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梅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高校-社区体育相互促进,在政府的监督和相互关系下(图1),共同服务目标和平等的主体地位是建立“新伙伴”关系的内在基础,在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许经营应成为政府支持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查和考察,发现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内部管理存在着诸多因素,而这些
图1 高校—社区—政府体育俱乐部关系
因素都伴随着行政管理(图2),但市场参与的作用是不够的。
2.1.1 建立独立的决策和治理机制,构建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治理结构。(图3)
图2 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市场运行机制结构示意图
图3 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决策治理结构示意图
2.1.2 搭建一个开放的、系统的人力资源培育机。调查显示,各俱乐部大多设有场地管理部门、技术服务部门等相关执行部门,缺乏人力资源部门。俱乐部缺少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图4)
2.1.3 共同价值观是高校——社区俱乐部文化的核心。借鉴企业组织文化包含企业行为、企业设施、企业形象和标志等可以被人们直接感知的内容(图5),其精神表现形式为物化产物和精神行为。
图4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示意图
图5 组织文化结构功能示意图
图6 成立体育俱乐部行业协会看法的对照图
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营销也应从对外服务市场化的角度进行。本文在对俱乐部产品定位中的价格定位进行解释的基础上,从以下3个方面对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对外服务营销进行了研究
评估指标体系经相关方面人员进行听证,然后定期对俱乐部公信力进行评估。在调研中,77%的人认为需要成立体育俱乐部行业协会(图6)。这说明成立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协会已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
2.3.1 评估程序公开化 俱乐部评估可借鉴以下流程,见图7。
2.3.2 评估内容科学化 根据郑州市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调研的情况看,目前政府开展的评估只是在扶植期内进行,更偏重于俱乐部达标性的专业评估。本研究根据俱乐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参照非营利组织评估相关理论,构筑我国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公信评估内容架构,见图8。
图7 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公信评估流程图
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社区具体融入机制如下。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可透过代理管理、合约运作、项目发展等形式,建立场地发展及与场地业主一起使用的长期机制,并将社区内的场地真正融入。要鼓励志愿教师积极服务社会,要建立社区体育志愿教师档案,加强社区体育志愿教师管理,建立社区体育志愿教师评价机制。大专院校及社区体育会应与这些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成为社区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图9)
图8 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公信评估框架图
图9 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社区融入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