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识图能力的培养

2019-09-03 01:56何若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15期
关键词:图解示意图活性

何若

识图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插图,对图中所蕴含的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和解释的能力。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图型主要包括结构模式图、生命活动过程示意图、生物科学实验过程图解、数学模型图四种。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插图,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通过结构模式图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理解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稳态与平衡、进化与适应等观念。教材中的结构模式图,是培养学生树立生命观念的良好素材。结构模式图的识图,应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各生物结构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并引导学生形成生物结构与生物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对生物的重点结构,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法进行区别,必要时可通过画图来加深理解与记忆。

例如,对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的识图,可从识别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入手,分清楚它们的分布、有无膜结构、单层膜或双层膜以及所含的化学成分,并注意结构与对应功能的关系。对重要细胞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可指导学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增大膜面积,以及所含物质与生理功能的关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通过生命活动过程示意图和数学模型图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比较与分析、演绎与推理等思维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的能力。而生命活动过程示意图和数学模型图,就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

1.生命活动过程示意图

生命活動过程示意图要比结构图的识图难度大。这类图是用静态的图形来反映动态的生理变化或连续的生命活动,对它们的识别可分段、分块进行,并抓住其特点进行归纳、比较,各个突破。

例如,在教学《分子与细胞》(人教版必修一)中第五章第四节的“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时,可先让学生区分光反应和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再提出以下问题: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的哪一个阶段?光合作用中释放氧气的氧原子来源于哪种反应物?可用什么实验方法来研究?光照强度(或CO2浓度)突然从较强变为较弱(或较低)时,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3与C5 的生成速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进行深度研读,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光合作用过程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数学模型图

数学模型图常以坐标曲线图、柱形图等形式呈现。坐标曲线图分为单曲线、双曲线和多曲线等几种类型。在分析该类曲线图时,要指导学生“三看”,即一看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找准自变量(x轴)和因变量(y轴);二看曲线的特殊点(起点、交点、拐点、顶点、终点);三看曲线走势的变化规律(上升、下降、波动等)。在描述曲线时,应在拐点将其分开,分别进行描述。双曲线和多曲线的分析应从一条曲线发生变化时,另外一条曲线或多条曲线有无变化,变化趋势如何,这种变化有无因果关系等方面入手。

例如,在教学《分子与细胞》(人教版必修一)中第五章第一节“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时,可这样描述:在最适温度(拐点)以前,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这说明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大;当超过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这说明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而“酶的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则可这样描述:酶活性最高时对应一个最适pH值(拐点),若偏离最适pH值,就会随pH值的升高或降低发生变化,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强调过酸会使酶失去活性,目的是为了说明其原理和作用与低温下酶活性受到抑制时是不同的。

相对于坐标曲线图,柱形图对于单个项目来说,其变化不是连续的,但柱形图的优点是能够同时对各个项目进行直观的对比。由于柱形图的最大特点是反映某个“点”上量变的多少,故在分析柱形图时,要先抓住“点”,使“点”定位准确,然后对几个项目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分析。

例如,在教学《分子与细胞》(人教版必修一)中第四章第一节“资料分析”栏目的“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植物对离子吸收的柱形图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图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培养水稻的培养液中为什么钙离子和镁离子浓度会增加,而硅酸根离子浓度会下降?……通过设置多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对图中呈现的复杂信息进行层层分解,既降低了读图的难度,又培养了其比较与归纳、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三、利用生物科学实验过程图解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科学实验过程图解呈现了科学史上具有重大发现的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良好素材。因这类实验往往涉及较多的生物实验技术,而学生储备的知识又有限,故图解识图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对这类图解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路,即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材料的选择,以及实验方法等。

例如,在教学《遗传与进化》(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时,可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选择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区别蛋白质和核酸应标记什么元素?如何标记噬菌体?35S标记组和32P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分别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在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利用各种插图渗透社会责任教育

核心素养之一的社会责任要求学生基于生物学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尝试用现有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教材中能渗透社会责任的插图有“艾滋病的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碳循环模式图”“温室效应示意图”“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示意图”和“伴性遗传的图解(组图)”等。

例如,在《稳态与环境》(人教版必修三)第36页“资料分析”教学中,在分析曲线中T细胞数量与艾滋病病毒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后,可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原因是什么?艾滋病属于何种传染病?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最早可在什么时间检查高危人群是否携带艾滋病病毒?其生物学依据是什么?社会和个人怎样关注艾滋病患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热点和关爱患病群体;同时,将知识应用于自身疾病的预防,这是更重要的学习目的。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图解示意图活性
蛋白酶对禾花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
图解天下
牛奶也有“死”和“活”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3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三定两标”作好图
俄欧天然气管道示意图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