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心
【摘 要】中国歌剧艺术在世界中起步较晚,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稳定发展,在此期间,有很多词曲作家为歌剧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正是因为这些词曲作家,才有了近现代中国歌剧的蓬勃发展和显著成就。而歌剧《伤逝》是著名音乐家施光南先生创作的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也是他在歌剧层面的一次成功探索。歌剧中的咏叹调是歌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歌剧《伤逝》中的咏叹调——《不幸的人生》也堪称歌剧中的经典唱段,并多次作为重大比赛以及音乐会的演唱曲目,同时也是声乐教学中的经典曲目。作曲家通过丰富的写作手法使这部歌剧在场景布置、人物安排、表演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让歌剧女主人公子君的人物形象更有悲剧性色彩,同时也戏剧性地将她悲剧性的命运展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伤逝”;“施光南”;“演唱艺术”;“咏叹调”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1-0067-02
一、歌剧《伤逝》简介
由王泉、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的歌剧《伤逝》是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一部抒情歌剧。这部歌剧讲述的故事背景,是在“五四运动”时期,歌剧中的男主人公涓生和女主人公子君,在当时的时代精神鼓舞和新思潮的影响下,试图冲破世俗的眼光和封建道德做斗争,大胆地追求恋爱。他们决定冲破家庭的束缚同居在一起,此时他们对新生活充满希望,涓生也决定辞去职务另谋生路。因为他们的自由恋爱使周围的人批为伤风败俗并对他们避而远之。由于受到嘲讽,他们夫妻之间也随之产生了裂痕。当冬天来临,涓生收到的一张辞退信导致自己不得不与子君分离,他发现自己的理想太天真太梦幻。所以,为了寻求生路,他违心地对子君说并不爱她了。随后子君的心灰意冷,离开了她和涓生的家,回到了自己曾经拼命也要走出来的封建家庭,在自己家中抑郁而死。当涓生知道子君的去世是因为自己说出的话而导致的,此时的他追悔莫及。文章揭示了在强大的社会势力面前,男女主人公难以逃脱封建礼教的悲剧命运。同时也暗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涓生和子君的爱情始终抵不过封建礼教的束缚和世人的眼光。女性追求个人解放思想和个人幸福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两个知识分子想对抗封建势力却反被封建势力所压迫,最终导致两个人的结局“一伤一逝”。
二、词曲作家简介
施光南: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著名的作曲家。被称为“人民音乐家”“时代歌手”。他的很多歌曲一直深受人们喜欢,例如《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这些歌曲都代表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对美好的向往和对祖国建设的殷切希望。1990年3月,歌剧《屈原》的初步完成成了施光南最后的绝响,这是一部耗费了施光南半生的歌剧,并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屈原》所收获到的社会反响是难能可贵的。
三、《不幸的人生》子君的人物形象刻画
原著中提到,在认识涓生之前,子君并不是一个接受过解放思想的女性,她单纯、善良、内向。但涓生是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青年,在子君面前他像一个老师一样,从诗人雪莱、泰戈尔,谈到家庭专制再谈到男女平等。子君从涓生这里接触了新思想,为了争取恋爱自由,她勇敢地跟眼前这个知识分子在一起了。她理直气壮地向自己的父亲宣布:“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随后,她与父亲决裂了,勇敢地面对父亲的威严、世人的嘲笑,和涓生组建了家庭。从此,这便成了子君悲剧性的开始。没有工作的子君毫无经济收入,生活上俨然成了涓生的累赘。两个人起初的愿望是十分美好平淡的。但是好景不长,涓生对这样的生活产生了厌倦,涓生的失业也成了两个人分开的导火索,子君最终忧郁而死。从另一层次来讲,站在涓生的角度来看子君的人物形象,涓生是不够了解子君的,当失去工作,生活困窘时,自私怯懦的涓生抛弃了和他携手的子君,当时的子君一心一意做一个涓生“背后的女人”,为了家庭甘愿做一个家庭主妇,却最终难逃被涓生抛弃的下场。
