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哑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设计

2019-08-30 03:39杨海宽
知识文库 2019年1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

杨海宽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迈出自己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一步。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 研究方法

1.1 创设生活情景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采。特别是对于聋哑学生老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着手,从他们喜爱的事物着手来创设情景,从而使他们主动学习。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教学中,我从生活引入,一块长方形地里种着白菜,鸡要吃白菜,你能否想办法不让鸡吃白菜?学生想出用围篱笆的方法后,教师追问:篱笆需多长?它的长度和菜地的什么有关?以此引出周长,为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1.2 创设生活情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采。”特别是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贴近学生生活来着手,从他们喜爱的事物着手来创设情境,从而使他们主动学习。例如,在《9的减法》的教学中,我从生活引入,用课件演示了这样一个生活问题。一个农场里有9只鸡,跑了4只,还剩几只?学生从该场景中,联想到自己在家中喂鸡的情形,学习兴趣陡然提升。教师追问,跑了4只,鸡的数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呢?以此引出9的减法,为探究9减几的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1.3 创设游戏情境

紧紧抓住“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一特点。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聋哑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特点及知识背境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可以有效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游戏。我拿出一个巨大的骰子,骰子的每一面都有相应的人民币数,请一名同学掷骰子,另一名同学快速取出相应的钱数,同学们都争先恐后,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个游戏,所学知识,也在欢快的氛围中被吸收。

1.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

例如,我在执教聋哑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组某餐厅推出的套餐,让学生為自己和妈妈各挑选一份爱吃的食品,由此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诸如9+3、8+24、10+30、30+26、24+29此类的算式,简单的题目老师通过让学生口算与说理解决掉,然后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探索研究,通过学生摆小棒说理、交流展示计算方法等形式逐步掌握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获得基本的算法。

1.5 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去修本班的或家中的坏桌椅。教学《测量》一课后,让学生步测从学校餐厅到教学楼的距离。

2 结果分析

2.1 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创设情境,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2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3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3 讨论与结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今社会,学生的求知领域必然要变宽、变新、变活,数字必须得提高,让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适应时代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掌握学生心理上兴趣意识的微妙变化,加以正确诱导,使学生对知识,对学习奠定稳固的兴趣基础,迈出自己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一步。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数学实现生活化的策略,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养成运用辨证的态度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一定能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课题,项目编号:2018JGH069。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