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创新路径研究

2019-08-30 03:39张静
知识文库 2019年15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课思政

张静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展迅速,作为当代青年思政引领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近两年来各高校纷纷探求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途径,网络媒体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论述新媒体时代高校教育面临的挑战出发,简要分析了高校思政课的现状与特点,同时提出了笔者对于如何加强思政课网络化教學的一些建议,旨在让网络平台的各类信息更好地为教学所用,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

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作为人群中特殊的群体--大学生,互联网正以高速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信息交流和获取方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1 互联网潮流下新媒体的飞速发展

1.1 互联网潮流下新媒体的催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总书记在浙江乌镇考察时也曾说过,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可以说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世界,就是互联网大爆炸的世界,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互联网大显身手的时代。如果说网络是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新媒体就是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信息传播新渠道,它是在互联网大潮起时迸发出的新型信息传播载体和教育载体。新媒体的出现和繁荣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它具有很多不同于旧媒体(报纸、广播等)的新型特点。

一是用户数量巨大,操作门槛低。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相比,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平台具有操作便捷的特点。用户使用起来不需要过多专业技能,进入门槛较低,只需要利用早已普及化的智能手机机型简单注册,即可通过使用媒介了解互联网信息。

二是交互即时性好,生命力磅礴。以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为代表的旧媒体,往往不能及时有效的传播资讯,例如社会上诸多突发性事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可以迅速将信息传播,而电视、报纸等旧媒体的播报一般较晚,传播速度往往以“天”为单位,尽管内容详实,但传播效率并没有新媒体媒介迅速,这显得新媒体所散发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1.2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这实际上是给媒体融合和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新媒体传播呈现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发展态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也在逐步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例如在2016年9月,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新华社退出了系列网络直播《红色追寻-------三个年轻人的长征路》。三位年轻人重走长征路,形成达7000公里,栏目通过网络直播、真人秀的形式在弘扬长征精神,网络反响十分热烈,思政教育的效果非常明显。这都给我们思政教育与新媒体的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高校思政课的现状与特点

作为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主流意识形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阵地,思政教育承载着重要的时代使命。然而,我国高校思政课程传统授课模式已经显现出与时代脱节、授课效率低下的特点,"一本教案走天下"的弊端使课堂成为填鸭或满堂灌,学生对思政课程主动学习性显著降低,甚至日常教学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和标签化,这种境况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极大挑战。很多学校,思政课教学难以有效提升其内化性,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是洗脑课,老师教的没劲,学生学得也没劲,双方的懈怠导致思政课难以挥发出其真正的魅力。尽管很多老师在想尽办法,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加强思政课的有效性,但是真正收效良好的学校却是少之又少,很多学校出现的情况就是教师学得起劲,学生能过就过。这完全违背了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衷,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一件需要双方通力合作的事,而作为教育受体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处在被动的一方,这就要求我们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技能,不断开拓新的有效的思政课教学方式。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应该结合新时代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环境,让思政教育在互联网这块肥沃的土地展现其应有的风采。

3 新媒体环境之下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与探索

3.1 更新教育观念,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

无论是网络用语还是网络新拓展功能,新媒体一直处在高速发展变化之中。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学术思维、创新知识人才的主阵地,必须要站在主动学习与接纳的角度去对待,不能把新媒体当做异类,当做违背传统教学的怪物,而是应该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接纳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在新媒体媒介众多的大潮中,寻求适合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育内容。当今大学生不再是90后,而是00后,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社会上的带有新鲜血液的事物,而不是陈旧的过时的教学案例,如果我们广大教师不能化被动为主动,与时俱进的学习和时间,或者说不主动学习新媒体所带来的最新知识,我们将会失去思政课教学的主动性,同时也会大大降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有效性,那么,文化育人将会变成无稽之谈。因此,作为大学教师,要对现有思政课进项改革,首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让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而不是老师在原地,学生早已跑得老远。另外,我们还应注意思政课教学内容要“接地气”。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一堂精彩的课就在于任课老师是否运动了多种教学方式,讲解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内容而引起受众共鸣。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面临这种问题。理论课,理论性知识缺失占据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走火入魔”,难以消化所有理论内容,但是如果教师注意改变把握课堂,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或者善于搜寻历史足迹当中经典的小案例与同学们分享,用内容吸引学生,那么思政课的有效性也将会逐步提升。

3.2 强化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

近几年,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第一个举起“课程思政”大旗的上海,几乎每个学校在课程设计当中都注意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育当中,而那个大旗的旗杆,也就是我们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软骨病”的问题。据笔者了解,全国很多学校在施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就主动地将两者二合一化了,很多学校为了减少工作压力,将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也是全部阵地,而实践教学则依靠学工部门举办的多次实践活动播撒阴凉,这就造成了思政课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因此,笔者认为,要对思政课进行改革,就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应有意识得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除了前文所说的长征之路网络直播,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努力发掘其他多彩的元素,创新教学当时和手段。我们可以借鉴媒体在手段创新方面的探索,尤其是中央媒体所运用的平台,采用机器人新闻、无人机航拍、互动游戏等新形态产品,让信息变成会动的信息,让博物馆或者纪念馆里的信息“活起来”。如每年全国两会、G20杭州俄方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这些会议和活动期间,我国媒体通过新媒体技术,将回忆和活动一体以轻快、活泼、时尚的方式呈现出来,极大了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而在高校,我们也许难以拥有这么多的实践条件,但是我们可以尽力创新教学方式,通过与校外合作的方式,带领学生走出去,通过游戏教学、实地考察教学等等方式来给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添上色彩。

3.3 打造高效及时的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发挥新媒体媒介的作用

在具备互联网思维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进一步目标应该是打造高效及时的网络教学平台,并且通过定期的信息更新将索要宣传的主流信息,将思政课教师打造成新媒体环境中的“意见领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的建设,需要“意见领袖”的加入,以便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真正将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新媒体在互联网信息充斥的年代,显得尤为重要,各类新媒体媒介也正以较快的速度融入大学校园,如何在新媒体环境当中寻求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教学,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作者单位: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课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