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美术草图教学是一项新的美术学科研究课题。本文从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性出发,赋予草图教学新的“双基”内涵。论文分两部分:一是草图教学“四基”内涵诠释,二是草图教学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供一线教师借鉴。
关键词:草图;教学;视角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全员性、质量性和素质性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在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的结合点上,致力于一个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平衡。本文以小学美术草图教学为载体,在传统“双基”教学的理论基础上,谋求一种新的理念,追求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过程中“美”与“术”的相互融合。
一、 小学美术草图教学的“四基”内涵诠释
草图教学指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流畅地勾勒观察到的事物以及表达自己某种艺术创作的构思。草图隐含着四个基础:一是隐含着儿童对客观世界的基本态度;二是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三是积累一些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四是逐步建立对美术艺术创作的兴趣,激活自己的创作灵感。
(一) 草图教学让儿童积累生活经验和用艺术语言观察世界
草图教学跟“写生”和“素描”是有联系的,某种意义上类同文学创作的“白描”。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一定会产生属于儿童自己的美术认知结构。当经验积累到达一个阈值,便产生灵感和创作欲望。我主张小学生从三年级起,使用一本草图练习本,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以及要想表达的主题用简单的线条——基本的绘画语言记载下来,养成一种绘画日记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 草图教学让儿童做到眼睛与心灵的交流
草图教学往往从观察和描述开始,但是观察和描述绝不是我们草图教学的最终目的。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曾说过:同一个景物不同者用自己形成的“形式美”去观察,他们“再现”的艺术形象是多元的。我们对小学生的草图教学既要关注他们的美术技艺的习得,又要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加强眼睛和心灵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 用草图教学夯实儿童的造型基础
“双基”是教学领域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简称。美术学科的根基是造型基础、各专业基础和美术史论基础。中、小学美术课程依托这三项主题,选择最浅显的内容构建起教材。但是基础知识是一种明示性知识,可以直接传授;而基本技能却是一种默会性知识,不能直接传授,只能通过活动体验、操作实践逐步掌握。造型基础除了一些基本原理以外,许多成分属于技能基础。“手绘线图”是中、小学生美术造型中最基本的要素。草图教学能满足学生理解美术,掌握造型基本要素的学习需求,是提高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奠基石。
二、 小学生草图教学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百年来中国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育实践证明: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是无法掌握美术学科的“双基”的。一方面我们应该重新审定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双基”内容,编制通俗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双基教材;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把学生学习美术的视野延伸到生活。美国课程论学者布鲁纳主张螺旋式组织教学。对于美术教学来说,要把螺旋式和综合直线式相结合,把“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领域融合在一起。具体而言,就是对工具材料的把握、技法步骤、艺术特点、发展简史、生活应用、情感激发等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综合起来,任何孤立的技法训练或者脱离实际的美术理论学习都是不可取的。
小学生的草图教学必须是多元的、综合的、实践性的。早在17世纪,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艺术教学法”一章中就强调:艺术学习必须从实践中去学习,从雕刻中去学习雕刻,在绘画中学习绘画。同时强调练习必须从基本做起,从精确模仿开始。根据儿童心智发展的年龄特征,可把草图教学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幼儿园大班到二年级是起始阶段,主要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解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区分事物的细节,抓住事物的特征。三年级到五年级是临摹阶段,学习艺术家的草图手稿,学会草图构思,养成绘画日记的良好习惯。六年级到初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展创作活动。做到四个结合:生活观察和名著临摹相结合,课堂引领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双基学习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不断提高儿童的艺术素养,为终身艺术学习奠定基础。
经过两年的草圖教学的实践探索,我初步构建起五种基本训练方法。分课内和课外两大类,结合“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三大学习板块展开。
一是写生、临摹法。一般是在课内使用,老师使用实物写生或临摹原作,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整体造型和局部细节,用简单的线条流畅地描绘出来。不同课时设置不同的学习要求,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方法。
二是连环画构图法。老师给一个故事主题,让学生设置人物和情节,用多张草图表达出来。低年级可以开展为语文课配插图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用草图把语文的课文表达清楚。特别是为诗配画更能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三是主题设计法。根据一个社会活动型主题或者某种应用实践型主题,让学生设计草图。例如:标志设计、工具车设计、家具设计等,致力于孩子整体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四是采风交流法。组织学生采风,进行有益的社会活动,用铅笔在草图本上把值得表达的主题迅速记载下来。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升华主题,形成创作的素材。
五是作业评价法。作业评价法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同时在评价交流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通常分三步操作:第一步自由选择评价对象。第二步语言交流,从主题、构图、技法等不同层面进行对话。第三步修改草图,可以是自我修改,也可以是评价者修改,使草图进一步完善。
小学生草图教学是美术课程后继学习速写、素描的基础,也是学生创造力培养和开发的有效平台。美术学科的技能技巧性很强,只有通过有效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加强和重视小学生的草图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性,才能真正做到美术教育“知、行、意、情”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常锐伦,唐斌.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3]钱初熹.美术鉴赏及其教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刘凌,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