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涉水类特色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2019-08-30 05:30魏汝领刁学慧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实施课程体系构建

魏汝领 刁学慧

摘  要:特色类体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园资源,拓展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空间,许多高校开设了特色体育课程,但多数未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本文利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浙江海洋大学涉水类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该校涉水类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开展状况好、学生满意度高,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可遵循突出特色、目标一致、以人为本、社会价值等原则,可采用科学规划、以點带面、团队作战等建设方法和进阶式选课、多轨道实施等实施策略,以期对其他高校进行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  体育  课程体系  构建  实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c)-0086-04

Abstract: Using literature, logic analysis and expert interview methods,this paper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ater-related characteristic PE course system in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Concluded that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is in good condition and the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it.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PE course system can be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highlighting features, consistent goals, people-oriented and social values etc.Construction process can be done by methods such as scientific planning,point to zone, team operation.The implementation can adopt advanced course selection, multi-track implementation and other strategies,etc.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urse system in other universities.

Key Words:Characteristic;Physical education;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是普通高等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进行的重要工作。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环境资源。[1]在贯彻《纲要》的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大好形势下,国内大学的体育选项课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确实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许多高校也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在课程中开设了不少的特色课程项目,但是仅停留在丰富体育教学课内容的水平上,尚未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2]。

浙江省作为沿海大省,水资源极其丰富,决定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和水打交道,也向人们提出了要会水、用水和乐水的实际要求[3]。浙江海洋大学是一所国家海洋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地处舟山群岛新区的长峙岛,三面环海。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自2002年起抓住靠海多水的地域特色,经过十余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先后开发设置了龙舟、桨板、皮划艇、帆船帆板、实用游泳、水上拓展、海浪救生、海岛野外生存等十余门特色体育课程,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涉水涉海类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本文对浙江海洋大学涉水类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建设、实施等过程的归纳总结,以期为其他高校进行特设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特色体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特色体育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把原来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这样做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勇敢顽强的作风和创新进取的精神[4]。课程体系建设是根据社会需要、学生需要和学科发展需要,针对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办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进行的建设[5]。特色类的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不能随意而为,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基于浙江海洋大学涉水类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十余年的建设经验,总结出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几大原则。

1.1 突出特色原则

特色课程体系建设首先要遵循突出特色的原则。高校在进行特色课程建设前,应该首先分析挖掘学校自身特色资源。特色资源大致可以分为地域环境特色资源、学科专业特色资源、元素特色资源(如时尚元素)、民族特色资源等。例如地处山区的学校可以利用山地资源开设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山地救援、攀岩、探洞等地域特色课程;学科特色资源是指学校重点学科特色,如医学院校可以开设一些学生毕业后工作中具有实用性的养生保健类课程,如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健身气功等专业特色课程;发达城市的高校接受新事物的机会多,可以开设一些时尚类的体育课程,如街舞、现代舞、攀岩、橄榄球等时尚元素特色课程;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可也借助民族特色资源开设民族特色的体育课程,如摔跤、腰鼓、射箭、舞龙舞狮等民族特色课程。浙江海洋大学正是利用靠海多水的环境特色和学校海洋类人才培养专业学科特色,开设了一大批涉水类体育课程。

1.2 目标一致原则

课程设置要有大局观,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建设要与国家和学校育人目标一致。无论何种体育课程,都应该坚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的教学目标。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建设要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一致,要符合学校的体育教育目标和办学理念,这样才能获得学校层面系统性地支持。浙江海洋大学涉水类特色体育课程体系是紧贴学校涉海类人才培养目标建设的,其建设和形成对学校成功完成学生培养目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设过程也获得了学校在项目申报、经费支持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1.3 以人为本原则

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以校为本,开发的前提是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实现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特色。首先要遵循国家新课标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其次要遵守体育与健康的标准以及体育课程的精神,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师生自愿、独立的原则下进行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发。涉海类专业学生毕业后难免要和水打交道,学生也都有要会游泳、会划船、会玩水等意识,因此对涉水类体育课程有较强的心理期待和接受愿望。结合本校强大的师资状况,涉水类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出现在浙江海洋大学里也变得顺理成章。

1.4 社会价值原则

特色体育课程不应仅局限于开设一门特色项目,而是要把本校的特色贯穿在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不仅要做到课内外一体化,延伸特色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還要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相结合,延伸课程的社会效应。浙江海洋大学涉水类课程除了对校内学生开设外,还积极承担本地区海上救生培训、水灾救援等一系列社会服务义务,海大师生多次参与到涉水救援活动来,如2017年10月,舟山部分地区受台风影响出现严重的内涝灾害,浙江海洋大学11名师生凭借平时所掌握的涉水类技能,第一时间冒着狂风暴雨赶赴积水严重的救灾一线,先后救出转移受困群众100余人,得到当地群众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  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2.1 深挖资源,科学规划

为了将水这一资源用好用精,浙江海洋大学在涉水类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分别从人享受生活、保障安全、应对灾难的现实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按照生存、生命、生活三种层次,结合自身的场地、师资等资源状况,对课程体系做了科学的前期规划。如在生存层次上开设了游泳、实用游泳课程,在生命层次上开设了海浪救生、海岛野外生存等课程,在生活层次上开设了帆船、龙舟、皮划艇等课程。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校规划建设了“浪尖上的海洋体育+”系列在线开放课程和微课等网络课程,目前以建设有26个微课作品,《浪尖上的海洋体育——海岛野外生存》这一在线课程已经于2016年完成建设,2018年被认定为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浪尖上的海洋体育——海上救援”也已经建设完成并被浙江省教育厅立项,其他多门课程也在筹备建设之中,逐步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体系。

