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斌
[摘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作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其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深度影响着我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时代骄子理解、认识、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迫在眉睫。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9-005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2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性
所谓的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生、共发展。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已经提到议事日程。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作为新时代集文化与智慧于一身的大学生,是民族的栋梁,是时代的践行者。了解、认知、践行生态文明义无反顾。大学生是引领、宣传、实践、推动生态文明的重要群体之一,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举足轻重。
第一,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人民生活幸福的责任,要勇于担当,不仅要在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生态专业知识,要求他们拥有对子孙后代负責任的态度。要清醒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艰巨性和紧迫性,要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明确生态文明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求的大事;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人类文明的兴衰与自然生态的变迁息息相关。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大学生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要尊重大自然,尊重客观发展规律,让大学生在改造客观自然的过程中提高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第二,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铺路人,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这个群体所独有的思维敏捷、思想前卫、容易接受新的事物的特点,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优势,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在振兴民族及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并主动将生态文明融入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投身于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先决条件。
第三,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迫切要求。如果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生态文明意识淡薄,那么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针对目前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一现状,作为承载着历史使命,担当着国家前途及命运的大学生更应该是生态文明的主体。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现状
第一,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方面的教育力度还不够。大学生在校学习到很少有关生态文明方面的知识,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手机、电脑看到新闻才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形势如此严峻。高校也尚未把生态文明学习的考核纳入到期末学分制中,督促大学生更好的学习生态文明知识。另外,大部分高校的生态学科教学的教师严重缺乏,有些老师甚至都不明白生态文明的内涵,因此,也不能言传身教更好的教育大学生,让大学生把生态环保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起步相对晚一些,造成高校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这也是造成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知识尚处于肤浅薄弱环节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提高,生态环境问题随之而来。李佩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问到是否知道“我国生态环境仍然继续在恶化”时“很清楚”占16.8%,“大概知道”68.7%,“不了解”占1.2%。由此说明,大学生对于基本的生态知识是有所了解的,但是随着问题的深入,他们对生态知识的欠缺暴露出来了,当提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解决所有的生态问题,大学生怎样认为”时“完全同意”的占4.3%,“基本同意”的为28.2%。当问到“世界环境日是哪天”时,只有54%的大学生知道是在6月5日,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不知道具体的时间。
三、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路径研究
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一个长久的事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培育大学生认知、了解、重视生态知识,让每位大学生从自身做起,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达到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需要社会、高校、家庭的通力合作。另外,大学生也要加强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第一,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社会舆论监督体系。首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宣传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积极推送生态文明意识的公众号,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其次,充分大众传媒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众传媒主要以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书籍、网络形式为主,不仅是传播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介,更是引导公众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向社会普及生态文明价值观,鼓励和表扬保护生态环境的先进个人,批评教育和惩罚破坏生态环境的个人,建设一个全新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平台。同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倡导低碳出行,绿色消费,将绿色生态理念渗透到每个人心中。这样使得大学生都融入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中去,生态文明蔚然成风。最后,继续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法规。无规矩不成方圆,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法律法规来约束,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高校要对大学生建立生态危机教育,增设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相关课程。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生态危机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严重情况,比一般人认识的要严峻得多。”因此,在高校期间,对每位大学生进行生态危机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将生态危机的教育付诸实践之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高校要增设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实践课程,通过生态环境意识知识能力竞赛,让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让大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高校增设生态环境意识的公共课程,进行科学的引导教育,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才会有所提高。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在给《寂寞的春天》写序时曾提到“环保意识的迅速觉醒是最具根本性的。一个正确的思想力量远远超过许多政治家的言辞。”高校也可以把生态教育意识这门课纳入生态教育培育体系,同时也要打造一支生态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来给大学生授课,将生态文明课程纳入教师进修培训体系,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引导其将所学的生态环境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引导和鼓励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让生态环保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大學生树立正确的文明理念和行为,要让大学生养成尊重生态环境、爱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生态意识,强化生态责任,全面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修养。最后,高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生态文明有关的课题研究,并给予科研经费的支持。
第三,家庭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素养,倡导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家庭是孩子出生的第一港湾,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文化程度、思维方式、是否具备生态环保理念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生态文明素养水平。大学生最初的生态文明意识理念大多源自于父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父母及家庭都会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的环保意识强,不随意丢弃垃圾,不过多使用一次性产品(包括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多在家里使用环保型、耐用性的产品,自觉地节约用水,分类回收生活垃圾、拒绝吃野生动物等等,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庭的生态教育为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此,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家庭对其的影响十分重大,父母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素养,倡导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第四,大学生要对自己展开自我反思以及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自觉性。大学生要主动学习生态文明理念,学习保护自然环境的法律法规,同时主动反思自己是否达到生态文明的行为,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保护自然,自觉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坚持低碳消费、低碳出行、低碳生活,在生活中践行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总之,大学生要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己任,在倡导健康绿色消费的同时,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绿色公民。
参考文献:
[1]韦修平.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5).
[2]李雪菲.加强中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J].科教文汇,2016(5).
[3]张博强.略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
[4]李佩.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5]毛彩琴.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研究——以河北省部分高校为例[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6]余谋昌.生态文化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66.
[7]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出版社,1992:77.
[8]美]蕾切尔·卡森.寂寞的春天[M].吕瑞兰,李长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