乐室、乒乓球室、棋牌室、舞蹈房、健身房、桌球房、影视厅、特色文化展示厅等均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进一步改善了辖区内居民学习、健身、娱乐的环境,更好地推动社区教育工作科学、协调发展。

2.2 统筹教育资源 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统筹,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近年来,三星社区教育中心将社区中心技能培训基地、科普基地、党校、居民学校、市民讲堂等基地资源进行全面统筹、统一使用,实现社区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大程度地满足社区居民、乡村农民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除长年开设成人大专、本科学历班外,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企业职工培训、青少年校外兴趣培训、老年教育、残疾人创业技能培训、农民大学堂讲坛等教学活动。连续多年年与辖区内三星、天补、德胜初中联合举办初中毕业生创业培训,努力增强创业意识,保障其独立面向社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

2.3 居民学校建设 社区教育中心要求所有行政村的居民学校都要明确相应的责任人、联络人与管理员,原则上村民委员会主任为居民学校第一责任人,村一名大学生村官为居民学校联络人;村里指派一名退休教师、干部或年青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为居民学校管理员。社区教育中心分别召开会议,明确各自工作目标、职责、责任和要求,为此,可建立了一个微信群,要求各居民学校及时开展相关教育培训活动,并报园区社区教育中心备案。2017年6月,在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组织评比中,园区叠石村被评为学习型村居(社区)。

2.4 三农基地建设 为引领农民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学校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经过海门、南通、省逐级支持,成功创建省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示范基地,填补了海门市在该领域的空白,为海门教育争得了荣誉。该基地位于园区林西村,占地面积10hm2,以种植葡萄为主,走林农复合型生产发展道路。邀请农技专家作葡萄种植培管讲座,重点做好葡萄的疏花疏果、肥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3项技术的推广,组织农民实地参观、咨询、解惑,手把手教,受到了周边葡萄种植户的欢迎;基地对培育新品种情有独钟,锐意探索、革新,培育新品种“阳光玫瑰葡萄”质量上乘,口感极佳,辐射农户300多户,推广面积达39.67hm2,平均销售额达15万元/hm2,农户得到了实惠。

3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主要措施

3.1 农业技能培训 突出“三农”需要,提升农村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办好农技培训兴“三农”,坚持走科教兴农发展之路,先后在园区镇域范围筹建了5个农业示范基地,紧紧抓住基地高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等项目,依托省农科院、高等学校技术支持加大培训力度,推进基地项目试验、技術推广、信息服务等。常年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培训项目。除此以外,每年还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业特种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合格者发放相关的农业项目技能证书。有针对性开展种植管理培训,2017年先后举办“花卉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培训、葡萄种植培管培训、花生栽培技术培训”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月17—22日,会同园区农村工作局对园区林西村、太阳村等6个村的农民进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达1560人次。此外,通过组织观摩、田间指导、种植沙龙等方式向农民灌输先进的种植技术,丰富农民科学种田知识。

3.2 邀请专家辅导 邀请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业专家教授以及南通市农委、海门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前来三星镇深入田间地头、种养基地面向种养大户、农场主、农民经济人、农民等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与现场技术辅导活动,在整形修剪、疏花疏果、肥水管理、病虫害的化学、物理、生物防治、果实套袋等方面,及时解决果农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3 信息宣传发布 积极筹建社区教育中心官方服务网站,及时更新宣传橱窗、宣传栏,及时发布先进种植管理技术、病虫情报、市场行情、培训通知等信息,2017年累计发布信息1000多条。与此同时,联合园区农工局一起编印了《葡萄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海门香沙芋高产栽培技术》等明白纸发放给农户,方便农民实时把握生产技术要领。同时,进村入户开展测土配方用肥宣传,消除农户施肥的误区,实现了既节省农户成本又保护土壤环境的综合效应,2017年共发放宣传单3000多份。

