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鹏
摘要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与B型脑钠肽(BN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7d后,研究组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而LESV、LEDV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7d后,研究组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冠脉介入;冠心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塑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病情进展迅速,如果未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极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以往,临床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通常采用肠溶阿司匹林、尿激酶以及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疗效不太理想,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本研究观察了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室重塑的影响,旨在为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研究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53~78岁,平均(66.4±5.5)岁;发病至到院时间1~10h,平均f5.6±2.3)h;冠心病病程3~12年,平均(7.8±2.1)年。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52~76岁,平均(65.9±5.3)岁;白发病至到院时间2~10h,平均(5.4±2.5)h;冠心病病程2~12年,平均(7.6±2.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不接受介入治疗及溶栓治疗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扩冠,口服美托洛尔降低心肌氧耗,口服阿托伐他汀强化他汀治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口服依那普利抑制心室重塑。研究组给予冠脉介入治疗:首先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给予利多卡因局麻后,根据患者冠脉病变特点,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等途径插入导引导管,再通过导引导管把导引钢丝送至狭窄或闭塞病变远端,再沿着导引钢丝把球囊导管送至病变部位扩张,最后置入支架。治疗成功标准:和治疗前相比,病变血管的冠腔直径增加幅度≥20%,并且残余狭窄<20%,同时无任何严重并发症。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与B型脑钠肽(BNP)的变化情况。①心功能指标:采用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进行检测;②BNP水平:抽取患者3mL清晨空腹静脉血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测定。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分别采用(x±s)、t表示与检验LVEF、LESV、LEDV与BNP水平的变化情况,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心功能指标:治疗7d后,两组LVE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LESV、LEDV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BNP水平:治疗7d后,两组BNP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冠心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对患者牛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冠心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形成斑块,造成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缩小,从而降低了心肌细胞的供血供氧,且随着病情进展,心肌缺血缺氧程度加重,或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急性血栓,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最终引发心肌梗死[2]。以往,临床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以尽早开通梗死血管,从而有效恢复动脉血流,进而达到治療目的。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心室重塑为造成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继而引发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与患者心脏破裂、室壁瘤形成、心力衰竭发牛发展均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临床治疗当以抑制患者的心室重塑为治疗重点。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冠脉介入治疗现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于段,其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室重塑,改善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减轻对患者心脏舒张、收缩的影响,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心肌细胞恢复,增加心脏血液流动的稳定,从而减轻心室壁所受的牵拉力度[3]。此外,在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无须进行开胸,具有对机体损伤小、疗效佳及预后理想等优势,对患者牛活质量的提升也具有一定促进性作用。BNP为心室分泌出来的一种类神经激素物质,当患者心脏负荷增加时,其分泌量会明显上升,因此其可作为评定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状态的参考指标[4]。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减缓心室重塑,同时降低BNP表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薇,王得恩.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室重塑与BN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4):1746-1748
[2] 刘宇冠脉介入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利尿肽水平及对心室重塑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34-36.
[3] 任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忐,2016,26(11):115-116.
[4] 杨和旭,梁栋,张茜,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血浆apelin的变化及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