2.2 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在课程体系构建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先建设和开设一两门课程作为试点,设施过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设置,为以后课程开设提供技术指导。浙江海洋大学在发展涉水类课程体系时,首先抓住海岛野外生存这一课程进行试点教学,经过多年的优化和调整,逐渐使该课程成为选课时几分钟就被秒杀的明星课程。课程在受到学生欢迎的同时,也引起了学校对体育的重视,其探索成果《海岛野外生存:基于涉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课程与教学实践》荣获2014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后期其他涉水类课程的开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2.3 建立团队,协同作战

课程建设是一件系统性工程,依靠一己之力很难完成,针对性的建立教学团队是一个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增加老师们的归属,促进教师更好投入到教学改革中来,以使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可以为教师们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使教师们更好地完成教学科研工作任务;浙江海洋大学在涉水类特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为发挥教师们团队作战的作用,部门组建了“海洋体育发展科研创新团队”,并成为2014年浙江海洋大学优秀教学创新团队,让大家对涉水类体育课程有了更大的认同感,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相关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来。

3  涉水类特色课程体系实施

3.1 进阶式选课

浙江海洋大学涉水类特色体育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按照课程水平、内容的不同分层设置,学生采用进阶式选课的方式进行选课学习。

3.1.1 不同课程按水平分层设置

浙江海洋大学将涉水类体育课程按照生存、生命、生活三种进阶式境界水平分层次设置。学生在选择更高层次的涉水类体育课程前,应先选修基础性课程或具备同等技能水平。如学生在选择生活类涉水类体育课程(如帆船、帆板、龙舟等)前需要先选修生存类课程(游泳、实用游泳等)和生命课程(如海上救援等),或者具备同等能力(如已经会游泳,有其他救生培训经历,如红十字会急救培训等)。

3.1.2 同一课程依据内容分层设置

同一课程根据教授的内容不同,也分为不同的层次,如海岛野外生存课程分为了初级、中级、高级三种层次,海岛野外生存(初级)课程教授野外生存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海岛野外生存和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海岛野外生存(中级)课程在初级的基础上增加了团队协作训练和野外实践训练,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野外环境下独自生存;海岛野外生存(高级)课程增设了拓展训练和野外救护等内容,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野外环境下能够教授和帮助他人生存。学生在选择海岛野外生存(中级)课程前需要选修过海岛野外生存(初级)课程或有其他相关培训经历,而选修海岛野外生存(高级)课程的同学必须选修过海岛野外生存(中级)课程。

这种选课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课程的安全实施,极大地提高课程实践的安全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能够促进更多想体验帆船、龙舟、皮划艇等“超酷”水上运动的同学学习游泳、救生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3.2 多轨道实施

涉水类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多轨并行,不是仅局限于开设特色体育课程,而是要把本校的特色貫穿在课程建设以及周边的各个方面;不仅要做到课内外一体化,还延伸教学效果,建设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相结合,延伸课程的社会效应。

3.2.1 开设多种类型的涉水类体育课

浙江海洋大学涉水类特色体育课程体系的开设除了面向大一、大二学生的正常体育选项课外,还应针对大三、大四以及研究生开设了涉水类特色体育选修课,如龙舟、皮划艇、帆船帆板。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划并建设了“浪尖上的海洋体育+”系列涉水类在线开放课程,“浪尖上的海洋体育--海岛野外生”、“浪尖上的海洋体育--海上救援”两课程已经建设完成,被浙江省教育厅立项、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对校内外学生开设涉水类在线开放课程。

3.2.2 大力开展涉水类特色课外体育活动

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海洋意识的提高,结合国家阳光体育的要求,借助学校围海而建的揽月湖,对全校学生要求进行海堤阳光长跑,规定每位同学应完成每年不少于45次的海堤阳光长跑。在校内指导学生组建了众多的涉水类学生体育社团、专业运动队,依托这些组织每年举办种类繁多的涉水类体育竞赛,如游泳比赛、皮划艇比赛、端午龙舟赛、海洋趣味运动会等,形成了独特的涉水类校园体育文化。

3.2.3 积极利用涉水类特色内容服务社会

除了在校内开展外,还积极服务社会,为公众提供“菜单式”涉水类救援、拓展等训练内容,每年承办众多的海浪救援、水上救生、拓展训练等社会培训。真正构成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一体化的涉水类特色课程体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特色类体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园资源,拓展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空间,为高校体育教学融入了新的活力。历经十余年的努力,浙江海洋大学特色的涉水类体育课程体系,为该校涉海类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和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贡献了巨大力量,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专家的肯定,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其他高校可在分析挖掘自身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建设适合自身特点的高校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可参考浙海大涉水类体育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摸索出的突出特色、目标一致、社会效应等原则,采用科学规划、以点带面、团队作战的建设方法和进阶式选课、多轨道实施的实施策略。

4.2 建议

特色体育课程体系不仅仅是指开设一门或多门特色体育课,还要围绕特色课程这一核心积极开展相关校园活动,构建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主动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拓展特色体育课程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铁柱.普通高校特色体育课程建设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 王丽娟.浅谈高校特色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16):94-95.

[3] 黄永良.海洋类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走向之我见[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3):106-108.

[4] 郭孝平,黄国龙.高校特色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9,28(5):48-51.

[5] 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

猜你喜欢
实施课程体系构建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