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摘 要】目的 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8年4月到2019年1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患74例,依据诊治时间分为两组,其中37例为分析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37例为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前后两组临床效果与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后,分析组的有效率是94.59%,参照组的有效率是81.0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数据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析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病患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不但能够改善病患预后,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有效控制病患血糖,保证病患身体机能。为此,治疗人员需合理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病患,促使其内含的实效性发挥出最大化,以期2型糖尿病得到有效治疗。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型糖尿病;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3--02
2型糖尿病高发于四十岁以上的人群,占据糖尿病病患的百分之九十。因为2型糖尿病没有完全丧失胰岛素产生能力,一些病患的胰岛素甚至分泌旺盛,但是作用效果不明显,体内依旧处于缺少的状态,急需药物刺激,推动胰岛素分泌。有文献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本文选择从2018年4月到2019年1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患7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从2018年4月到2019年1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患74例,依据诊治时间分为两组,其中37例为分析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37例为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分析组男性与女性分别是18例、19例,平均年龄(59.9±1.6)岁,参照组男性与女性分别是19例、18例,平均年龄(59.7±1.8)岁。所有病人皆满足实验标准,能够参与研究,且基本资料并无太大不同,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析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首先对病患进行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为每天10U,依据病患血糖控制状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加减范围控制在2~3U之间。同时让病患口服瑞格列奈,每天三次,每次0.5毫克,在用餐前15分钟服用。每隔七天调整一次剂量,最大不能高于1.5毫克。若是病患有低血糖情况,结合具体情况减少剂量,治疗时间为三个月,期间不能应用其他药物治疗。
1.3 评定标准
第一,比较分析组与参照组病患临床疗效;第二,比较治疗后分析组与参照组的临床指标。有效为效果明显与效果一般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分析组与参照组病患临床疗效
治疗后,分析组的有效率是94.59%,参照组的有效率是81.0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数据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2.2 治疗后分析组与参照组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分析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甘精胰岛素属于抗糖尿病药物,与人的胰岛素相似,具体作用为调节机体的糖代谢。通过临床验证能够通过推动脂肪和骨骼肌等方法减少血糖量,推动蛋白质合成。而瑞格列奈属于一种推动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同传统药物相比有所不同,其能够通过与受体结合的方式极化β细胞,进而分泌胰岛素。上述二者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病患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分析组的有效率是94.59%,参照组的有效率是81.0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数据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析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于2型糖尿病病患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不但能够改善病患预后,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有效控制病患血糖,保证病患身体机能。为此,治療人员需合理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病患,促使其内含的实效性发挥出最大化,以期2型糖尿病得到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周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9(02):3-5.
纪永军.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0):118-119.
刘秀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0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