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 葛涛 许琳
[摘要]我院通过创新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高效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营造以学生为主体、以企业为主导、以新媒体为依托的“靶向”育人氛围,有效地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成长成才实现全程跟踪与指导,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大数据;资助;靶向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9-007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3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资助育人始终是高校资助工作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也快速增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益突出,产生的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也日益尖锐,因此研究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分析资助育人现状,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一、大数据的特点及对资助靶向育人的影响
我国于1994年正式与国际互联网接轨,高等教育也正式步入“线上”时代。进入21世纪后,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特征更为明显。联合国于2012年借助大数据白皮书“BigDataforDevelopment:Challenges&Opportunities”的发布,明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时代,它通常具有五大特征,俗称“5V”特征。一是数据容量大(VolumeBig),人们通常以“海量”来形容数据量的大小;二是数据种类多(VariableType),渠道来源广,现如今数据种类由传统的结构化数据更多地转变为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例如图像、视频、网页等;三是数据的速度快(VolicityFast),包括数据获得的速度与数据处理的速度两种;四是数据的变化多(Variability),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有着实时变化的特点,这对日后处理与管理数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是数据的价值高同时密度低(ValueHighandLowDensity),以视频监控数据为例,连续不间断的视频影像中,有用的数据可能只有一到两秒。总而言之“大数据”就是一个数据容量大,来源渠道多,种类繁复,获得速度快,动态实时变化,价值高却密度低的数据集合体。
为大力探索发挥大数据对教育方式改革,教育公平促进以及教育质量提升的支撑作用,国务院于2015年8月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一直作为我国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而高校对大学生的扶贫工作是全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之一,其中,高校对贫困生的靶向认定、靶向帮扶、靶向管理以及靶向引导已成为高校精准扶贫的重要环节。高校里贫困生的数量及种类之大之多,贫困生家庭情况的动态变化贫困资助方的拓展分类,贫困资助类型的具体选择亦是对高校资助育人提出的巨大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资助育人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更重视“靶向”效应的理解,由事后向事前育人的转变呈现出大数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的新特点,因此,需要用变化的资助育人新思维、新方法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
二、大数据视阈下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挑战
2005年,教育部成立了国家学生资助中心,保证学生资助机制的正常运转。两年后,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师范生免费教育等手段为主要形式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对象及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发展,在靶向资助进而靶向育人的实践中,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挑战。
高校对学生的资助形式仅仅集中在“奖、助、勤、贷、补、减、免"等基本形式上,学生在不享受“免",僅依靠奖学金的情况下,很难保证缴纳齐全当前学年内的学费及各项生活费用支出。即使利用了国家助学贷款,也只是延缓缴纳学费的时间,并且助学贷款所规定的还款期限过短,依旧使得学生还款的压力过大。因此,为响应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扩充对高等教育中学生的资助形式势在必行。
学生背景的多元化及贫困比例之大,无疑增加了靶向认定的难度。作为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首要环节的靶向认定工作,是保证国家减、免、贷、补等各项资助靶向落实的前提条件,同时直接影响开展高校贫困生靶向资助工作的效率及效果。各高校都致力于制定一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评判标准,我校经过自行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班级贫困认定小组评议、院贫困认定小组审核等程序完成前期的认定工作。但在实际的认定过程中,面对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不同习惯,不同心理的认定对象,量化的评判标准往往不能应对复杂的实际情况,更有很多突发意外情况并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和捕捉。因此,动态且有针对性的靶向认定务必依靠大数据的助力。
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旨在让学生获得经济资助减轻压力的同时也学习到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正能量。现如今大部分学生在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和学校温暖的同时都能够心存感激,但也有学生出现了无视感恩,不懂回馈的现象。同时,很大一部分因为贫困而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有些不愿被过多地关注,有些甚至拒绝交流,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放弃资助的现象。归根究底,贫困生的贫困不仅仅是在经济上,更包括了精神和心理上的贫困没有得到很好的帮扶。因此,精准帮扶背后的靶向育人工作中,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让学生真正在思想上摆脱贫困的问题也有待解决。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资助“靶向“育人的实践路径
(一)深入挖掘第三方资源,开辟第三方筹款渠道,加大经济资助力度,建立多渠道第三方资助育人网络。
