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2019-09-02 08:41罗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罗勇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高等院校作为我国孕育人才的基地,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课程是我国高校较为重视的一门公共课程,背负着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内涵的重要使命。本文从高校语文课堂现状入手,探讨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高校语文课堂中。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语文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8-0138-02

doi:l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6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过去时代的贤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探索和体悟。千年来,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它是中华人民智慧的境界,是中华自尊宝贵的文化财富。我国高校为迎合社会发展走向,在素质教育改革环节中加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高校语文教学改革之中不断弘扬、探索,从而为我国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做出巨大贡献。

一、高校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高校语文课堂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更注重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底蕴,以高尚的情操和优秀文化树立大学生精神品德。在社会逐渐发展,结构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塑造大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成了大学教学育人的重点工作内容。由于高校语文在教育学生文化修养和道德理念方面都有较强优势,在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辅导的民族精神进行引导,高校语文课堂成为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高校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进行实践教学,具有关键的教育意义。高校语文课程在大学整体的教学课程中都含有极其重要的育人能力,通过高效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既可以提升大学生优秀文化底蕴,还能够提升大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因此,在高校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为显著地提升高校语文教学辅助其他教学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奠定整体知识结构的文化基础。

二、高校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一)关注教学目标性

高校语文教材内容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其传统诗词、传统节日等皆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每一篇文化内容中都蕴含着传统文化带来的教育价值,如果内容中的教育目的并不突出,那么学生在学习时对内容的认知程度就会因为内容涉及面较广而无法凝聚于其中,进而难以体现出教材内容的具体教学目的。所以,在高校语文课堂时间活动过程中,教师需对教材内容进行明确标注,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了体现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高校语文课堂中带给大学生自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高校在制定教材时应融入更多传统教学作品,例如《六经》《诗经》《中庸》、唐诗宋词等知识广泛,内容博厚等文化内容,在熏陶学生传统文化时,更让学生深入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

(二)发展教学实践性

首先,传统高校语文课程活动过于注重书本教学方式,强调以教师为核心,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内容。这种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难以见到语文教学的成效,所以高校应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就必须注重高校语文教学的实践功能。将高校语文教学方式中融入实践教学方式,以此相互协调实现语文知识和综合素质共同进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将高校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篇目和语文知识内容融合进语文实践活动中,既能够提升学生整体文化素养,还能够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

三、高校语文课堂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因素

(一)高校语文课程没有明确定位

人文素质教育重点内涵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学语文作为优秀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高校中,特别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除了与汉语言相关的专业课程外,其他语文课程通常是课程极为松懈的公开课,致使高校语文课程逐渐边缘化。为了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高校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及知识培养更为注重,学生为拿到各专业证书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从而轻视大学语文课程,致使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极差,再加上学校对于语文课程没有明确定位,因此,高校语文课程极难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

(二)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

在高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死板、师生缺乏互动沟通,只能够单纯的完成教学指标。教师自身不具备灵活的授课方法,对学生学习情况不够了解,不能对其因材施教,更不具备教学主动性,进而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极为抵触,并不能充分发挥教师自身能力,更不能发挥课堂的主要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在学习内容方面有所滞后,并没有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特点和学生自身优势等因素,令教学内容极为枯燥,大学语文课程过于单调。

(三)师资队伍文化素养不高

由于各方面因素,高校语文课程的授课教师多数被认为工作能力不够,处世却足够圆滑,专业课程不够稳定,导致高校语文课程中的教师队伍出现不稳定因素。而且高校语文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程度良莠不齐,总体教学水平有待加强。高校内严重缺乏对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培训。想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之中,提升语文教师自身传统文化底蕴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高校语文课堂中的主要策略

(一)加大传统文化渗透语文课堂的力度

高校语文课程自从设立以来多次被废除重立,经历了无数风雨的阻碍,几经发展最终发挥出在高校教育中的主要地位。然而高校语文课程依然面临许多问题,一方面,受社会发展影响,大学语文课堂一直处于发展低谷期。现今大学生在受到社会中不良思想的影响下,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內涵较为轻视,同时也不重视高校语文课堂中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大学语文课程当作收获学分、可有可无的课程,进而使大学语文科目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没有收到高校足够的重视,教学方向不明确,令大学语文的教学成果没有达到预想目标,这与语文课程本身的“终身学习”教育观严重不符,更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没有达到传统文化中所弘扬的精神意义。所以,在高校教育体系改革过程中,高校语文教学需得到国家、教师、学生的高度重视,令高校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出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起到的突出作用。高校语文教学才能够在人才应用和素质教育中得到有效进步。

(二)语文课程教材须体现传统文化精神

高校语文教材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建立完善的教材是高校语文改革的重点实施对象。想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高校语文课堂之中,高校语文必须在教材中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底蕴内涵,以凸显出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精神。目前高校语文教材中大多选取历史悠久的文人典范及近代人文精神作品,通过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讲解及欣赏,让学生吸取语文知识和感受传统文化内涵,因为这些作品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典范,更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高校编订语文教材时,应多选取一些能够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作品,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一部优秀的高校语文课程教材不仅是语言文学等知识合集,更是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浓厚历史底蕴的精髓所在。所以,高校語文在教材编订方面,需更为注重继承传统文化,体现传统文化其中的魅力所在,从而为高校语文教学提供更为全面、完善的教学指导。

(三)提升高校语文教师传统文化底蕴

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在渗透于高校语文课堂之中,需要高校语文教师在不断指导和实施教学中达到理想教学目标。所以,加大高校语文教师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提升高校语文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是目前高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一,高校语文教师须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理念,补充自身知识底蕴和工作水平;高校语文教师在课堂之中占据主导地位;实现高校语文教学目标需要提升高校语文教师个人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高校语文教师承载着宣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自身教学理念,阅读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欣赏传统文化名作,以提升自身欣赏水平和教学能力,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知识内涵。其二,高校需着重培养语文教师的文化专业素质,采取培训及考核模式加深语文教师的重视程度。此外,语文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关节,必须引起所有高校领导的认识。目前为止,许多高校的语文教学基本由年龄较小的教师承担,所以年轻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手段具有一定局限性,很难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于语文教学课堂之中。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语文教师专业文化水平和教学能力,高校需不断提供给语文教师培训和教育机会,重点加强语文教师传统文化培训,以此实现在高素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融入于高校语文课堂之中。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语文课堂是贯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基地,但是仅依靠语文课堂教学还不足以完成教育目标,高校应将其由内而外延伸至校园每一个角落,将传统文化渗透进生活和学习之中,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长此以往,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提升高校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及民族优越感。

参考文献:

[1]周志红,方江兰.基于本土文化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调查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36(2):96-101.

[2]贺绍华.注入传统文化精髓,优化高校语文教学设计——评《大学语文新编》[J].新闻战线,2018(23):170.

[3]何柳青.信息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21):177-178.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