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玲
估算作为一种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进行粗略、近似估算的常见方法,对于提高计算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关键阶段,对于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学校与教师就应该多多重视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本文将会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估算的现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提升学生估算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估算在数学的学习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对于增加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小学阶段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尤其在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学校已经逐渐将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要教学理念转变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此种教育背景之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估算意识与估算能力便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增强小学生理解数学的便捷途径之一,最终实现让学生们能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与生活情境中选择适当估算方式,更好地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之教学目标。
估算相比于简单的计算而言,因为具有一定的推理性以及策略性,变得更加复杂,此时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学习估算的兴趣也相对较低。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老师往往拘泥于传统的数学教材而不能随机应变,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拘泥于应试考试的内容,老师多数情况下忽略培养学生的估算等综合方面的能力。加之学生自身就缺少一些估算方面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往往没有估算的学习习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们缺少自觉地利用估算进行计算的能力。基于估算的培养目标在于训练学生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种估算的培养必将有利于学生掌握适应社会中各种数学问题。
2.1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们的估算能力
数学中的多数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这恰恰是培养学生严密逻辑性以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前提之一。为了增强估算的培养效果,老师就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老师对学生估算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应用题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对数学中的数量关系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通过每一道具体数学题来归纳与总结题中所包含的思维,这是将具体变成抽象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们估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二,数学老师需要通过传授、讲解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具体,再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们在内心懂得估算的不容易,才能更好地学习估算知识。教师需要注重评价估算的方式方法,需要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及时而且是正确的评价,因为估算的结果与精算的结果之间在多数情况之下存在差异,因此估算的结果并不具有唯一性,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多让学生们关注估算结果的相对合理性。此外,老师在培养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过程中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学时需要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并抓住数学知识的特点来训练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同样,老师也可以采取改变传统数学题目的方式,利用与数学教学相关的趣味竞赛形式,将数学中原本枯燥的知识点融到趣味题目之中,这更加容易让学生们掌握估算的乐趣。
2.2老师开展情景估算,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化教学形式
小学生正处于培养估算能力的重要培养时期,增加学生们的数学估算能力,就往往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地改进估算的教学方法、以引导的形式增强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方法。一方面,老师应该选择贴近学生们日常生活的内容以或者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就更加容易引起学生们对于估算的理解以及共鸣,便于唤醒学生的估算意识、不断地增加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逐步锻炼和强化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对估算有更好的认识与理解。诸如,老师采用相对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或者家长的陪同到超市购买文具,钢笔 20 元,圆珠笔4元,铅笔3元,怎样给这些不同种类的文具进行分类,才能让学生们构建出简单的数学逻辑,这种贴近日常生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们养成一种有效运用估算的习惯。又比如,老师在讲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固定长度范围内折出很多长短不一的小树枝,然后再启发学生拼出长方形以及三角形等形状。通过学生的不断尝试,其就会发现存在用三根树枝无法拼出三角形的情形,但可以改变树枝的长短来拼出三角形,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估算的魅力。另一方面,此种教学方式便于让学生认识到估算的重要价值,在不断掌握估算的方法与技巧之中形成较好的估算能力。最终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们对简单问题的提问与回答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便于学生们渐渐地融入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互动之中。
2.3老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制力相对较差,手机或者电脑等设备、网络游戏以及生活中的美食等外部诱惑往往让他们难以自拔,就常常会分散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学习数学上的困难。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与估算能力,比如通过身高是多少等问题中讲解估算的方法,让学生懂得科学判断事物的途径。其一,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数学教师要将传授估算知识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对学生估算能力进行培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顺应当前的主流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诸如,判断 33×61=2013 是否正確,此时就需要估算一下,33 约是 30,61 约是 60,30×60=1800,此种形式有利于锻炼学生们在心里的估算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再比如,老师在讲解“认识时间”的知识点时候,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观察钟表的方式,或者列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们根据题目设计出相关的数字,其他学生进行记录与统计,进而发现“时间”所蕴含的内在规律。将多个情境进行对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独立地思考与交流估算的方式。此种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们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便于学生们理解与掌握时间的概念。同时,估算能力还具有增强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意义,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综上,上述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数学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不仅能够激发课堂气氛,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是具有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的功能。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符合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更是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综合数学素养。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必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估算方式,让学生们更加快速地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进而乐于学习估算并将估算作为学习数学的必备方式。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杨箕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