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琴 张娜 龙云霞 晋正敏
650032 昆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干部病房(朱琴、龙云霞、晋正敏);10014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张娜)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的头号死因。随着其危险因素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未来CVD发病率会进一步增加[1]。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卒中是CVD的主要表现,正成为成年人中第一位和第二位主要死因[2]。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长期以来观察到不同的CVD流行病学模式,导致卒中被认为比CHD更为普遍[3]。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营养过度和城市化,特别是在昆明等大都市地区,CVD的流行模式及其主要危险因素可能发生变化[4]。本研究在昆明地区开展了基于中国人群的横断面调查,以估计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CVD相关部分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旨在为预防中老年人群CVD的发生提供依据。
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昆明市进行一次横断面人口调查。纳入标准:(1)本地永久性居民;(2)年龄在40岁及以上;(3)在当地社区居住至少5年。采用分层聚类采样方法对昆明市16个市辖区进行调查,每个市辖区随机抽取50%的社区医疗中心。最终共纳入36 483名参与者。本研究经原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医学部伦理委员会核准[伦理号:2018年伦审第(06)号],获得每位参与者知情同意。
数据收集在参与者住宅区的当地社区医疗中心进行。所有参与者均由受过训练的研究人员亲自面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获取参与者人口学特征和自我报告病史(包括CHD、卒中、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信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CHD/卒中社区注册的诊断标准[5-6],卒中诊断标准:(1)语言或身体功能障碍的病史;(2)病史持续24 h以上;(3)CT或MRI确诊。CHD诊断标准:伴有心电图表现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住院史,或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史。此外,糖尿病病史被定义为自我报告的目前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
根据美国联合委员会关于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的第七次报告(JNC-7),血压分类标准:正常血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20 mmHg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80 mmHg],高血压前期(SBP在 120~139 mmHg或DBP在 80~89 mmHg),1级高血压(SBP 在140~159 mmHg或DBP在90~99 mmHg)和2级高血压(SBP≥160 mmHg或DBP≥100 mmH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为超重,BMI≥30 kg/m2为肥胖。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程序,对每个参与者进行3次血压测量,并将平均值用于分析。血压、身高、体重等均由经过培训和认证的观察员进行测量。
共有36 483名居民(男性10 362名,女性26 121名)参加研究。平均年龄为(56.8±7.4)岁。与女性参与者比较,男性的SBP、DBP和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而BMI、糖尿病、肥胖和超重人数则显著降低(均为P<0.05)(表1)。
将所有参与者划分为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5个年龄段,各年龄段人数(比例)分别为10 142(27.8%)、12 951(35.5%)、9 194(25.2%)、3 648(10.0%)和548(1.5%)。参与者CHD和卒中的总体原始记录中的自我报告率分别为6.1%(95%CI:5.5%~6.8%)和3.7%(95%CI:3.4%~4.0%)。无论男性还是女性,CHD和卒中的年龄特异性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的粗略患病率分别为8.6%、47.2%、43.2%和15.1%。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42),而女性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均为P<0.05)(表2)。
研究发现,糖尿病和CHD(OR=2.50,95%CI:2.30~2.76,P<0.001)或卒中(OR=2.22,95%CI:1.96~2.49,P<0.001)明显相关,糖尿病患者患CHD和卒中的风险更大。此外,在超重/肥胖和高血压患者中,CHD和卒中的风险也显著增加(P<0.01),且每一阶段的高血压都预示着卒中的风险高于CHD(表3)。
表1 男性和女性参与者的一般特征比较
表2 不同年龄段参与者的CVD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情况[%(95%CI)]
表3 CHD/卒中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联分析
这项研究的主要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的CHD和卒中发生率不低。既往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中国45岁以上人群的卒中患病率为0.53%,昆明等南方城市的患病率高于北方[7]。然而,21世纪初,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2002年中国35岁以上人群标准化卒中患病率为1.11%,其中男性为1.26%,女性为0.96%,北部为1.47%,南部为0.72%,城市为1.54%,农村为0.76%[8],但纳入的研究对象相对年轻。本研究发现,在昆明40岁及以上人群卒中患病率(总体上3.7%,男性4.7%,女性2.6%)和CHD患病率(总体上6.1%,男性5.2%,女性6.5%)均高于前期研究结果[9-10]。中国CHD和卒中的流行走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上升趋势,可能南方地区更明显。
本研究发现昆明居民心血管病流行的可能变化模式。世界卫生组织MONICA方案(心血管疾病趋势和决定因素监测的国际协作研究)于1987—1993年间对昆明7年的监测数据表明,与西方人群相比,昆明人群中卒中被认为比CHD更常见,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是CHD的3倍和1.5倍[11]。因此,卒中患病率会更高。本研究表明,近期CHD患病率(6.1%)高于卒中患病率(3.7%),这可能会改变以往有关中国CVD模式的认识。此外,日本的研究增加了CHD发病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的证据,并且降低了城市和农村的卒中发病率[12-13]。因此,在昆明地区可能存在一种与西方国家类似的CVD模式,故CHD负担可能更重。
为了进一步描述昆明人群的CVD流行模式,本研究还收集了其主要危险因素患病率的数据。其中,高血压在昆明中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其发病率高于2010—2012 InterASIA研究结果[14]。此外,从高血压前期到高血压2级增加的比值比也显示与CHD/卒中有关,这表明血压升高的人群CVD风险更大。此外,CHD和卒中的比值比差异表明高血压与卒中之间的关系更密切,这支持了最近国际脑卒中公布的研究观点[15]。因此,普遍存在的高血压可能有助于解释昆明人群相对较高的卒中患病率。除高血压外,本研究中糖尿病患病率高于2010—2011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总体为7.7%,男性为8.2%,女性为6.8%)[16],表明糖尿病是昆明地区CVD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中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远高于2013—2014年的国家水平[17];然而,与其他先前的研究一样[18],这一过渡反映了肥胖人群的迅速增加,并可能导致昆明未来的CHD流行。此外,从2007年的横断面调查来看,本研究中CVD危险因素的患病率也高于昆明郊区的相应患病率[19]。因此,在昆明发现部分CVD的危险因素更为常见,与以往研究指出的相同,显著的超重/肥胖患病率可能与昆明人群营养转变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对该地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强调CVD的危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研究有一些局限性。首先,这是一项横断面研究,无法得知心血管危险因素与CVD之间的真实关系。然而,既往研究已在中国成年人中证明了二者的关系[20]。其次,对CHD和卒中发病率的估计主要基于自报数据,因此可能存在夸大病情的可能。第三,收集的受试者基线信息相对有限,更多的详细信息,如监测数据、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和血脂特征也计划在下一阶段研究中增加,本研究会提供进一步调查的线索。
总之,这项基于人群的调查表明,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中的CVD流行率高。部分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人口老龄化可能是促使CVD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