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刘思硕?王辉?刘淼
摘 要 综合运用Bicomb和VOSviewer两种软件,对CNKI期刊数据库中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间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4583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2014年以来现代学徒制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研究文献呈爆发式增长趋势;高职院校是现代学徒制研究的主要力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学徒制理论和实践研究、国外学徒制研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工匠精神研究和现代学徒制现状与对策研究5个领域;其中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现状研究和工匠精神研究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据此,分析认为今后现代学徒制研究,需要增强研究主体的多样性、研究群体的合作性、研究方法及方向的实践性,聚焦现代学徒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工匠精神;文献计量;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12-0023-07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借鉴西方学徒制经验在职业教育领域推行的一项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2014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现代学徒制试点先后3批在全国铺开。经过近5年时间,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效初步显现,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在这一背景下,梳理分析2014年以来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现状,探索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趋势,对提升现代学徒制研究质量、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CNKI数据库中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间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4583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和聚类分析,力图全面呈现我国现代学徒制领域的研究概貌、主要领域和热点趋势。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取的主要研究工具为Bicomb和VOSviewer两种软件。Bicomb软件是由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崔雷教授和沈阳市弘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共词分析软件,运用该软件可以实现对大体量数据快速处理,通过对数据文献记录中的特定字段,如作者、期刊名、标题、发表年代、关键词等提取,并进行频次统计,实现对研究数据的初步计量分析,从而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概貌。VOSviewe是由荷兰莱顿大学开发的一款用来构建和查看知识图谱的免费软件,主要用于对大数据的处理,通过“网络数据”的关系构建和可视化分析,实现科学知识图谱的绘制,展现知识领域的结构、进化、合作等关系。VOSviewe主要以距离和密度强度来描述共现词语,从而形成聚类知识图谱,可以查看研究的分布领域及研究热点。
(二)研究样本
为尽可能多的获取现代学徒制研究的文献样本,在本研究中,以“主题=现代学徒制 or 题名=现代学徒制 or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精确匹配)”为搜索条件,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检索时间段上限设为2014年,检索时间为2018年7月25日,文献4859条,删除会议综述类,通知类、研究综述类,学校简介类,期刊目录类等,共获得文献4583篇。
(三)数据处理
确定研究样本后,以自定义格式导出样本文献记录,对题名、作者、单位、文献来源期刊、关键词、发表年度等文献特征信息,运用Bicomb软件进行信息提取、统计;运用VOSviewer软件对文献关键词、作者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因关键词存在同义词现象,研究机构名称存在简称与全称,为消除认为命名差异带来的统计误差,在信息提取后进行数据清洗和标准化处理,合并同义词,合并简称与全称。
二、研究发现
(一)现代学徒制文献计量分析
1.文献年度分布及趋势
文献数量是衡量一项研究发展的重要参数指标,通过文献数量分析可以揭示研究规模、研究速度以及研究的发展阶段。对2014-2018年国内现代学徒制研究成果每年的文献产出量和累积量进行统计并绘制研究文献年度分布趋势图。如圖1所示,2014年以来,现代学徒制研究文献呈爆发式增长趋势,年度文献产出快速增加,文献年度产出量高,以2015年为例,一年的文献产出量超过2014年及以前所有文献的总和,充分反映了现代学徒制研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快速发展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国内现代学徒制研究起步于2000年[1],初期年度文献量较少,处于现代学徒制研究的起步阶段,2000-2010年,年平均文献量10余篇。在政府引导下,2009年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2011年江西新余市开始试行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现代学徒制研究由理论进入实践,文献量开始快速增加。尤其是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2015年开始现代学徒制全国试点。关于现代学徒制研究的文献遂呈现爆发式增长,现代学徒制研究成为近几年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2.现代学徒制研究期刊分布分析
研究发现,4583篇文献共分布在722种期刊当中,其中发文量10篇以上的期刊107种,占发文总量的64.28%,15篇以上的74种,占发文总量的55.81%,18篇以上的期刊60种,占发文总量的50.94%,8.3%的期刊集中了超过一半的文献,可以说现代学徒制研究文献在期刊分布上,相对比较集中。就期刊类型而言,主要集中于职业教育类期刊;在发文前10位的期刊中,有4种是中文核心期刊,反映了现代学徒制研究受到学界重视,且有一定的研究质量。
3.现代学徒制研究作者情况分析
4583篇文献,共有作者5467人,其中发文量3篇以上的373人,使用VOSviewer软件对发文量大于等于3篇的作者进行网络共现分析,绘制知识图谱。
图谱中节点大小代表了发文数量多少,节点间的连线反映了作者间合作关系。结合数据分析,如图所示,发文量居前的有李传伟、徐国庆、石伟平、李军、赵鹏飞、董先、王利刚、关晶等研究者。节点间连线171条,由图2可知,现代学徒制研究形成了几个具有一定合作关系的研究团队,但大部分研究者之间相对独立,缺乏合作,尚未形成密切的合作网络。
4.现代学徒制研究机构分布分析
对文献产出机构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机构频次4943次,以一级单位为统计口径,对二级单位进行合并处理,发现4583篇文献来自1633个一级机构单位。
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达47篇;最少的一篇,有879个机构。发文量10篇及以上的机构有110个,占机构总数的6.7%,占机构总频次的36%。现代学徒制研究出现了一定的核心机构。
研究机构类型有职业学院(校)、综合高校、企业、期刊及图书出版机构、教育研究部门、教育行政机关、教育团体等。对其数量分别统计,可以发现,职业院校有1433个,在所有发文机构中占比达87.75%,高职院校多,中职学校少,可以说高职院校是现代学徒制研究和实践的最主要力量,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现代学徒制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企业类型研究机构数量少,且多为与职业院校合作发文,反映了在现代学徒制研究上,企业的主动研究性不足。机构地域分布呈现不均衡,出现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内地少的特点。
