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为社区提供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新时代反哺社区和社会的创新模式和举措。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困境,提出了虚拟社区图书馆、实体社区图书馆、社区流动图书馆、高校-社区总分馆等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以及长效运营机制、风险规避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等社区图书馆建设的三大保障机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建设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9.0066
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社区民众汲取文化知识的中心,是社区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众品德素养、引领健康社区风气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1]。然而,有限的政府财政支持难以满足社区图书馆建设对资源、经费、人员、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旺盛需求。目前,除了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社区图书馆具备一定规模之外,其他经济较为落后城市的社区图书馆还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图书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及影响(如民众阅读习惯、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社区图书馆经费不足、资源匮乏、设备陈旧、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等),社区图书馆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堪忧。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这是因为高校图书馆在资源、人员、技术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参与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无疑给社区图书馆注入了一股强劲、长效的动力、活力,弥补了社区图书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诸多不足。同时,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延伸,是高校图书馆反哺社区、提升服务社区能力、增强馆员社会责任感、塑造良好社会形象的有效举措。
1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面临的困境
1.1 建设角色不明朗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先后发布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相关的政策、法规。例如2013年5月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2014年7月制定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暂行办法》;2015年7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这些意见和办法的出台为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提供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然而,由于实施细则未进一步细化,高校图书馆成功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并不多,这就使得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角色长期处于未明朗的境地。除去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提及“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国内尚未出台与高校图书馆參与社区图书馆建设,开展社会化服务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指导意见。因此,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开展社会化服务在短期内难以得到系统、明确的政策支持[2]。
1.2 管理层未达成共识
目前,高校领导层、图书馆管理层以及图书馆员三方对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意识都较为淡薄。高校领导层普遍认为图书馆的核心就是为学校的教学育人提供辅助服务,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提供社会化服务是政府的工作;图书馆管理层则普遍认为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提供社会化服务是政府和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所在;馆员普遍认为,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提供社会化服务虽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上级领导没有强制要求,没必要自讨苦吃,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提供社会化服务意识的淡薄,上下层未能达成共识,是高校图书馆难以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根源。
1.3 相关体制、机制未完善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提供社会服务的国家层面上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完善,使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无法可依”。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竞争机制,难以提高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尤其是对于自负盈亏的民办高校而言,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是无偿服务还是可获得合理的服务费用[3],图书馆界对此一直未有定论。同时,高校图书馆尚未能成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中的承接主体,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及服务优势未能体现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及服务当中,未能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红利。即使某些高校图书馆已经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及服务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和贡献,但也难以在劳动报酬或绩效奖励当中得到体现,这些客观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及服务的积极性。1.4 资源开放及共享受到约束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提供社会服务,必然涉及到馆藏资源的开放、共享,而这往往受到知识产权的制约。图书馆绝大部分资源都是向资源供应商购买,供应商在协议中基本都不允许图书馆向校外的机构或用户开放、共享资源。这一方面造成各高校图书馆的资源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增大了高校图书馆合法地向社会开放馆藏资源的难度。
2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模式分析
2.1 虚拟型社区图书馆模式
