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阶段正是学生道德观念成型的关键时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的渗透,通过语文课文中渗透的人文观念,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此,本文将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做出以下探究。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教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042-02
著名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由此,我们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不但要把目光集中到对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培养上,更应该利用起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通过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其中独特的人文魅力,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分析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在中小学阶段,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品德方面的培养,以期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避免高分却无德等情况的出现。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文学经典在这里诞生、延续,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文化经典凝结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和育人精髓,得到了各国教育学者的广泛关注。而语文教师正是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学生在语文教师的引领下,走近我国的传统文化、接受着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熏陶,从而成长为一个品德兼优、知行合一的优秀的人。同时,我们也要紧紧跟住时代的脚步,让学生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基础上,迎接时代挑战,面向未来,正确看待各种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自觉抵挡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
1.將德育目标融入语文教学中
首先,增强学生对德育目标的认识。中学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作为德育工作的践行者,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德育目标,使其发自内心的认同德育学习的重要性,在弄清楚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基础上,向学生多多传递一些积极的、正能量的美德故事,从而对他们的言行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以此为榜样,自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完成从理论教学向社会实践的过渡。其次,把法治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法治教育是强制性手段,它明确的告诉我们什么是可以做的行为,什么是绝对禁止的行为,但是法律往往不能顾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法律之外,我们还需要相应的道德规范来约束我们的行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最后,要把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工作时,还要注意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关注,只有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够进一步塑造良好的三观,进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2.深入拓展文章的深层含义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篇,都是一些经过时间的检验,堪称我国文学经典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但题材广泛、内容多样,而且也反应了各个时代的独特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通过这些风格各异的文章,学生可以从中感受不同的世界观的碰撞,接受各种优秀道德品质的熏陶,从而让他们在这种价值观的冲击波之下,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塑造健康的三观。为了达到最佳的德育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文本教材的深层挖掘,抓住不同文章的特点,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将德育内容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来,继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当讲解内容较为复杂、质量较高的课文时,教师必须要耐心的帮助学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从而使其切实领会到文章中对真善美的赞扬与诉求。检验语文教学成果的标准很多,但是我们总是容易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写作技巧、阅读技巧,便算是造成了语文教学目标,事实上,德育是否落实到位也是检验语文教学成果的重要一环,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写作技巧,更要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进而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实现自我升华,逐渐塑造正确的“三观”。
3.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仅仅凭借短短的课上45分钟很难完成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因此,教师必须进行拓展性教学,充分利用起课余的碎片化时间,通过更多的渠道去感染学生,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途径接受德育熏陶。初中语文重在对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很难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书写能力,为此,我们可以多多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语文阅读与写作的热情,例如开展朗诵、读书交流会、写诗大会等活动,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体会文字的魅力,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并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进而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初中阶段适逢学生的青春期,这个时候的学生渴望自由、反叛权威,有着极强的叛逆心理,希望获得自己的话语权,由于青春期的这些特点,如果不好好对其加以引导,中学生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此,语文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中心,把学生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烦恼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从而认清各种问题现象和本质间的关系,强化教学与生活两者间的纽带关系,既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又能够切实提高学生辨明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选择自己的人生。同时,语文教师在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时必须要制订统一的客观评价标准,并把德育内容融入到评价标准当中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活动目的,从而提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
4.借助网络手段实施德育渗透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的渗透,教学也不例外。通过一些网络手段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的打破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45分钟的一堂课尽可能涵盖更多的内容,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此,语文教师必须积极丰富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熟练的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并在教学开始前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学素材进行备课,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在节省了不必要的教学时间的基础上,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融入了网络手段的语文教学形式非常新颖,通过网络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把二维的单调的文字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从而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教育意义,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德育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语文课堂与教材的深层剖析,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在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进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龚立.语文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及渗透策略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04).
[2]裴亚兵.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功能[J].大众文艺.2017(11).
[3]宗少宁.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4]许昌良.追寻道德的语文课堂[J].思想理论教育.2008(02)
作者简介:
董宏(1968.12-),男,甘肃礼县人,汉族,教师,研究方向: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