5. 现代学徒制研究基金资助分析
对论文所涉及的基金来源统计,发现共有2541 篇论文来源于2384个课题研究成果,占论文总量的 55.44%。其基金来源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60 个;来自省部级课题(包括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省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省级自然科学和软科学项目)143 个;省教育厅科学项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282个;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362个。从基金来源上看,现代学徒制研究得到了国家级、省部级基金的资助,但相对较少,基金来源主要以厅局级课题为主。
(二)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科技文献的重要标识,是作者指定的能够代表文章主题的词汇,也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够揭示研究之间的关联以及研究关注的热点。共有关键词4484个,对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最高频次关键词是“现代学徒制”,共出现3039次,最低出现1次的关键词3115个。对关键词按频次排序,形成高频关键词表,反映了2014年以来国内现代学徒制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如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匠精神、课程体系等。
选取频次≥4的关键词(438个)进行共现分析,利用VOSviewer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聚类密度视图和权重视图,通过知识图谱分别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和研究前沿分析。
2.现代学徒制研究的聚类分析
2014-2018年国内现代学徒制研究呈现出良好的聚类。通过密度聚类视图,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关键词分布呈现明显的聚类倾向。如图3所示,不同的色块区域代表不同的聚类,聚类轮廓清晰,类群间重叠较少,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聚类群;聚类群内节点文献呈现较强关联度,彼此之间具有较强解释性。
结合软件数据查读,438个关键词,共形成了8个聚类。规模最大的聚类,含有关键词130个,规模最小的聚类,关键词只有3个。选取其中规模较大的前5个聚类进行分析。
聚类1:现代学徒制。规模最大,有关键词130个,其中频次较高、在图中显示突出的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等。这一聚类主要是现代学徒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在现代学徒制的概念上,国内学界是趋于一致的。普遍认同将“二战”以后出现的,以德国双元制为典型的、适应经济与社会的现代性要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礎的、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形态统称为现代学徒制[3],认为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4]。
校企合作是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有学者回顾了国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演变历程,由近代开始先后经历了厂办校——校厂一体、校办厂——校内建工(农)场、校厂联合——半工半读、校厂合作——工学结合等发展阶段[5],而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深入融合发展。根据校企合作的密切程度,现代学徒制分为需求引导型和供给引导型两大类,需求引导型的学徒制企业培训强大,学徒制与全日制教育结构相分离,供给引导型的学徒制企业培训相对较弱,学徒制与全日制教育结构进行了较为密切的整合[6]。
工学结合是现代学徒制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7]。通过工学交替,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从而达成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专业人才。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学徒制具有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教师、师傅双导师,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等特征。现代学徒制实践在教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国内职业教育提出了改革要求。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有传承关系,是学徒制在现代的应用。是职业教育出于人才培养需要,借鉴传统学徒制的优点而进行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采取工学结合教学形式。
聚类2:国外学徒制研究。这是所有聚类中规模第二的主题,有关键词82个。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学徒制、职业教育、英国、德国、双元制、中国制造2025、启示等。这一主题聚类主要是介绍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学徒制,研究国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现代学徒制是改革开放以后,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借鉴吸收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而引入的。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中,对国外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成为国内现代学徒制研究的重要一部分。载于《职业教育研究》1991年第6期的一篇未署名的小资讯,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欧洲学徒制的复苏”[8] ,是国内关于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第一篇文献。2000年,《外国教育资料》登载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一文,其中比较系统的介绍了现代学徒制及在英、德等西欧国家和亚洲一些国家的实施情况,并提出我国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建议[9]。2000年以来,围绕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逐渐增多,并不断深入,由对单个研究到比较研究,由国外理论研究到资鉴国内实施研究。
研究认为,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统被称为现代学徒制。德国在“二战”后实行双元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这被认为是德国战后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被众多国家仿效学习。英国政府于1993年制定现代学徒制度(MA) 计划,1994 年正式启动这一计划。澳大利亚在1996年推行了新学徒制,美国及加拿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也一直进行着学徒制的改革,各国相关的立法、政策和项目层出不穷。国外的现代学徒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二是以德国、奥地利为代表全日制学校主导型,三是瑞士、丹麦为代表的企业主导和全日制学校主导并存型。虽然各国现代学徒制侧重点不同,但他们都具有一些比较典型的共同特点:一是国家通过政策法规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二是政府资金提供保障,三是重视管理体系的建设,四是注重校企合作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10]。