虚拟社区图书馆,即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具备实体图书馆普遍功能的网络社区图书馆,这种模式的图书馆实现了跨越时空和地域的信息采集和管理,让社区民众足不出户就可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虚拟社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来源渠道是广泛的,可以由高校图书馆和资源供应商签订协议,供应商免费提供各种资源的试用,社区民众通过登录试用链接或以临时的账号密码登录,即可免费使用其中的信息资源;也可以由资源丰富的某一高校图书馆发起,建立地区性的图书馆联盟,图书馆联盟将现有的资源及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统筹起来,为社区民众提供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服务;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借鉴参考四川省图书馆研发的“文化社区服务系统”,该系统的数字化平台将网络服务、实物配送系统、虚拟社区服务等服务板块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立足社区,联通居民,辐射政府、街道办、居委会,承载社区文化服务和管理等众多功能[4]。
2.2 实体社区图书馆模式
2.2.1 升级原有的社区图书馆
由于公共文化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发展,不少社区在政府或其他公益机构的扶持下建立了社区图书馆(室),但由于人员、经费、技术等方面难以保障,社区图书馆(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堪忧。高校图书馆除了可以向社区图书馆(室)提供人员(主要是志愿者)、技术等方面的扶助,还可以面向社区及周边地区发起图书捐赠倡议。同时,也可以将馆内剔除的旧书或读者捐赠的图书充实到社区图书馆(室)中去。2.2.2 与街道办合作共建
如果高校图书馆所在社区尚未建立社区图书馆,与街道办合作共建是较为理想的模式。比如,2015年8月初,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研究所和太原迎泽区文庙街道办合作共建的社区图书馆“大家书吧”正式对社区民众开放,成为山西省首个社区与高校图书馆合作的公益性社区示范图书馆。该社区图书馆除了拥有丰富的纸质文献,还有超过100万册的电子书、电子期刊及视频资源,其使用的“联合数字图书馆平台”,实现了和中小学、高校、研究院(所)、医院等1 000多家图书馆联网[5]。
2.2.3 通过众筹多方共建
高校图书馆应用众筹模式,不仅可以筹资金,还可以通过筹人、筹地、筹物、筹资源等方式充分吸收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比如2017年4月正式对社会开放的广东佛山第一家众筹图书馆—尼奥斯自助图书馆[6]就是典型的实例。尼奥斯自助图书馆众筹项目的发起方为佛山市图书馆,图书馆场所、内部装修、桌椅、馆内电器、视频监控设备、水电费、网络费、志愿者、阅读推广活动等均通过众筹的方式得到妥善解决。该图书馆的顺利构建充分表明了图书馆完全可以从原本单向的公益文化服务输出方转型为公益文化服务的枢纽型组织[7],通过众筹社会力量及资源,实现了图书馆、社会、用户和项目支持者等之间的互惠、共赢。
2.3 社区流动图书馆模式
若短期内不具备建设实体社区图书馆的条件,可暂时成立社区流动图书馆。流动图书馆的地点可以固定在街道办或居委会闲置的房舍,也可以是社区室外的服务点。高校图书馆将馆内的信息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地流动到社区服务点,开展活动所需的场地、人员、水电、网络等可通过众筹或企业、公益团体赞助等方式解决。流动图书馆可以根据社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开展不同主题的服务活动,比如针对老年人可举办健康知识讲座、防诈骗讲座、书画展览等;针对青少年可举办手工活动、绘本图书分享、绘画培训等;针对中年则可举办职业技能培训、育儿经验分享等。只有找准社区民众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需求,活动项目才能接地气,取得预期的成效。如常州工学院2010年11月在淘沙巷社区建立了首个社区流动图书馆,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建设了5所社区流动图书馆[8]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其成功的建设经验值得借鑒。
2.4 高校-社区总分馆模式
虽然总分馆模式常见于市县级公共图书馆,但高校图书馆亦可借鉴公共图书馆此种做法。高校-社区总分馆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是总馆,社区图书馆是分馆,总馆对分馆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工作指导及信息资源的配置上,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参与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甚至承担分馆的角色及功能。比如温州的“城市书房”[9]、江阴的“三味书咖”[10]、铜陵的“阅读点”[11]等就是由社会力量参与建立起来的新型阅读基地,在总分馆的模式下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益。
3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的保障机制
3.1 长效运营机制
3.1.1 经费保障机制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能否得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起到了切实的保障作用。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场地购买或租赁费用、设备购买和维护费用、水电费、网络费、举办活动费用等。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可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热衷公益事业的机构、社会爱心人士、企业资助资金,对于剩余缺口则可以通过众筹模式集合社会力量进行解决。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严格管控资金流向,及时向资助者汇报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举办活动时邀请资助者到现场进行免费体验,并在活动海报或横幅等显眼位置印制资助个人、公司或团体的姓名、名称或LOGO,使资助者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及品牌效应,也使图书馆在未来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经费资助。
3.1.2 人员保障机制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为社区民众提供社会化服务,必须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编制及薪酬管理制度一般都依据教学科研的需求来配置,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所需要的人员并没有纳入考虑范围。高校图书馆可以帮助社区图书馆招募正常运营所需要的人员,这些人员可以是本校的学生志愿者,也可以是社区热心公益、空闲时间较多的居民。高校图书馆对以上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图书馆管理能力及服务读者水平。同时,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应积极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中去,可实行社区图书馆轮班制,让高校图书馆每个馆员都有走进社区,服务社区的机会,这对促进馆员个人业务、能力成长也有较大帮助。
3.1.3 技术保障机制
社区图书馆要获得长效发展,必须要构建独具社区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12],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网络虚拟信息资源的共享,而这需要高校图书馆给予专业的技术人才、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作为保障才能实现。同时,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数字资源的更新、管理系统的升级、各种数据的备份等具体工作,也需要专业的技术作为保障。高校图书馆除了派遣馆内有技术专长的馆员兼职外,还可通过邀请校内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学生以及社区里有技术专长的热心人士作为志愿者,为保障社区图书馆的正常运营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3.1.4 资源保障机制
