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的班级教育应以儿童的幸福为追求,以引导儿童过美好生活为行动指南,规则而自由,自信而开放,自觉而创新,温柔而坚定,让班级成为儿童腾飞的航母。
关 键 词班级教育;道德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9)08-00-03
良好的选择即为道,素养或习惯即为德。道德即一种向善的选择习惯,通过人的活动或实践,追求人的幸福。道德的班级教育是道德的学校教育之基石。那么,道德的班级教育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认为,道德的班级教育以儿童的幸福为追求,是规则而自由,自信而开放,自觉而创新,温柔而坚定的。它是一种向善的选择习惯,是一种富有爱心和智慧的实践。
一、规则而自由
王晓春在《跳出教育看教育》一书中提出“基础教育不应有特定的培养目标”,“学校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大花园”。那么,班级也应该是一个自由的花园。可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
案例一:早上,老师不在教室,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读书,教室里书声琅琅;中午,老师不在教室,学生个个在认真看书,教室里十分安静,没有一个孩子违反纪律。(教室里装有摄像头)
班主任可以运用规则实施智慧管理,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通过摄像头监视儿童。试想,谁愿意生活在摄像头下面?儿童也是人,也需要被尊重。一切监视和强制儿童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班级制订规则是为了让儿童更好地获得自由,为了让儿童有选择,而不只是为了管住儿童。而有的班级常规管理过细,班规条目繁多,导致学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唯恐违反班规。表面上看,班级生活井然有序,早读热热闹闹,午读安安静静,排队整整齐齐,甚至课间休息时间学生也中规中矩。殊不知这是因为班规中有很多“不准”。对此,我们应反思:这还是小学生吗?其实,学生十分讨厌甚至害怕这样教条、压抑的班级生活。太多的规训摧残儿童的天性,牺牲儿童宝贵的童年。
有的班级打着安全的旗号,几乎不组织户外活动,操场上的单杠、双杠、篮球架、足球场等器材设施成为摆设,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打球、看球赛,更不用说参加爬山、攀岩、游泳等活动了。户外活动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是深远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保护视力,更重要的是磨砺意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完善人格。一个很少有户外活动的班级,除了考试成绩可能优秀之外,无论如何是优秀不起来的。
因此,班级教育不能因噎废食,应为儿童解开种种禁锢,把儿童放回大自然,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让儿童在旷野奔跑,在碧波畅游,在山坡攀爬。我们竭尽全力组织管理好,确保安全,也勇于承担责任。这样规则而自由的班级教育才是真正为了儿童的成长需要,才是有德性的。
二、自信而开放
道德的班级教育应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自信而开放地实施教育活动。
案例二:每逢期末复习阶段,有些班忽略品德、艺体等课程,常常占用这些课程的课时用于复习语文、数学、英语。
这样的班级教育是不自信的表现,剥夺了学生学习艺体等课程的权利,违背了教育的道德性。班级教育的自信体现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也体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班集体建设要有目标,有策略,有行动,有反思,而不只是被动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有的班级除了参加学校活动外,一学年几乎没有班本化的主题活动,没有班级特色的行走方式,也就是没有因材施教,缺乏德性的润泽。
笔者所带班级从一年级起就确定了班级教育目标:“一有二能三爱”。“一有”指有理想;“二能”指能说能写(写好汉字、写好文章);“三爱”指爱运动、爱艺术、爱阅读。从儿童的体能测试成绩中我们了解到,当前儿童的体能普遍不优秀。为了引领儿童热爱运动,增强体质,我们班创建了亲子徒步队,聘请一名爱好马拉松的家长任辅导员。我们共同制订了徒步制度,每周开展一次徒步活动,行程5-7公里,各家庭自主报名参与,完成者获得一枚徒步奖章。我们还共写徒步反思并分享,不断积蓄成长力量。“孩子活动劳累后休息,健康就会泉涌般地注入他的肌体。”[1]我们还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2019如皋国际马拉松比赛”“通州开沙岛马拉松比赛”等活动,完成5.5公里、7公里迷你马拉松,喜获奖牌。
张凯天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经过这次马拉松比赛,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生也像一场马拉松,只有你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张凯天的爸爸也写下感受:
当儿子拿到完赛奖牌的那一刻,兴奋得第一时间挂在了脖子上。我心里默念,这是你应得的,是你努力坚持的最好收获。我一直觉得对儿子的陪伴是缺失的,希望通过这一次的父子共同“作战”能够让我们建立更深厚的父子情谊,同时也期待再次父子“协同作战”。
通过三年共一百多次徒步活动,笔者发现儿童体能明显增强,他们变得更坚韧、自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徒步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我们班还聘请了6位父亲分别担任篮球、足球、游泳等社团的辅导员,定期开展亲子运动。两年来,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优秀的父亲身上传播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孩子们开始热爱运动,变得勇敢、果断,团队意识也明显增强。很多父亲已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明星,整个班级洋溢着浓浓的竞相成长的气息,闪烁着德性的光辉。
