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林夜话 第三回第三节 赏名画说理赞前贤 参诸艺论技启后生

2019-09-01 21:17马维衡
音乐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琴曲四爷古琴

话音刚落,只见先生推门进来,从洁白的毛巾里取出了热乎乎的葱油烧饼,房内顿觉香气四溢。四爷忙叫去二取碗盛粥。先生也从碗橱里端出一碟玫瑰大头菜,边拿筷子边招呼说:“快坐下,趁热吃。”去二端起碗又闻了闻粥香,用筷子划了些在嘴里抿了一下道:“先生,您这米在什么地方买的,煮出的粥又香又好吃。你看这米晶莹得珍珠似的,又香又粘,上面黄黄的好象还有层油。我们家买的米是灰蒙蒙的,煮出来的粥总是不黏,清汤寡水的。”先生笑道:“这米啊!是我家高邮老亲送来的,外面买不到。粮店里买的米叫备战粮,已存放七八年了,所以是灰灰的。这煮粥也有讲究的,以后教你,你觉得好吃,就多吃些吧!”

去二应承着,吃了一碗又一碗,不觉已将锅中粥吃了个底朝天。先生望了望,笑眯眯地打理着碗筷。去二也整了个滚烫的热毛巾给四爷净了脸。四爷拍拍肚子说:“吃饱了,全身也暖和多了。你啊,还算心细,虽粗饼淡粥也能品出个滋味来。宋人黄庭坚有这样一句话:‘人生要当学,安宴不彻警。意思是说人要在任何时候都要留心学习,即使在睡觉和吃饭的时候也不能放松观察和思考。练琴曲也要跟吃东西一样,要吃出甜头来。吃东西如果狼吞虎咽,也只能说是吃饱了,什么滋味不知道。假如是细嚼慢咽,就会品出滋味来,这不仅能增添学问,同时也能寻找到生活的乐趣。练琴也得勤练多思,勤练了,功夫就越练越深,多思了,就会越练越精。”

先生说:“早年我学琴时,孙社长和父亲课徒,很有独到之处。他们教得极为认真,一吟一猱地教,有一处过不去,下面绝不讲,即告‘歇课,让我们自己去琢磨领会。过个三五日,突然发问:‘那段怎么弹?张老和少椿最有心,能应弹如流。老师满意了,续教下句。我们弹不出来,则再呆上几日再问。这样我们自知欠缺之处,就要日思夜想,结果越是难点,就需练得越多,其印象就越深,基础越牢固。待一个曲子弹熟练后,还要我们加快一倍速度,要做到快而不乱,声声清楚,还需有壮美的气势。有时要求慢出一倍,要慢而不断,要有含蓄的韵味。单独的技巧练习,没有弹琴曲愉快,比如抹、挑、勾、剔、托、劈的空弦练习,既单调又燥人,可是这一步非走不可。光右手的空弦练习,孙先生就让我练了一月之久。起先我也是感觉枯燥无味,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对于如何运指取音便逐渐有了体会,练习起来也就有了乐趣。所以待基本功练好后,再弹琴曲,真是旱香瓜——另个味儿。学琴能体味到琴中的无穷乐趣,才算真正有收获。”

四爷说:“你觉得你们几个人当中谁的技法最好啊?”先生皱了皱眉说:“我觉得各有千秋,张老下指出音富于弹性和韧性,在音量收放方面又善于控制,走音宽厚而不笨重,在吟猱处理上既灵活而又不失细腻。听他的琴曲觉得明快流畅,如玉盘滚珠、铿锵有力。少椿弹琴,下指出音深沉而不浮华,内向而不外露,弹得朴实沉稳,没有飞扬浮燥之感,柔中有刚,曲中有直、圆而不滑、平易醇厚。大哥弹奏下指细腻婉约,含情于曲,于不露声色之中隐现内在情绪,犹如墨写工笔,虽然不见浓墨重彩,却毫发可见,丝丝入耳。”

四爷说:“你评点得不错!我广陵派于康熙年代形成,发展到乾隆时已是成熟的艺术流派。既有总体的面目,又有技巧细微之处的规范,更有代表性的琴曲和极具鲜明的流派特色。如《良霄引》、《山居吟》《平沙落雁》等许多琴曲,都是历代琴家花费几十年的功夫反复琢磨推敲,才成为今天百弹不厌、百听不厌的经典之作。这些丰厚的艺术财富,使得后学者不必走流派未形成前的那些漫长的过程,只需完完全全地模仿,就像写字临帖一样,入笔、行笔、收笔完全依‘法而行。”