做好资助工作的基础是拥有足够的资金,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根本在于进一步深入挖掘第三方资源,提高经济资助的能力,即开辟社会筹款和捐赠渠道“靶向”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为此,笔者所在学院于2017年7月与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今创班”,学生在校期间,在不打破学校现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今创班”专业课程、企业课程和企业实习安排。今创班毕业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员享有到集团就业的优先权,通过今创集团的综合评价后,可直接到今创集团工作,由此建立新型人才储备模式。自2014年与利优比压铸(常州)有限公司合作设立“财团法人浦上奖学金”,专门用于奖励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在籍全日制机械类专业学生。于2017年成立“常州大学星宇班”,旨培养帮助有意愿继续深造的贫困学子获得全奖留学资格。2018年11月,顺应大数据时代特点与历年合作企业创建微信沟通群,构建线上“一对多”高效联系方式,以最短时间,最大范围表达学院毕业生,特别是家庭经济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及学院层面的就业节点安排。为落实中央精神,构筑助学育人体系,树立帮助家庭经济贫困同学更好就业的“靶向”育人理念,各高校应积极构建多维度数据库,并致力于数据库的共享价值,努力使自由共享平台引领资助育人的公共理性价值。
(二)借助大数据技术促使贫困生帮扶“靶向”更精准。
为建立公平、公正的帮扶体系,确保教育公平以及给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帮助是重中之重。高校通常继续使用由学生申请、班主任或辅导员审核、学院至学生处审批的人工模式,通常这种传统的方式会由于学生本身动机不良或人情等因素而出现错助和漏助的现象。现如今,若借助大数据技术即可有效避免该类现象的发生。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海量学生信息库,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发出资助预警信号,预测贫困生的成长困难点,全面掌握学生信息,以提高资助的有效性,同时在贫困生毕业前做到就业数据的监控,提升就业困难资助的精确度。
笔者所在学院每学年更新贫困生数据库、优秀朋辈典型数据库及合作企业数据库,实时快速调配,以达到学生一企业一学校的无缝“靶向”对接以提升贫困生就业靶向帮扶的精准度。
(三)充分发挥激励效能,搭建朋辈帮扶平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资助育人网络信息化建设。笔者所在学院利用官方微信及学院网站认真开展国家和学校相关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传达国家和学校关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相关精神,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资助政策,了解国家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与在乎。
另一方面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开设“资助交流”类相关栏目,加强和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听取学生对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建议与意见,了解学院各项资助育人措施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落实情况。还利用网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各种典型进行宣传报道。以朋辈间的典型“点对点"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他们自强自立以及感恩回报的品质,达到资助与育人完美结合的目的。
同时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开展励志感恩以及责任担当教育,贯彻“思想树人”理念,培养学生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意识。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笔者所在学院历年组织举办义务维修活动,利用本院专业特色,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全校师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今后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健康心理引导,适时沟通,重视心理资助功效。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家庭困难学生除去自身经济压力外,往往面临着比普通孩子更多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压力,笔者所在学院现有的资助育人机制已经使家庭困难学生在物质经济上有所收益,如今,更着重加强心理精神方面的措施。
首先,对学生尤其是每年新入学的新生家庭经济情况和心理情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数据平台,并以此为日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针对性疏导与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开辟专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阵地,通过定期汇总、排查心理健康状况,不定期进行思想交流,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重点关注,积极开展团辅等有效措施及时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和烦恼提供帮助。
再次,学院每学年对考研的同学,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研同学进行适当的集体心理疏导;院团委每学期组织开展“我的宿舍,我的家”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历时近一个月,主要通过团体素质拓展、“趣味宿舍”展示、舍歌大赛、优秀宿舍分享会,拔河比赛、宿舍人际关系讲座,资助微电影大赛等活动形式促进全院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融入学校的大家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新媒体平台为依托,挖掘新型人才储备模式和校企合作新形式,大力推动高校学生资助育人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提升,实现开放式校企协同“靶向”育人长效机制,高校资助工作在奖优励志、解困帮扶的同时,为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创设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翠平,王敏峰.大数據的挑战和机遇[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3,4(1):12-18.
[2]本刊编辑部.大数据的特征[J].国际商务财会,2014(12):71.
[3]许敏.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考察[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7,19(4):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