3.4 特色企业培训 抓住特色富民产业,对接家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促进产业转型。企业人才培训一直是三星镇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重点,镇社区教育中心主动走上门,对接全镇数千家家纺中小微企业及家纺生产作坊,了解这些小微企业(作坊)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开展各种各样的订单式培训。2017年,累计举办中高级缝纫工技能培训8期、高级横机工技能培训2期、高级服装制作工1期及高级砌筑工培训2期,分别培训人数达440人次、118人次、101人次和154人次,占比依次为54.12%、14.51%、12.42%、18.95%。

4 进一步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三星社区教育中心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高度重视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养技能,重视特色家纺产业开展企业用工技术培训,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但是,对于一些弱势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关注相对较少,为此,下一阶段将按照全市教育系统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工作要求,在开展好村居社区调查走访的基础上,深入系统走帮服,进行阳光扶贫、精准扶贫。

4.1 开展“三项工程” 开展社区“温馨工程”,开展“扶贫济困,情暖纺都”的活动,发动和引导叠石桥家纺企业家与村居贫因户结对帮扶。开展农村“新风工程”,坚持常年组织“走村入户”真走真帮服活动,计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10次文化、科技、卫生帮扶活动。以海门文明城市创建、叠石桥市场省级诚信示范街区创评为契机,开展家纺行业“满意工程”,在叠石桥市场深入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活动,以家纺国际博览会、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唱响“家纺文化”。

4.2 办好校外教育 办好“四点钟学校”,开展青少年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应届初中毕业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开展“两后”培训和创业教育提高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3 办好老年教育 为老年同志开办美术、书法、舞蹈、冬令保健等培训,把有专长的老同志组织成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讲师团,成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好教师,也使老同志感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4.4 推进全民学习 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全力以赴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大力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创建活动,做到“七个一”:一次培训、一份入户宣传品、一辆宣传车、一项关爱行动、一项创评活动、一本册子、一次居民文化园的提升。

4.4 打造品牌特色,发挥农村社区教育惠民效应

4.4.1 关注弱势,促进教育公平

4.4.1.1 培训残疾人促就业 作为海门市社区教育中心残疾人培训基地之一。近年来,共培训全市残疾人600人次,人均15课时。通过市人才交流市场、企业招聘会、残联创业基金会、劳动服务保障局等途径为残疾人谋求新路子,5年来通过培训的残疾人就业率达90%。创业成功残疾人15人,全面扶持农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常州日报、常州晚报、溧阳电视台先后6次对三星镇的残疾人培训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和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4.4.1.2 关心其他弱势群体 三星镇十分重视外来流动人员、特困低保户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对“留守儿童”关心和爱护。共举办了12期外来流动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受益人数达550余人,培训合格率在90%以上,就业率达70%。三星镇的部分村拆迁后,共有失地劳动力100多人,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及时布置任务,由社区教育中心和镇劳动保障所负责对失地农民开展针对性的就业培训,促进他们就地转移。

4.4.2 服务大众,“理论慧民”先行 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三星镇社区教育的一大特色,“三星镇党校”、“社区教育中心”、“农民大学堂”,1个基地、3块牌子。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活动中,社区教育中心制定了工作計划,政府年度经费保障,在培训项目上,政府各职能部门协同合作。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宣传普及工作中,做到长短互补、资源共享、群策群力。为了使“理论慧民”工作扎实有效的推进,社区教育中心还专门开发了一系列党的理论慧民普及课本,使党的理论知识普及工作在三星镇农村得到了有效的开展。三星镇“农民大学堂”被确定为常州市第一批“理论慧民”实践基地。社区教育中心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党员干部、社区人群的政治、党的理论、政策法规等培训工作。近年来,别桥镇“农民大学堂”共举办专家级讲坛12场,累计受益群众超过5000人次。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实用技术社区教育乡村振兴
《汽车实用技术》
《汽车实用技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重点实用技术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