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仪 王佳宁 邱勃钊 王逸臻
日本的教育和儒学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日本社会、日本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受到了儒教很深的影响。本论文想从儒学对日本教育产生的影响展开,从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行动的重视这二个视点展开讨论。并且对于未来的教育改革也进行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序言
日本的教育始于6世纪,那时汉字和佛教自中国传入了日本。从镰仓时代起,武士阶层的孩子就开始接受正式的教育了。在江户时代,孩子们在上学时会被要求背诵儒教经典。在这一时代,教育的受众范围也扩大了,不再只有社会精英阶层,普通百姓的孩子也开始接受教育。这时发展出了两种类型的学校。一种是藩校,是以武士阶层的孩子为主的学校。还有一种叫做寺子屋,是一般百姓孩子的学校。这两种学校一直存在到江户时代结束。从明治时代开始,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也开发出了新的教育系统。
二、对教育的重视
1.武士阶层的教育
日本人从儒家文化中学到,教育在人性的形成中是很重要的。在日本,从远古时代到江户时代,从海外而来的学问就被翻译成中文,以汉文的形式被引进。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能够读写汉文是必备的教养。特别是在江户时代,儒学被作为幕府的正统学派,成为了当时的统治阶级——武士阶级的理念基础。在为武士阶层的孩子开设的学校藩校中就会讲解《论语》或是“四书五经”这样的儒家经典。后来,新渡户稻造也也表示过,“武士道”是受到儒教思想的核心——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影响而成的。(1)
2.庶民阶层的教育
另外,由于江户时代的社会制度是在使用“文字”的前提下形成的。因此,武士阶层以外的阶层对于读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所以,为庶民阶层的孩子开设的教育机关“寺子屋”和“手习塾”也渐渐普及了日本各地的城镇和村庄。于是,《论语》作为教材被越发广泛的使用,在庶民阶层中,《论语》也作为日常教养的内容被广泛接受学习。
3.教育对日本人价值观的影响
儒家思想认为礼仪和道德只能通过学习祖先传承下来的传统来获得。论语说“性相近,习相远”。(3)此外,正如“有教无类”(4)一词,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不断成长。不论是武士阶层的孩子,还是庶民阶层的孩子,从小都学习着这样的观念长大,这样的教育环境也形成了日本人非常重视教育的国民性格。
三、对行动的重视
1.传统教育观的崩坏
在现代教育中,基于传统教育观念发展的教育尚未实现。在20世纪60年代,也就是当日本处于高经济增长期时,大学入学率仅有10%左右。当时大学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具有特定领域知识技能的专家或研究人员。
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大学的入学率就超过30%。当时人们上大学的目的不是成为专家或是研究人员,大多数人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抱着所谓「モラトリアム」(年龄已经步入成人的年齡,但精神尚未自我形成,没有被成年人社会同化的人)态度进入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结果,日本的大学生被称为了世界上最不学习的大学生。(5)
此外,在2000年,日本的大学入学率超过50%,大学的普及化在不断地进展中。升入大学的学生们的资质、学习能力和目的也越发多样化,因此基于传统价值观开展教育也变为了一件不可能的事。这意味着以日本从儒家文化中学习到的强调重视教育和理性思考的传统价值观已然崩坏。
2.建立新教育观的必要性
复杂的社会变化导致了社会中的职业也越来越细分,但现在,这一问题的负面影响成为了一个难题。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而仅仅通过培养有特定领域知识技能的专家,是远远不够应对这样的社会局面的。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现在社会更加要求人才能够与不同工作领域的人进行沟通,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独立行动的能力以及对没有经历过的情况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为了构建与这样的新时代相对接的教育,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角度来审视教育,建立新的教育观。(6)
3.创造基于“知行合一”的教育
在《论语》中这样有一句话,“先行其言,而后从之”。(7)另外,在《传习录》中,也有“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8)这样一句话。没有伴随着行动的知识是尚未完成的知识,只有通过行动,知识才算完成。这样的思想可总结为“知行合一”。这一思想和现代“主动学习”的概念是相通的,都强调通过经验进行实践学习。
在未来的教育中,教育者有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点,要“教”方面脱离出,站在“学”的角度思考,比起“老师教什么”,“学生如何学”是一个会在以后的学校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其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还要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并去支持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
四、结论
现在,教育未来的重要课题已经非常明了,即发展新形式的教学项目和课程形式,能让学生将在教室中掌握的知识在教室之外能得以完成实践。强调重视行动的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点,在未来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日本的教育受到了佛教和中国的影响。孔子在中国提出了教育的基本思想和影响。这种教育成为日本政治、政府、社会、经济的坚实基础。儒家思想不仅发展了政府的政治观念和人生的道德观点,也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对教育的关注也一直持续到了日本的现代。
注释:
Inazo Nitobe、「BUSHIDO:The Soul of Japan」(1900)
井出草平、「江戸時代の教育制度と社会変動」四天王寺大学紀要、57、207-223(2014)
《论语》阳货 第十七
《论语》卫灵公 第十五
辻太一郎、「なせ?日本の大学生は世界て?いちは?ん勉強しないのか?」東洋経済新報社(2013)
日本中央教育審議会「学士課程教育の構築に向けて(答申)」(2008)
《论语》为政第二
《传习录》
参考文献:
[1]Inazo Nitobe、「BUSHIDO:The Soul of Japan」(1900)
[2]井出草平、「江戸時代の教育制度と社会変動」四天王寺大学紀要、57、207-223 (2014)
[3]《论语》
作者简介:陈锦仪(1998.2)女,民族:汉,籍贯:重庆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比较国际教育,单位:北京市国际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