班级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尤其应向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开放。闭关自守、闭门造车的班级教育忽略了教育公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缺乏德性的。每一个家庭都有人生智慧。大數据时代呼唤彼此开放、相互化育的教育。班级教育应善于汲取各家庭的教育智慧,智者为师,集思广益。我们班开设了“百家讲坛”,“百家”即班级里的百名家长,他们自主报名登上“百家讲坛”,分享父母成长故事、魅力百行、兴趣爱好、趣味自然、情趣生活等内容,形成课程。[2]“百家讲坛”极大地丰富了学校课程,让儿童沐浴八面来风,激活生命成长的力量。同时,也促进了家长的成长,提升了亲子关系。我们班还搭建了“樊老师茶座”“亲子俱乐部”“数码社区”等分享平台,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凝聚班级教育力量,提升班级教育品位。
三、自觉而创新
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深刻影响着班级教育的道德性。“行动是思维的外壳”,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理念的外化。德性不足的班级教育往往表现出被动、短视、功利、强制等特点。
案例三:A.为了应付学校大队部检查红领巾的佩戴情况,老师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条红领巾,放在教室里,以保证每次检查都是满分。
B.为了包干区卫生检查不扣分,老师就固定安排几位能干的同学承包,几年不变,而其他同学毋需关心班级包干区的卫生,有的同学甚至连包干区在哪里都不知道。
C.有的班主任对于安全教育平台上的课程从来不实施,只是在电脑上点击“已授课”就算完成,有的学生没有及时完成家庭版作业,班主任就请家长代替孩子完成。
类似以上案例,在实际教育生活中屡见不鲜。A没有实现佩戴红领巾的真正意义,B没有起到通过劳动岗位培养每一个儿童责任心的作用,C不仅没有真正落实安全教育,其弄虚作假的行为还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这样的班级教育总是领导查什么就做什么,重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而轻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过程,理念滞后,目光短浅,没有真正理解班级生活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也没有真正履行班主任作为“儿童的精神关怀者”的职责。
而道德的班级教育应该是由内而外的自觉行动,把儿童成长所需作为研究课题,勇于实践和创新,积极引领儿童自己成长。如:南通市虹桥二小有一名学生语言发展有障碍。刘老师持续观察,尝试运用寓言、童话、诗歌等语言材料刺激她,训练她,反复试验,及时反思并记录。通过一年努力,这名学生终于会说话了!一个语言缺失,心智不健全的孩子,在刘老师的精心培育下,一天天成长起来。刘老师说:“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她开口说话,而非提高她的考试成绩。”“开口说话”对于这名儿童的人生影响巨大。这里闪烁着刘老师耀眼的师德光辉。刘老师爱的举动也影响着其他同学对这个儿童的态度,他们会学着刘老师去帮助她,爱护她,优化了她的学习生态。这就是洋溢着道德芬芳的班级教育。反观现实,有的学生先天不足,老师怜悯他,同学远离他,导致他越来越弱。如果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像刘老师那样关爱弱势学生,班级里的问题学生自然越来越少,甚至销声匿迹。
四、温柔而坚定
道德的班级教育应该似水,温柔仁义但意志坚定。怎样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呢?理念不同,教育方法就不同,效果迥异。笔者曾见过某学校的损坏公物罚款通告:
笔者也遇到过学生损坏公物的事。有一天,笔者发现两个男孩把课桌破坏得惨不忍睹,便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此事的看法,讨论解决办法。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批评这两位同学,并要求他们买新课桌赔偿。我首先肯定大家的意见,然后引导同学们想更有意义的解决方案。经过讨论,最后班委决定让这两个同学从家里带工具自己动手更换桌板。
其中一位男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用爸爸为我借来的工具,将桌子翻了过来,用螺丝刀将螺丝钉一个个拧出来,拧得胳膊酸,手指疼,可我还是咬牙坚持。终于,我把桌板拆了下来。然后,在新的桌板上用卷尺和记号笔做好螺丝位置的记号。接着,用小刀抠出一个小眼。最后,用一个个螺丝钉把新桌板和桌腿固定在一起。
经过30分钟的努力,终于搞定了!真是累死我了。今天的事情让我感受到了工人师傅们做桌子的辛苦。我以后一定会爱惜公物的。我还懂得了,自己犯的错误要自己负责!
以上案例中,如果批评后直接到学校仓库换两张桌子,也能解决问题;如果让这两个学生直接赔新课桌,也能起到教育作用,但是(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这两种方式的教育意义远没有让他们自己动手更换桌板深远。更有意义的是,在发现这两个男孩动手能力强后,我在班上宣布聘请这两位同学为班级桌椅维修工。他俩欣然接受,樂不可支。一周后,他俩主动修好了卫生间脱落的门。笔者倍感欣慰。家长了解此事后,其中一位父亲发来短信说:
本来想揍他一顿!但是听了您的建议,好好和孩子聊了一下。他感到非常内疚。我希望他以后做每件事都能考虑后果。说实话,在孩子转入您班上之前,虽然我也知道孩子教育不能光靠老师,但是由于工作等原因,我从未参加过他自幼儿园以来在学校的任何活动,错过了他的很多成长过程。直到来到了您班上,您不仅在教孩子,也在教我们怎样去做合格的父母。这点我发自内心地表示感谢!也因为这样,我重新选择了工作,虽然不能每天回家,但至少比以前大半年回家一次要好很多了!
我们的班级教育行动不仅教育了学生,还影响了其父母的教育理念,提升了他们家庭生活的幸福感。这就是温柔而坚定的班级教育之魅力。
班级教育的德性是道德的学校教育之基石,道德的学校教育则是道德的班级教育之根。两者相辅相成,相映生辉。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M]//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3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4.
[2]樊健.家校共育:为了每一个儿童的成长需要[J].江苏教育,2017(6):25.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