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2019-08-30 09:50孙雪松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4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意义

孙雪松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时代。近年来,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开放性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在是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加快了教学改革的进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主要是基于IOS、Android等操作系统,可以使移动设备具有多种功能。此外,可连接互联网也是移动设备的另一个重要优势。它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及时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本文以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移动应用程序进行数学知识学习。

【关键词】移动学习 意义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181-02

1.移动学习的概念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指人们利用在移动设备,无时间、地点限制进行学习。移动设备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还能让教师与学习者进行双向交流。苹果公司于2008年推出苹果应用商店,一开始只有不到500个应用,但到了2011年,APP的数量增长到了50万,累计下载次数超过150亿次,并且APP数量和下载次数还在呈指数增长。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移动设备上用APP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在移动设备上不仅可以清晰显示学生所需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很方便地与老师互动交流。可见,移动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了便利,也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捷。随着移动应用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使用移动应用进行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移动APP的意义

2.1适应时代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利用移动学习是大势所趋。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移动设备会影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学生被禁止使用移动设备,但效果不佳,屡禁不止。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移动设备上五花八门的应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大的诱惑。同时,移动设备的普及是大势所趋,教师和家长应该改变方式,变“堵”为“疏”,让学生合理使用移动设备来帮助其学习数学。移动应用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在其中找到所需的知识,通过不同的应用程序观看教学视频,一起讨论数学知识,通过图片直觉地了解不同的图形。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不仅可以根据教师指导进行学习,而且可以利用应用APP中的资源,在课余时间继续自主学习。不同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学习效果。

2.2不受时空限制,实现交互学习

移动设备的最大优势就是可移动性,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移动设备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移动学习可以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按计划实施。同时,移动学习还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利用应用程序的交互特点,与他人一起,就数学的重难点进行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适当时间地点、舒适的环境、最喜欢的伙伴陪伴下学习数学。

2.3营造良好氛围,活跃课堂气氛

移动学习由于其灵活丰富的特点,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使用,充分发挥移动设备的作用。此外,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有利于教学评价。每个学期结束后,教师可以使用移动设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数据进行全面测算。这种评价反馈方法不仅十分方便,而且能动态反映学生的综合表现,以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入移动设备,充实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

3.移动学习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路径探析

移动应用因其自身的生动形象的特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观念。从教学的角度看,不同的移动应用可以帮助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从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看,移动應用程序可以使教师引导学生接受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这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合理引导学生,结合游戏进行学习

小学生都贪玩、好动,因此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可以说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部分数学学习APP会在程序中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学生可以边玩游戏边学习数学,在娱乐的情绪中掌握数学知识。小学数学知识的生活特征是明显的。在移动应用中,知识可以通过游戏连接到生活场景中,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也可以得到增强。目前,许多移动应用程序,如计算、数字等功能,更适合小学生使用;部分程序设计的游戏,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智力和想象力等个人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数学教师只向他们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数学公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利于充分吸收知识。小学生有高度的好奇心和模仿欲,而游戏最容易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模仿的欲望,鼓励他们参与游戏。移动设备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们具有非常好的游戏适配功能。许多APP不仅具有游戏功能,而且还拥有丰富的知识,尤其是那些智力游戏。例如,在解释“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在智能手机上为学生下载一些智力迷你游戏。比如阳阳数学、小学数学、婴儿数学、放大镜等APP。这些数学APP包括数字练习,并以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的数字模拟训练。在快乐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必须注意的是,在开发移动设备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地控制玩游戏的时间,掌控课堂,不要让学生沉迷于游戏而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否则将会适得其反,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3.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关注点集中在考试成绩上。小学生年龄较小,一般都不能集中通过课堂教学来消化教学的内容。因此,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引入移动学习,可以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移动设备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多媒体的缩小版。移动设备除了具有声音、图像、投影等多媒体功能外,还具有多媒体教学所不具备的其他功能,比如体积小、可移动等。拥有专业操作软件,可实现多种功能的学习和培训。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移动设备,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为小学生创造一个知识、灵感、互动和兴趣并存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初步解释,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对基本图形如圆、方、矩形也有了一定的理解。通常在这部分知识中,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点绘制平行四边形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简单地在草稿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这可能会很无聊;但如果数学老师可以下载移动设备上的绘图软件,使用丰富的画笔和画笔选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画笔和颜色进行绘画。通过绘图软件画图,不仅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画法,还能享受绘画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

3.3运用协作功能,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社会的发展需要合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开展团队合作,对于小学生而言,开始学习团队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移动应用应该设计协作通信功能,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需要。如果移动应用程序规定限定了回答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APP系统会自动认定未回答的题目是错误的。学生团队看到有错误题目,便会想办法解决。有些学生负责提出回答问题的想法,有些学生负责根据想法进行计算,在条件允许时验证想法和计算结果,然后回答问题。学生必须掌握合作时间,确保任务在程序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通过具有合作功能的应用程序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具有合作学习功能的APP,也是学习小学数学的有效工具。

3.4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运用移动学习功能

移动设备都拥有许多强大的功能,这是移动学习的最大优势。首先,移动设备体积小、方便携带、易于操作。使用移动设备,数学教师不必被教室多媒体限制于讲台,而是可以带着移动设备走在教室各个位置,增加施教的灵活性。同时,教师不需要把过多精力投入到多媒体操作和知识讲解上。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分出部分精力及时提醒一些不注重课堂教学的学生。其次,APP种类各式各样,适合不同教学形式的培训,可以很好地匹配小学数学教材章节的内容。例如,在解释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玩偶加减法、玩偶数学、计算天堂等软件。在学习图形知识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手机绘图等软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充分发挥了移动设备的教学功能,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同时,在移动设备上还可以安装一些单元评价应用程序,也可以由教师提出,并上传到数学单元评价软件中。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的操作完成单元问题的练习,自行检测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教师在命题和评测方面的负担。

4.结束语

当前,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个体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尊重和充分利用每个人在合作中的优势。移动应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需求。因此,移动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移动应用程序进行个人学习和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武铁砚.移动APP支持下的小学数学学习[J].中小学电教.2016(12)

[2]張书敏.论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新课程学习,2014(8)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