从单纯善良到为了爱情勇敢,再到对爱情的忠贞让我们更加地觉得,子君的形象可悲可叹。可见作者将咏叹调《不幸的人生》安排在歌剧的第四幕——“冬”。是让场景为了契合子君悲剧的形象,也与当时子君的心境相吻合,体现出此时的子君像在过冬一样,冰冷又凄凉。同时,也留给我们对生活对感情的思考。
涓生要抛弃子君了,但是子君却没有怪他的意思,子君也意识到求生的道路非常艰难,还说“我愿为你把一切担承。”子君的善良和对涓生的忠贞不渝令人感叹。
四、《不幸的人生》中子君的演唱分析
《不幸的人生》在声乐演唱中是一首较难演绎的抒情性咏叹调,也被称为“子君的咏叹调”。只有充分了解歌剧背景,曲式结构和人物形象特点才能更好地演绎子君这个角色,才能更好地将人物情感表达出来。所以笔者将从演唱音色处理、演唱语气和咬字、演唱情感表达这几个方面来写分析子君的演唱。
(一)演唱的音色处理
作曲家将歌剧中子君的形象定位为抒情女高音,这就要求扮演子君的女高音在演唱作品的时候声音需要具备音色清柔,行腔连贯、舒展,以细腻的情感来展现剧中人物的多种情感。要求做到,抒情性强的时候注重表达情感,戏剧性较强的时候,嗓音能够充满激情地去表达子君的内心。鉴于女主人公子君是一个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女,即便最后与涓生决裂也不过二十多岁的姑娘,但是饱受生活摧残的她,从声音上应该注意控制,切不可太浑厚亦不可太明亮,这样才能符合原文中的形象。例如“我的眼泪啊,滴滴洒在自己掘下的坟茔。”作者把这句话重复了两遍,是强调子君在这时候已经意识到自己坚持冲破家庭但还是被抛弃了,很无奈又恨自己不争气。此处我们可以采用由强到弱的处理方法,着重表现女主角的无奈和悲伤,可以带有一些哭腔的演唱。在这种抒情歌剧里,强音往往没有弱音更容易感染人的情绪。所以歌者在演唱是一定要将抒情性唱段和戏剧性唱段做不同的音色处理,这样才能为歌剧增添色彩。
(二)演唱的语气和咬字
从细节上来说,首先应该注意咬字和歌唱语气的问题。众所周知,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咬字发音的问题。与民族唱法不同的是,由于发音位置不同,咬字也需要进一步改善。准确的歌唱语气和咬字对于这首充满悲剧的咏叹调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在演唱过程中不能机械地只是“唱”,也要将语气和咬字做到位,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投入到角色中,才能与人物相吻合,以便更好与歌剧的艺术表现力相契合。
(三)演唱的情感表达
这首抒情心理歌剧是施光南的经典之作,它的特色在于人物性格在歌者的演绎下活灵活现。一个好的歌者必须要站在女主角的角度演唱,深入人物情感才能完整演绎出来。只有把自己融入其中,才能调动观众的情绪。在歌者演唱过程中,应把气息稳稳托住。但是要注意的是,要把歌剧中戏剧性段落和抒情性段落区分开,要对演唱付诸激情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表现太过。
五、总结
本文中,通过对咏叹调《不幸的人生》以及歌剧《伤逝》的概述和子君的人物形象和演唱各方面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先分析人物性格再分析演唱的重要性,根据歌剧的情节分析、体会人物情感,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剧中人物的酸甜苦辣是演唱作品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雷秀莲.<女性主义视角下歌剧《伤逝》中“子君”的人物形象分析> 2009.5.
[2]于宪淼.歌剧《伤逝》的音乐风格[J]. 大众文艺, 2011(17):14-15.
[3]祁峰.论《伤逝》及其叙述话语的特征[J]. 语文学刊, 2004(10):117-119.
[4]杨玲.《伤逝》中子君悲剧原因探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3):9-9.
[5]李笑梅.中国文学歌剧改编的历史描述[J]. 电影文学, 2008(20):76-77.
[6]曹志敏.《不幸的人生》中子君的人物形象及藝术处理[J]. 艺术教育, 2014(12):153-154.
[7]林晓燕.论歌剧演唱中角色的情感转换——歌剧《伤逝》中的子君形象[J]. 艺海, 2010(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