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制有效性教学策略浅析

2019-09-01 12:15袁宏业
读写算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专业素养互动

袁宏业

摘 要 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拓展的主要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自身拓展紧密联络,在现今的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受以往传统教育意识的影响,教师还没有摆脱填鸭式的教学实践模式,并没有将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体,使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热忱不高,没有达到很好的培育效果。如何优化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措施、加强学生学习热枕、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 专业素养;教学方法;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4-0142-01

思想品德教师在探求多样的教学途径以灌输道德与法治的观念给学生方面做的工作是海量的,经过以往的经验总结和现有的技术支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有很多选择。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但在对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方面达成了一致共识,其教学方法和途径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中学一线思想品德教师,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中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使其成为新一代知法、懂法、守法、尊法的合格公民。法治教育是一个抽象名词,其实践操作起来也是抽象又具体,究竟如何采取更好的教学措施以完成法治教育对中学生的熏陶和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呢?关键前提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识。教师本是学生的行事为人的表率,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如果道德与法治思想上有缺陷又如何带领学生培养较高的法律素养?教师在业余时间应多涉猎法律方面的书籍,弥补在法律常识方面的空缺,在课堂上将所学所得的法律知识与学生一块讨论交流,此举不但能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氛围,而且也助于教师树立自身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学生做出优良的表率。所以,教师在苦思冥想如何进行法治教学的开展时一定不要忘记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拓宽对于法律的认知。

二、注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转变以往教学意识,将教师角色地位降下来,向学生可以从事交流的朋友角色拓展。沟通是切实处置一切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对策之一,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只有让学生积极从事交流,方能直观的提出问题所在,针对同学们的疑问教师应该耐心辅导,在课堂上造就学生积极提问、乐于提问的优良学习习惯。同时,教师是知识的关键教授者,思品课道德与法治教育更是教学生怎样做人,以及使学生具有优良道德品质与法律观念的主要课程。思品课道德与法律教育其领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应将自身角色蓬勃拓展转化,贴近同学们的学习以及生活,擅长做一个倾听者,不能只在课本知识上,还应关怀学生平时的生活,譬如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时,应积极与学生从事交谈,为学生出策划策处置生活中察觉的问题,将思品课道德与法律教育内涵真正地渗透到同学们的生活中,实现其日常教育效果。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大都是教师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式地进行讲解,不易激发学生兴趣。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为学生“增效减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既要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至学生心灵深处,又要增加课堂趣味性,其教学难度的增加不言而喻。活用教材的案例移景移情地将教案中的刻板知识化为鲜活的生活案例,这也是一种转变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途径的方法。例如,在新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中的《消费者的权益》时,教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是否有想过当买到劣质商品后应该如何处理。问题一经提出,学生马上集思广益,开动脑筋思量较好的解决办法,在征集了学生的答案后,教师可以活用教材中正确处理消费者与卖家纠纷的做法,告诉学生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去解决此类问题。

三、注重师生间的讨论互动

整合各种有效的法治教育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开展上是极为有效的。在过去的经验总结里,不少教师都提出过和学生一同观看道德与法治的影视资料是一种极为见效的法治教育教学。在数字课堂得到长足发展的今天,教师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是极为便利的,师生一同观看法治教育相关的视频是对学生法治与道德观念的有效培养。在观影结束后,师生共同讨论影视资料中的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摒弃原先对法律的错误认识,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打击。师生间的讨论有利于师生平等交流、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和促进师生關系的和谐发展,对课堂的环境建设也是极大有益的。

在法治与道德教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身上的使命是光荣又沉重的,面对学生,就不能只是将教材中刻板的知识一股脑儿地倒给学生,而是要以己为师,带领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将道德与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每日分享的形式讲解生活中的法律现象或是道德行为,并积极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师生的讨论会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教师遵守法律或是道德的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建设和人格培养的极为重要的阶段,教师作为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引路人,要做好表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教学途径,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有较高法律素养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韩韦韦.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方法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育专业素养互动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从《论语》中汲取文明礼仪养成的营养探析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与感悟”的特征与作用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