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2019-09-03 03:25于向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教学改革高校

于向辉

[摘要]古代文学通识课程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增加古代文学知识,还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伴随新课改不断实施,我国对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程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需加强教学过程中全人教育理念渗透。本文通过对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程加入全人教育理念的必要性进行探究,阐述了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改革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有效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全人教育;高校;古代文学通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9-014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6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古代文学通识教育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在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程教学中,应用全人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将古代文学深入学生内心,进而从根本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彻落实全人教育在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程中的应用。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古代文学教学,构建全面的古代文学通识教育体系。

一、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加入“全人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一)全人教育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一致性

全人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可以与自身、社会以及自然和平共处的人,是具备主观能动性并且掌握自身命运的人,是在精神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完整健全的人。全人教育的教学观念,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具有一致性。落实全人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充足建设和谐校园的观念,促进文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建设良好校园文化以及教学环境的重要性,推进新时代社会经济和教学文化的发展。

(二)全人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教育革新

全人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不是对个人、社会、以及思想政治方面的功利主义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存挑战以及市场竞争,也是对学生的最高关怀。此外,全人教育是一种优化、增强学生能力,从而加强对学生生活方式以及适应生存环境能力的教育。全人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中加入全人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创新。随着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多数大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了解不够深入,对于古代文学通识课的学习也是为了应付考试。部分大学生认为,古代文学通识课无法帮助自身未来的发展,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而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重视以人为本。因此,在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中加入全人教育,对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具有推进作用。

(三)全人教育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素质教学

近几年,多数高校对古代文学通识课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全面落实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融入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倡导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观念,全人教育推崇的是学生在大学阶段到达优秀的境界及状态。因此,全人教育相较传统教育更为全面化的教育。在当今教育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仍在素质教学和应试教育间探索平衡点,而应用全人教育的教学观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素质教学的了解,同时进一步推进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全人教育全面应用到高校教学中,有利于丰富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谈论,相互学习,进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整体素养。

二、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古代文学通识课重视度不足

近年来,多数大学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了课程革新,其中古代文学通识课课程安排也发生了变化。从课时的数量来看,相较之前古代文学通识课的课时减少较多,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数学校认为古代文学通识课,属于汉语言中最基本的课程,与汉语言专业的其他教学内容相比,不够重要。由于高校对古代文学通识课重视度偏低,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首先,古代文学通识课,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涉及的教育内容较为广泛,我国文学发展了几千年,其中包括这几千年中产生的优秀作品,而这些优秀作品汇总蕴含着先人的优秀思想,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以及道德品质的提高。随着古代文学通识课课时的减少,教师以及学生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教师需要在有限时间内讲解我国古代文化,传授学生古代知识,导致教学质量逐渐降低。而需要学生在缩减的课时中学习我国古代优秀文学知识,许多作品需要教师的详细讲解,由于时间不足,教师只能粗略的讲解,导致学生无法对古代文学通识深入理解,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存在一定局限性。

(二)古代文学通识课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古代文学通识课的教学革新,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上的改进以及创新。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出现许多新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观念,并且这些教学方式都具有相照应的理论支持。比如,多数教师在进行古代文学通识教学时,运用情景教学以及多媒体技术教学等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某方面的古代文学通识。但是,部分教师在引用新型教学模式时,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教学需求,对教学方式深入理解。例如,教师在教《诗经》时,教师应让学生深入理解“风、雅、颂”的含义,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课件内容进行讨论,然后将讨论结果在课堂中呈现。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参与度降低,导致教师在古代文学通识课教学中作用被淡化,这对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知识具有不利影响。

三、“全人教育”理念下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策略

(一)拟定科学合理的古代文学通识课程计划

面对古代文学通识课课时被减少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依据古代文学通识课教学内容,定期组织教师座谈会,对古代文学通识课课程安排进行研究和讨论,制定合理科学的课程安排,加強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其次,可以在现有古代文学通识课课程基础上,设立相关文学选修课程,对古代文学通识课教学内容进行补充,通过增加选修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的掌握量,拓展学生眼界,还可以引导其他专业的学生学习古代优秀文学,进一步推进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最后,高校可以对古代文学通识课进行改革,在古代文学通识课程教学中加入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在增加选修课的同时,设定古代文学通识课的学分,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知识的途径。

(二)在全人教育背景下建设良好教学环境

在高校教育中,教师应重视以人为本,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在古代文学通识课程教学中,加入全人教育理念,强化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的教学环境包含物质和人文环境,而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将其合理融合。强化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高校应完善教学基础设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的物质环境。另一方面,高校应重视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古代文学通识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逐渐形成尊师重教的教学氛围,高校应在古代文学通识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作为教学重点,展开以全人教育为教学理念的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程教学。

(三)重视古代文学通识课教学方法以及革新

当前,多数高校工作者,在古代文学通识课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在教學中,全面落实全人教育的教育观念,但是在实际应用到教学中时,对新的教学方式和观念没有进行深入理解,导致革新教学方法时存在部分问题。首先,高校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古代文学通识课程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中主导地位的同时,仍能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中指引学生的作用,并进一步落实劝人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时,为学生讲解必要的知识,提出课堂的要求以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促进学生在古代文学通识教学中,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并对学生得出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性的评价,教师仍可以通过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延伸性的随堂问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在情景教学中,教师以设定的情景作为基础,通过交流互动的形式展开古代文学通识教学,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合理加入情景教学,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背景,设计特定的情景模式,使学生深刻了解古代文学中蕴含的艺术,进一步推进在全人教育背景下,古代文学通识课程教学方式的革新。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人教育理念下,高校古代文学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起着主导性地位,古代文学通识课程代表着我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历程,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劳动人民努力创造出的文化产物。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古代文学应被传承,因此,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程的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路径。本文通过对全人教育理念下,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程的改革策略进行探究。归纳出拟定科学合理的古代文学通识课程计划、在全人教育背景下建设良好教学环境、重视古代文学通识课教学方法以及革新等有效策略,致力于我国高校古代文学通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英.浅论体验传统在通识性古代文学鉴赏课的应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8):16-18.

[2]樊向飞.民族地区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策略研究——以西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2019(2):68-69,74.

[3]唐景珏.“通识教育”理念下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11):193-194.

[4]张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译者主体视角——汉学家、翻译家蓝诗玲访谈录[J].外语学刊,2019(1):110-115.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教学改革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