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人格美的培养策略浅谈

2019-08-30 09:50李德贤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4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爱国主义人格

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要育好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利用教材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挫折教育、亲情教育、勤俭教育和自信教育,引导学生探究人性美,从而培养学生健美的人格。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健全的人格标准是怎么样的。

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标准是按“君子”模式来设计的。其核心意思有两点:其一是“德为首,仁礼合一”,这是儒家思想竭力推崇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人格标准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结合在一起设计的,主张把“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理想人格的标准。因此有健全人格的人应崇尚真、尚、美,并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创新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及正确的自我意识等,应该是完美的道德人格、智慧人格、审美人格达到内在统一的人。

其次,我们要明确“语文学科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关系”。

人格是经过遗传和环境长期交互作用才逐步形成的。這是一个漫长而且复杂的过程,而青少年正是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人格形成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中学习、生活,而且语文课是基础课,课时设置最多,学习内容最多,因而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也必然最多,无疑对人格的形成也就影响最大。其次,国家设置的全日制义务课程标准虽然对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有培养健全人格的要求,而语文科学习内容最具人文性,对学生人格影响最起直接作用的。例如教材中有颂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篇章;有描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事迹的诗、文、故事;有揭示人类智慧和大自然神奇奥妙的科普小品文;有介绍古今中外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的佳作等。其中有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标准,有做人的准则,有审美情趣的激发,有科学知识的启蒙、有创造力的开发等等,这一切对学生道德人格、智慧人格、审美人格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明确了上述的两个问题之后,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塑造学生人格。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识别真、善、美,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操、美好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正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所以说,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具有直接渗透性。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传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打开中学语文课本,古代有临危不惧、巧施辩辞的晏子;有碧血丹心、坚贞不屈的文天祥;有僵卧孤村、心忧天下的陆游……现代有愿悬头国门、取义成仁的陈毅;有用血肉之躯保护“七根火柴”的无名战士……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在历史舞台上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他们的浩然正气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这些教育,不仅净化了学生心灵,陶冶了学生情操,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意识,而且使他们树立起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2.挫折教育

现在的学生一遇到挫折就畏缩不前,优柔寡断,而面对困难时就更加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在讲授《报任安书》时,我就从该文的作者开始娓娓道来:司马迁受汉武帝腐刑后,曾想到一死了之,但他从文王被拘禁而演《周易》、孔子遭受贫困才编出《春秋》等先贤事迹中解脱出来,“隐忍苟活”,发愤著书,最后才完成了自己的巨著《史记》。在讲解的过程中,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使不少学生从失败的旋涡中得以自拔,进而明白了人生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任何时候都要禁得住考验。

3.亲情教育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现在有些学生对父母的大恩大德视而不见,反而对父母抱怨有加,不理解双亲的良苦用心。在教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特意要求学生深情地朗读课文中关于父亲买橘子的那一部分,并设计了两个小问题:(1)联系上文,作者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父亲为什么一定要亲自去买橘子?结果学生反响强烈,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我趁热打铁:“今天,回家后的作业就是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的父母,写一篇有感而发的作文。”这次作文许多同学写得情文并茂,说真话,道真情,对父母多了一份理解、一份信任,使他们深深懂得“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更何况人乎?”的道理。

4.勤俭教育

勤劳俭仆是每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必备的素质和修养。教读《俭以养德》前,我要求学生访问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亲耳聆听他有关苦难经历与辛酸往事的讲述,使学生体验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鲁迅、列宁勤俭的动人事例中,联系自身谈谈感受,以便让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要继续发扬光大,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富日子穷过”。

5.自信教育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直认为自己脑子“笨”,怨天尤人,混日子,不思上进,久而久之,失去了自信。教学《孙权劝学》时,我利用最后几分钟发问:“同学们,吴国吕蒙由目不识丁到最后博古通今,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回答道:“老师,是因为孙权的劝学。”“不对,”另一位同学脑筋转得更快,“是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你俩说得都对,”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孙权劝学是吕蒙学习的诱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吕蒙有自信心,如果无自信,他怎么能成为一个被别人刮目相看的人呢?”课后,我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关于《孙权劝学》的读后感。在作文评语中,我对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写上鼓励性的话语:“不要灰心,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你下次作文写得更棒。”在以后的学习中,那些学生进步很大,许多原来成绩不及格的也考到六七十分,成绩较好的又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二、调动教师的情感素养,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语文课是一门具有思想内涵和情感内涵的工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情感教学风格,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得到净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学修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功效。而情感教育,它是有别于其他教育的,它的教育过程首先是一种“感染”,就是学生为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所陶醉。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的塑造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对塑造学生人格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优势,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彭运石 主编.心理学原理与教育[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德贤(1976-),男,毕业于兰州大学,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曾获得“平凉市教学能手”称号。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爱国主义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