高校图书馆要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开展社会化服务,必须要建立体系完备、资源丰富、保障有力的海量信息资源体系[13]。高校图书馆虽然一般都拥有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但资源与资源之间、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未能打通各自为政的壁垒,信息孤岛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图书馆必须对现有的馆藏资源进行整合,完成数据转化、迁移、复制、共享等数据层面的集成,使不同的应用系统相互之间可以调用信息,面向用户形成一个全新的、支持一站式检索的资源获取界面。只有使资源变得有序,易检索利用,才能满足社区图书馆用户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3.2 风险规避机制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及举办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多和知识产权相关的各种风险,譬如高校图书馆将从其他途径获取的信息资源向社区民众进行推送、将有合同约定的数據库向社区民众开放及征得第三方同意为社区民众提供其他媒体资源获取的链接等。因此,高校图书馆十分有必要建立风险规避小组或风险规避委员会,由拥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馆员承担组长或委员的角色,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利用原则、合同约定原则以及避风港原则[14],并预测在提供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一旦风险发生,马上启动危机预警信号,将损害降到最低,也有可能成功化解风险[15]。
3.3 绩效评估机制
绩效评估机制在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的进程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绩效评估机制的构成要素有绩效评估组织机构、绩效制度和绩效指标体系。而绩效评估组织机构又细分为第一方评估、第二方评估和第三方评估,前二者分别是社区图书馆管理者和社区图书馆承建者,属内部评估,第三方评估是独立于第一方评估和第二方评估的专业评估机构,属外部评估;绩效制度是图书馆在制定绩效评估制度前先拟定的用来约束特定领域、范围内的群体或个体的规则,这个规则根据类型和期限的不同,可以是正式的、非正式的,也可以是暂时的或永久的;绩效指标体系则是多个相互关联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有机体,是图书馆开展绩效评估的参照文本[16]。总而言之,绩效评估机制的建立,可以避免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绩效评估的主观性、片面性和局限性,从而提高评估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推广性。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能有效解决社区图书馆人员、场地、经费、资源、技术等方面的困难,使高校图书馆加强社区服务、反哺社区和社会成为现实。高校图书馆应该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重担,为促进社区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同时,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责任和担当,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延伸,也是高校图书馆提升自身良好社会形象、重塑图书馆精神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 黄金亮.高校图书馆参建社区图书馆联盟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2(3):30-32.
[2] 冯永财.挑战与创新: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9):29-33.
[3] 吴瑾,刘偲偲.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须处理好几大关系[J].图书情报工作,2013(14):18-22.
[4] 卢滨玲.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101-103.
[5] 网易新闻.“大家读吧”8月初正式开放[EB/OL].[2018-10-28].http://news.163.com/15/0724/00/AV8FK9S900014Q4P.html.
[6] 佛山在线.佛山首家众筹图书馆——尼奥斯自助图书馆正式开馆[EB/OL].[2018-10-28].http://www.fsonline.com.cn/p/192411.html.
[7] 张妍妍.公共图书馆众筹的基本问题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11):89-95.
[8] 陶芸健.社区流动图书馆工作的探索—以常州工学院社区流动图书馆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5):82-84.
[9] 胡海荣.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新模式——温州“城市书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杂志,2016(5):4-8.
[10] 宫昌俊.图书馆+:开启全民阅读PPP新模式[J].图书馆杂志,2015(11):15-17.
[11] 林春生,方文婷.涵养市民素质 促进城市文明:铜陵率先建设全民阅读示范点[N].安徽日报,2015-11-01(6).
[12] 李健.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103-104.
[13] 徐娅囡.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171.
[14] 孙秀菊,牛宝印,季俊霞,等.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社区文化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9):45-49.
[15] 梁荣贤,唐智.众筹理念在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中应用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5):15-20.
[16] 冯彦平,王碧琴.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机制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47-50.
Abstract:It is an innovative mode and measure for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libraries and provide socialized services for the community. By analyzing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while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munity library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mmunity library construction modes such as virtual community library, entity community library, mobile community library and university- community general-branch library, as well as three mechanisms of the long-term operating mechanism, risk avoiding mechanism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 Community Library; Construction Mode; Construction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