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越
摘要:小说《小小小小的火》是华裔美籍女作家伍绮诗的又一新作。这是一部关于阶级、种族、家庭、梦想、艺术等方面的小说。以往的作品大多从互文性、主题分析、伦理等视角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本文试从空间批评视角对《小小小小的火》进行解读,从而使每个在自己道路上奋力前行的人,都能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关键词:空间批评;景观空间;社会空间;个体空间
引言
《小小小小的火》为我们描写的是理查德森一家和新房客米娅之間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实际上是在探讨不同的价值观下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与生活方式,选择以何种方式度过我们的一生,是这部小说最想要传达给我们的。
一.伍绮诗与《小小小小的火》
伍绮诗(Celeste Ng),华裔美籍女作家,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她毕业于哈佛大学英文系,从事写作多年。《小小小小的火》是伍绮诗继《无声告白》之后的又一经典之作。《小小小小的火》出版于2017年,一经出版就荣登各大排行榜之首,获得2017亚马逊年度小说的桂冠及其他27项年度图书大奖。《纽约时报》书评称赞此书道:“极端、剧烈、炽热,令人心碎不已,比《无声告白》更胜一筹”;《金融时报》称:伍绮诗塑造出来的故事结构,会带着木匠般的真实质感。当代小说家中很少有人能像伍绮诗这样聪明,饱含爱心和同情心。无论我们选择怎样的人生,我们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二.空间批评
空间批评理论是近三十年来西方学界兴起的重要的批评理论与批评方法,也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在传统的文学批评研究中,评论家大都过多地关注作品中的时间问题,而忽略了空间。但在20世纪末期,西方学界经历了一场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空间”开始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空间批评是20世纪80年代在文化地理学和文化研究等后现代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文学批评方法。空间批评通过融入多种文化研究理论,强调对文学空间的社会文化解读,更加关注现代性所造成的空间与社会和文化的融合,注重“强调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各种关系,通过文化作为中介、平台、生活圈等等空间隐喻,将文化研究空间化”[1]
(一)《小小小小的火》中的景观空间
景观是一部小说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常常以地域、场景、建筑等形式出现在文本中。自然和地理景观在空间批评中变成了一种象征系统,凸显出景观的文化属性。[2]小说中的西克尔高地,是主人公理查德森一家的家庭住址,也是整个故事发生的大背景。西克尔高地在这部小说中代表着也象征着规则的存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以房子该漆成什么颜色为例,市政部门曾经发表过一份说明,将本地房屋的建筑风格分为三大类:都铎式、英式和法式。要求居民根据不同的建筑风格选择适当的颜色。”[3]12 总而言之,在西克尔高地,一切且有定规。实际上,这座城市的座右铭就是“经过规划的才是最好的”,背后的潜台词:任何事物都可以----也应该----被规划,从而避免出现不恰当、不愉快甚至灾难性的后果。作者之所以会把故事设置在西克尔高地这一地点,是因为在理查德森太太埃琳娜的心中,没有哪一个小镇能比西克尔高地更完美,更符合她心中的期望。这里的景观就是一种隐喻,西克尔高地在这部小说中就代表着完美,同时也象征着一成不变的规则,与米娅母女那毫无规划,随性而富有创造力的生活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小小小小的火》中的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不仅指人们的活动场所,重要的是人物在社交场合交流中所体现的非物质空间,如人物在社会空间中的行为方式和结果等。社会空间有时会体现为一种思想同另一种思想的交锋、一个群体阶级对另一个群体的压迫和反抗,这些都是小说中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2]
