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巧龄
【摘要】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置于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从邓小平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胡锦涛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措施等,为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也为世界环境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人与自然 中国共产党 认识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健全、协调、充满活力的重要标志。党不断继承与发展,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改革开放前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党掀起了一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潮,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经济。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问题上,毛泽东并没有专门提及,主要体现在他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论断和号召。
毛泽东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因而离不开自然界,要遵循自然规律、依赖自然界,但同时人又能改造自然界;毛泽东认为,人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人,强调人定胜天。毛泽东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肯定了自然的重要地位。但过分强调主观能动性,而轻视了客观规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开发不当,破坏了生态平衡,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体现出双重性,使得我国的生态文明既得到了保护,又遭受了破坏,对后世共产党关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一)邓小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邓小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立足于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低,环境问题严重的基本国情,不断吸取我国在环境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总结人与自然相处规律,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1)发展经济时,要注重生态。由于我国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建设成为了一切工作的中心。邓小平一方面强调经济建设的迫切性,一方面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突出表现在他对植树造林的深切关注上。他多次号召全国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人民”; 多次强调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各级领导制定发展战略时,都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妥善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众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一方面可以带来巨大劳动力,一方面也会造成环境压力。人口多,意味着对资源的需求量大;素质低,意味着对环境的破坏力大。邓小平高度重视人口问题,他说: “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生产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都成为严重的问题,我们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2]与此同时,邓小平还高度重视教育,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江泽民: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找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党高度关注的问题,始终置于国家发展的战略位置。
江泽民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立足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的国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道路。江泽民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人与自然和諧发展思想,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针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提出,而且是我国21世纪与科教兴国战略并列推行的两大战略之一。他不仅坚持了邓小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重要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把发展目标从经济与社会领域扩展到人与自然领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指明了前进方向。
(三)胡锦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对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仍然存在。建立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
在2005年3月12日举行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提出要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胡锦涛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实践上,与江泽民的认识和实践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根据具体的情况,提出了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理论和思想,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承前启后、薪火相传,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四)“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继承发展党对人与自然关系与时俱进的认识,不断吸收与借鉴,并结合国内国际现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境况,形成了生态文明新思想。其中,“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实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飞跃。
(1)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3]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是对这一关系的深入认识与透彻分析,体现出人与自然间的互属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方略,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