先生说:“是的,我广陵派自徐常遇开宗立派以来,历经数代人的发展又丰富了许多技法,都极为讲究。孙先生和父亲就教过我如何运指取得平音、苍音、涩音、飘音、立音、顿音、橄榄音等。可惜我指力弱只会说不能够弹得出。”四爷惊叹地说:“他们弹奏,给我的感觉是极其平淡自然,好听得说不出,原来出于这么多取音润色技巧!你说我听听。”

先生说:“孙先生他们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又深谙‘二十四况精髓要旨,更主要的是他们谦虚好学,常在一起切磋研究,将其它艺术精髓溶于古琴。看他们左右手优游于弦上,沉着痛快中,无一丝跋扈飞扬之躁气,音皆出之于自然而直入人心。他们所说的‘平音,即平正大方之音,即在运指过程中,使出音收韵不急不躁,过弦时转折平稳而不露痕迹,给人以自然和舒展之感,音色精气内含、朴实无华。‘苍音,即苍古醇厚之音色,一般在一二弦十徽下表现最为明显。下指须富于力度,恰如大书法家书写时有力透纸背的劲头,使音韵于曲折跌宕之处如隐雷阵阵,既顿挫有力又遒劲老辣。‘涩音是让指锋呈锐角状,戕着前进,使指与弦摩擦、顿挫着,犹如推着一辆板车上坡欲行又止,使走出来的音有凝滞之趣。这种迟速的程度不可过份,以中和为佳,太缓了便滞而无筋,太快了则僵而无骨。‘橄榄音,是他们引化了昆曲唱腔中的橄榄腔,左手中指在一弦运指时渐向外走出条弧线,使音由细变粗,再由粗变细,使音色既要有厚度又有弹性。‘立音是运指而上,在似收未收之间,重重用力突然而止,使音上扬向高处延伸,有钻天之感。‘顿音即在停顿或小停顿的地方使声音略有停顿,但是情绪不中断,收到‘音断意不断,意断气不断的效果,行韵不跑音,润音不断情。‘飘音即是指虚音,如右手弹打圆、长锁连续音时发出的音色要有实有虚,常中指、侧指并用起承转合,形成音色的跌宕起伏、刚柔多变。左手按音也不要过死,要像猫叼老鼠,咬而不死,噙而不放,既把音韵弹按清楚,又不僵硬过火。‘坠音即指从高处而下,犹如秋鹰搏兔、碧落摩空、高山坠石一般,使音有入地三尺之感。《山居吟》中有多处用此技法,如取一弦十二徽外的音时,左手名指往往从八徽半处就凌空而落,顺势淌至徽外。除此之外,他们几乎对每个音都作了精心处理,如对音与音之间的呼应、顾盼、起落、承接等。其实父亲他们弹得好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弹奏中的劲力都出自丹田,用气支撑运指的力度,用以气带声、以声行韵的方法,通过干净而松驰、细腻而流畅的用指技巧,把音色发挥得既坚实而又富于韧性,使音色变化莫测,富有立体感、力量感、节奏感、生命感。所以听他们弹的琴曲,时而清亮挺拔,时而低回婉轉,如行云流水,顺畅清晰,能将琴曲深情柔婉、含蓄蕴藉的内在情绪表达出来,使人听后既明晰达远,又有余音萦绕之感。”

先生说完后,四爷低着头,似乎还在思考什么。去二若有所悟地说:“我明白了,古琴美妙的音色来于技巧,不能入得技,出音便会死板疆直无活力,练就了高超的弹奏技巧,才能将各种音色的美感表现出来。有了高超的弹奏技巧,不能出得技,则又死在技下。学琴之法,应先练技巧,后学琴曲,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慢慢地细心领会古人曲中置音的用心之处,以后弹出的琴曲方能音清理明。不然的话,纵然是广求博取,贪多求成,也只能成为个琴匠而己。”

四爷哈哈笑说:“想不到你总结得还真不错,说出了我要讲的话。已不早了,我也要休息了,你也早些回吧。临走前,将袁枚的一句话送给你,叫‘枕上推敲忘夜长,苦吟人与睡相妨。”

回到家中,去二睡在床上翻来覆去,一遍遍回味着先生和四爷对琴技的论述。不一会儿,已听到门外菜农挑担的吱嘎声。睁眼看看窗外,见天色已微明。

(第三回完结)

马维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广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琴曲四爷古琴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夜的钢琴曲(六)
寻访千年古琴
四爷
一曲低语诉衷肠
傻四爷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趣趣相连赏古曲
古琴艺术的发展
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