小说中的埃琳娜·理查德森是克利夫兰的一家报社的一名记者,有着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很好的爱人和四个可爱的孩子。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房客米娅。米娅是一个为艺术而流浪的人,她热爱艺术,为艺术痴迷。埃琳娜与米娅之间的关系,是房东与租客的关系,是记者与流浪艺术家的关系,更是规则与自由的关系。两人的思想在这个社会空间内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表面上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却因为房东和租客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又因为两人象征着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因而擦出了更多的火花,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理查德森太太把房子租给别人这一举动,在她心目中她认为这是她对别人善意的一种表现,更重要的是在她的内心,她居然希望别人要从心底里感谢她的这一善意。埃琳娜从心里就抵触和自己不是同一意识形态的人,所以在面对米娅的时候,她居高临下,一副女主人的样子;所以她不喜欢小女儿伊奇的特立独行。埃琳娜所处的社会空间比较狭小,基本是在家里或者在报社。但是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埃琳娜经历了一次空间转换。那就是当女儿伊奇请求她帮忙调查艺术博物馆陈列的“圣母子1号”照片中的人物是不是米娅时,这一请求触动了埃琳娜的职业自尊,让她觉得这是一件值得调查的事情。所以埃琳娜动身从西克尔驱车前往宾夕法尼亚,去拜访米娅的父母,去查清米娅的底细。
相对于埃琳娜而言,米娅经历过多次的空间转换。这跟她追求的艺术相关,米娅会不定期的搬家,为自己所热爱的艺术寻找灵感。但也并不是每次的转换都是在为艺术献身。在米娅多次搬家的经历中,最为典型的一次是她从匹兹堡开车一路来到旧金山,在桑赛特定居的这一空间转换。那段日子对于米娅来说是糟糕的,不能参加心爱弟弟的葬礼;不被自己的父母理解和接受;在孤身一人的情况下马上就要成为一个新生生命的母亲;得知疼爱器重自己的恩师病危的消息。那段日子对于身处这一时空下的米娅来说,是不友好的和残酷的。
(三)《小小小小的火》中的个体空间
个体空间是一种表征的空间,是特定空间被赋予了个体特征的空间。小说中不同人物的的个体空间有各自的特点,无论是主人的居所,还是人物的内心独白,都明显给小说的空间刻上了人物的思想特征。[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都有自己的秘密花园,那里存放着自己的心事,小心翼翼生怕打扰。珀尔,房客米娅的女儿,一个安静敏感、聪明可爱的女孩。在同母亲定居西克尔后,在认识新房东理查德森一家后,珀尔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会主动和母亲米娅聊起在理查德森家都做了些什么事,看了哪些有趣的电影。她发现自己越来越能融入到理查德森一家,越来越像他家的一份子。但当珀尔得知母亲会去理查德森家当临时工时,“珀尔没有继续发难,但在内心深处,她并不满意母亲对“她的空间”---理查德森家---的“入侵”行为。”[3]84母亲的到来使珀尔觉得她的个人空间受到了侵犯,因为母亲会在理查德森家里聆听一切、观察一切,这会使她感到不自在,这会使她羞怯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接近她喜欢的崔普。
在米娅的内心深处也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那就是珀尔的身世。在听到和这一话题相关的词汇时,米娅就会不由的感到紧张。“然后她犹豫了,因为不知怎么,她隐约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她感觉自己就像踩在了一级摇摇欲坠的楼梯上,心中充满了脚下的木板即将掉下去的预感。”[3]115“背对着他们的米娅看起来并无异样,从容自若地在水龙头下冲洗双手,但四个孩子都看到了:在听到珀尔说话的那个短暂的瞬间,她的身体变得有点儿僵,像被一根线突然拉紧了一样,但随即便放松下来。”[3]116米娅的这一反映是在孩子们质问她艺术博物馆里陈列的“圣母子1号”照片中的人物是不是她时而产生的。当时的米娅极力隐藏自己的情绪,好在孩子们还小,还在珀尔及时停止了提问。可是纸是包不住火的。隐瞒过了孩子,可是没能骗的了埃琳娜。在埃琳娜的质问下,米娅的个人空间开始瓦解,理查德森太太瞥了米娅一眼,“别试图说谎,你是个十分高明的骗子,但我己经知道了,我对你了解得一清二楚。”[3]352顷刻间,米娅隐形的外衣被撕破,她瞪大了眼睛。
三.結语
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对《小小小小的火》这部小说进行解读,将人物、自然,思想融入到空间中。自然景观空间体现出了西克尔高地的全貌,介绍了生活在那里人们的生活背景;社会空间构建出了两个不同阶级等级的人物思想的碰撞与冲突;个人心理空间折射出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秘密,那一束束正在燃烧的小火苗。生活中,我们身上被赋予很多的角色与期待,有时候我们渴望摘下面具做真正的自己。就像小说中的米娅与伊奇一样,冲破世俗的眼光,找到真正的热爱。永远记得,你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李蕾蕾.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J].人文地理,2005 (2):79
[2]屈荣英.从空间批评视角解读乔伊斯的《死者》[J].文学与艺术 2009 (7)
[3]伍绮诗.《小小小小的火》[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