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
摘要 目的:探究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方法:收治宫颈癌前病变患者100例,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AS(28.65±1.03)分,SDS(29.66±1.32)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00%,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病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研究。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心理特点;护理
在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中,宫颈癌十分常见,其具有极高发病率,若处理不及时,易导致患者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由于该疾病在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通常经过诊断后为宫颈癌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南于该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易导致患者产牛较大心理压力,对疾病的康复十分不利。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1]。本次研究对两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并对其各项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宫颈癌前病变患者100例,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年龄22~63岁,平均(42.91±1.24)岁。对照组50例,年龄23 - 63歲,平均(43.09±1.88)岁。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年龄等内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对比。
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前,应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解。具体内容:由于患者对宫颈癌的了解过度缺乏,一旦发病,易导致其出现较多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和紧张等,同时还可出现食欲下降和血压上升现象,且患者无法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易导致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出现焦虑和抑郁。突发疾病易给患者增加较多心理压力,多数患者面对牛活会产生消极的态度,还会有轻生的想法[2]。心理护理具体内容: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上述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首先对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根据其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保持温和的态度,并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关爱,使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根据临床规范进行。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判断标准:采用焦虑白评量表SAS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如下:总分0~100分,临界值5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状态越高。轻度焦虑50 - 60分,中度焦虑61~70分,重度焦虑>70分。采用抑郁白评量表SDS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如下:总分0~100分,临界值50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状态越高。50 - 60分为轻度抑郁,61~70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
护理满意度调查:针对研究对象,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发放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总分0-100分,95~100分为十分满意,80~95分为一般满意,0-80分为不满意。 统计学处理与判断:对上述观察指标采取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应用(_±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观察组患者SAS(28.65±1.03)分,SDS(29.66±1.32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00%,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特点分析,进而根据其不同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较多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提高配合度[3]。本文通过分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心理特点,再实施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能使其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促进护患关系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欣,陈彩霞,赵晖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127-128.
[2] 李艳华.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措[J].当代医学,2016,22(6):111-112
[3] 张小东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方式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35):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