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视角下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

2019-09-02 08:01朱传健刘姗姗
运动 2019年4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朱传健,刘姗姗

(1.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2.东南小学,浙江 宁波 315105)

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明确规定专科生体育必修课不少于108 学时,开设不少于15 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教育部门对高职体育的高度重视,更加明确了高职体育改革的方向,提出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新体系,只有将知识、体能、技能融合,才能形成更加完善的高职体育课程。同时,高职对学生专业实训非常重视,加之有顶岗实习的要求,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受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在课程中受益是值得解决的问题。

1 高职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查阅相关资料和通过专家访谈发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本科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大同小异,学生都是采用集体选课方式进行“抢课”,大部分学生集中某几个课程选课比率较高,部分同学因选课人数限制不得不调剂到其他选项班,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与方法缺乏职业性与实用性,体育课程场地和器材是影响教学的因素之一,其次学生认知和接受能力差异较大,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化的体育课程学习;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教材比较单一,并且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发展和体能锻炼方面的参考资料相对较少,造成课程锻炼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不高,体育文化与健身知识的匮乏等。

2 高职体育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1 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不仅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基本掌握的技术技能,而且包括身体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表现。学生通过,1学期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1种技术技能,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就能完成2~3项技术技能。此外,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体育社团的锻炼提升,可以充分调动本身体育能力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锻炼职业体能。

2.2 体育习惯

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而在培养学生体育习惯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让心理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宣泄。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刻意—不刻意”“不自然—自然”的过程,好的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在长久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量的前提完成,它不仅仅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强大心理素质。学生经过这样的打磨过程对日后进入职业岗位,学会情绪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社会竞争力有非常大的益处。

2.3 体育美学

体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体现在“内”“外”2个方面,良好的仪态气质、匀称的体态外形、优雅的行为举止、豁达开朗的个性都是现代企业和职业人对“美”的要求。身体素质的锻炼在塑造身体形态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一个人的自信心,一个信心十足的人在工作岗位上也会表现出更加从容更加高效的工作状态。此外,体育还在人的欣赏水平和塑造人格上有良性作用,这也是体育在美育教育上发挥的作用。

3 高职学生职业体能课程模块构建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是面向社会生产一线的人才,而职业的多样性决定了职业体能的差异性,如酒店类职业所需要的是形体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汽修类职业所需的体能是力量训练、拉伸训练等。因此,在高职体育课程设计上既要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也要适应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才能提前培养高职学生未来工作复杂多样性带来的高强度工作。根据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情况,就业岗位、职业要求的不同情况,结合人的身体姿态和职业形象礼仪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该岗位的职业体育课程。表1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体育课程模块。

4 高职院校职业体育课程内容整体设计

运动技能的提高,体能素质的发展,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促进身心健康的基础。根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要求,体育课程内容设计要维持工作岗位的特定需求,特别是设计具有专业或职业特性的职业性体能素质。课程内容设计要与真实环境的实训、行业标准相衔接,让课程学习切实影响从业实际效果。

4.1 职业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首先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能、体育理论知识、心理素质为主,其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身心素质为主。高职院校采用的教学模式有“2+ 1”模式、“1+ 1”模式、“渗入式”模式等。结合以上教学模式,针对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建议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课程采用“渗入式”模式,边练素质边渗透技能培养;大二采用“1+1”模式,第1学期以职业实用性课程为主,第2学期以体育俱乐部形式为主,既能保证学生大三顶岗实习时职业技能、体能的锻炼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保持与提升。

4.2 职业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计划安排

将职业课程融入正常第1学年课堂教学中,调整课程内容的比例分配:职业课程教学40%、心肺锻炼30%、体测相关素质锻炼20%、课堂表现10%。此种做法既能保证学生课堂学习,也能保证体质测试素质达标要求,还能达到锻炼心肺功能的效果。通过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使高职学生掌握 2~3 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运动学习与锻炼,促进高职学生体质的发展,提高在校期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与职业特点相符合的体能锻炼,促进今后职业生活所需的体能;将运动健身、掌握技能、运动育人三者融为一体,从体育道德教育与岗位职业教育两个教育层面教育育人。

4.3 职业体育课程设计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体育课程设计见表2。

表1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体育课程模块

表2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体育课程设计

5 高职体育教学的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突出职业体能教学内容是对课程建设的创新。把学生的职业体能需求与身体锻炼有机结合起来,资源优化,构建适应于社会的职业体能教学课程是实现课程特色化建设新路径。

5.1 职业体育课程实践效果与分析

通过此次尝试,在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前提下,适当加入职业体能专项素质训练,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身体训练效果,通过1学年实践,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身体素质增长情况。

5.1.1 通过学习,经调查发现,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幅度比较大,职业体能教学内容完善了课程的结构和体系,学生学习内容丰富,锻炼方式方法新颖,学生的乐学、好学的态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5.1.2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身体素质虽有提升但不明显,原因是因为学生对新的课程熟悉度和新的锻炼方法的掌握不熟练造成的。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上学习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学习时间较短,故课程的学习成果仍需长期实践,但调查结果仍可证明新的体能课程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民提高。

5.1.3 学生的运动感觉在此次实践中增幅明显,职业体能课程采用了功能性训练方法,对肩、颈、膝、腰腹、腕、踝等易损伤部位针对性训练,增强了学生身体重要关节的耐力、承受力、敏感性。学生肌肉的运动感觉明显,能清晰感觉肌肉酸痛,被激活的状态,加之配以有效的身体拉伸和放松能让肌体迅速缓解酸痛,可谓锻炼有效。

5.2 有效构建高职体育课程

5.2.1 高职体育有它独特的一面,是职业体育课程对每个学生都赋予了角色。将新兴项目引入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比如,旅游专业,将定向运动项目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既有管理者又有参与者,还有监督者,角色的扮演让每个人提前模拟自己在职场角色。

5.2.2 职业病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学生在校学习的体育锻炼方法并不能解决今后职场所遇到的不良职业习惯,会遇到颈椎病、腰肌劳损、肩周炎等疾病。而高职体育课就是要将职业化的实用性体育锻炼作为预防高职教育职业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开发和选择职业性教学内容正是解决了这一问题。

5.2.3 加强学校场地设施的改善。良好的设施是开展课程的基础,体育设备的采购应适与实训实操相关联,同时课程设计也要以实训实操为基础,便于课程的开展。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