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上让学生动起来

2019-09-01 12:31史婧
神州·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灵性提高兴趣

史婧

摘要: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满足学生的需要,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关键词:音乐;灵性;兴趣;提高;焕发生命活力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激发兴趣,创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气氛

小学阶段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年龄段,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强烈的情绪化倾向。他们会因为喜欢某个教师的笑容而喜欢这门学科,也会因为讨厌某个教师的声音而讨厌这门学科。有一句教育名言:“蹲下来看孩子”,就是对师生平等要求的具象化。用孩子们的眼睛观看世界,用孩子们的头脑思考问题,用孩子们的心灵体验学习,始终拥有饱满的精神,愉快的情绪,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学生的心理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营造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积极互动的课堂气氛。真正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来自于师生双方活跃的、积极的、畅通无阻的交流。

我在教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歌曲《小雨沙沙》时,就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我扮演一粒“种子”,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学生纷纷来把我这粒“种子”浇灌。此时学生们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觉得很开心、很高兴。我还让学生分成好多的小组,互相合作,有的扮演“小雨”,有的扮演“种子”,他们快乐地唱着、表演着、陶醉着,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歌曲《小雨沙沙》活泼天真的情绪,体会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情景,感受到春天美好的意境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强兴趣,音乐教学融入肢体表演

瑞士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在1900年前后提出了关于“体态律动”的学说,并在这一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音乐教育应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让学生从刚开始接触音乐起,就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只有在身心两方面都真正投入到音乐进行中之后,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可能是精确的、生动的;同时,由此而产生的动作也才可能是一种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律动。我根据儿童天性活泼,好玩好动的特点,把肢体表演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学生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模仿小花猫走路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孩子。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興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提高兴趣,自制乐器练伴奏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表现出音乐的时候,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才会进一步提高。学习打击乐器时,我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他们做一些简易的乐器孩子们都非常兴奋。用饮料瓶,米粒(或沙子),透明胶带,做成沙锤。用棉线,铃铛两颗,做成碰铃。孩子们用自己做成的乐器,边唱边演奏,别提多得意了。在给歌曲《鸡崽和鸭崽》配乐时,先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了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启发学生了解这首歌曲,在学生对音乐熟悉以后,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该怎样给歌曲配打击乐器。学生通过自己讨论给乐曲伴奏,对乐曲有了更深的理解,大大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共同的讨论学习中,也体验了集体协作的乐趣。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灵性提高兴趣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