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照珍
在人工智能时代,会计行业的深刻变革对于专业人才的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以记录、核算为核心素养的人才已经难以满足管理会计的发展要求,而提升专业会计人才的职业判断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会计分析与决策能力则成为教育教学培养的重点。基于此,高职院校应把握人工智能时代对未来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推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本文以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为切入点,结合教学经历与经验探讨了教学改革的几点策略。
传统会计业务侧重于对会计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五年制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作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会计理论素养与会计实务能力为目标,着重培养技术型人才。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使得大量会计实务操作工作被分离出来,传统以技术为主的会计职责逐渐被替代,因此,要想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会计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调整教学培养目标,管理会计作为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主要方向,确保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会计工作中不仅能够提供信息数据,更能够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以拓宽会计的管理职责。基于此,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一方面要注重对会计专业理论课程的构建,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加强专业会计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对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课程体系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目前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实践中,学校侧重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强调学生的会计职业证书的考取,因此在课程内容选择与课程体系构建也与之相匹配;虽然在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五年制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课程教授更多的是侧重学生对专业会计软件的应用,专业素养的培养依旧围绕会计职业技能。针对此,在人工智能时代,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应积极探索课程内容的创新构建,推动课程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为管理会计的培养奠定基础。在课程构建中,高职院校应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动态调整会计专业理论内容,删除陈旧、过时的课程内容,引入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从理论层面奠定专业基础;拓宽学生视野,打造综合性课程,实现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专业融合;推动完善电算化课程,引入大数据、云计算、财务共享等实务操作课程,提高学生适应未来会计行业的能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微课、慕课等资源逐渐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形成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实践体系,为传统课堂的翻转提供了新的思路。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在教学改革過程中,应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专业课程资源,以打造翻转课堂,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将教材知识进行整理与提炼,并制作短小精悍、内容集中的微课,以备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自主探索会计专业知识,并将存在的相关问题加以整理,以便于课堂互动讨论;在课堂构建中,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以团队的方式探究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实现答疑解难的目的,还能够提升学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素养;在课下教师则利用微课为学生开展在线辅导,实现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融合,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导者,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能否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影响。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师团队的打造,利用在线教学资源,利用校企合作优势,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例如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构建中,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远程教育,以打破会计教学在空间上的局限,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对学校教师的专业培养,组织教师参加财会职能软件、互联网应用技能的培训,并引入竞赛机制,激发教师提升职业素养的动力;聘请企业中优秀的会计人才,尤其是具有人工智能会计实践经验的人才,参与教学授课、科研等工作,以推动会计专业教学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要求。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对会计实践基地的构建,增加资源投入,实现软硬件设备的更新与升级,为学生打造逼真的人工智能会计操作情境,构建实践操作氛围,提升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水平。
总之,从手工会计到电算化会计,再到当前的智能会计,会计行业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相较于手工会计时代的人工记账,以及电算化会计时代的软件自动处理信息,人工智能时代的会计实务在处理会计数据信息的过程中更加便捷、高效。因此,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应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师队伍等方面推动教学创新改革,为会计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奠定基础。
本文系山东外贸职业学院2018年度院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人工智能背景下五年一贯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ky2018-21。
(作者单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泰安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