聚类3:产教融合研究。这一主题聚类有关键词75个,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企业、产教融合、政府、职业院校等。
现代学徒制与产教融合有着密切的关联。产教融合有两个层次上的理解,一是宏观层面,产业(企业)与教育的统筹融合;二是微观层面,生产与教学的融合。就前者而言,现代学徒制是实现产教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依后者而论,产教融合则是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的必然之举,代表了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先后出台《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991 年)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成为指导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201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密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产教融合已成为近年来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产教结合”到“产教融合”,反映了校企合作层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单独的个体间合作到融为一体协同发展的趋势。
聚类4:工匠精神研究。这一聚类主题有31个关键词,频次居前的关键词有工匠精神、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培养路径等,反映了工匠精神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匠精神研究在2000年以后零星出現,2014年开始研究文献大量增加,2016年“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相关研究文献出现爆发式增长。国内较早关于工匠精神研究的理论文章是2013年《职教论坛》刊发的《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是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通过“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的教育过程,陶铸“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11]。在对古今中外工匠精神的研究中,界定工业精神的内涵,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理念与工作伦理品质,它包含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12]。尽管在工匠精神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其内涵要素是大致相近的,主要包括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和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和敬业等要素[13]。在工匠精神培养路径上,有学者提出,要通过价值转向,弘扬“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通过课程教学、实践体悟是传承、内化“工匠精神”、同时还要营造有利于“工匠精神”渗透的重要环境[14]。现代学徒制为当代“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体制基础,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扎根”于现代学徒制[15],形成企业、学校、 政府、社会协同培育机制[16]。
聚类5:问题与对策研究。这一聚类主题有24个关键词。研究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现状、出现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该聚类的研究始于2013年。2011年,江西省新余市开始试行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改革试点,而后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全国逐渐铺开,关于现代学徒制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始出现。
研究者认为,几年来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束缚了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深化推进。在现代学徒制早期试点中,存在对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把握不够准确的问题[17],把校企合作育人、订单培养等现代学徒制的一些具体做法当作现代学徒制度[18];同时学生、家长等利益群体对于现代学徒制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学徒的概念很难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可[19]。在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学校是主要方,承担了大部分工作;企业参与时间不足、任务少、深度不够,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落实,依然是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20],未能构建有效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现代学徒制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平衡学校、企业、学生各方利益,构建我国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四方(政府、职业院校、学生 -准雇员、用人单位-雇主)有机联动机制,在“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互聘共用双导师师资队伍”“科学合理教育管理与运行机制”等关键节点实现突破[21]。
3.研究前沿分析
VOSviewer软件在关键词共现分析时提供一种权重视图(Overlay visualization),设定依据关键词年代给予赋权,默认颜色范围为蓝色(最低分数)到绿色到黄色(最高分数)。因此,在该图谱中,越接近黄色的,权重数值越大,代表当前研究的热度和影响力越大,绿色次之,蓝色最低。图4呈现黄颜色的关键词代表当前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前沿热点。结合软件查看,对图中的热点词按聚类分类汇总列表。
从视图和列表来看,现代学徒研究的前沿热点主要分布于校企融合、教育教学改革、现状研究以及工匠精神研究等领域。在校企融合方面,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研究,共建校企文化,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探索集团化办学,混合所有制改革。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开展现代学徒制下的课程建设研究,校企融合下教学管理研究、教学体系和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校企共育的教学实践路径。现代学徒制现状方面,提出根据国情,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三、建议
基于对现代学徒制研究现状及前沿热点的分析,对现代学徒制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研究主体上增强研究主体的多样性和研究的合作性。在高职院校基础上,鼓励企业参与研究,机构间和作者间加强合作,集聚研究和实践资源,开展跨机构、跨领域、跨地域的比较研究。
二是研究方法上增强研究的实践性。2015年起,教育部分三批布局了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7万余名学生(学徒)。2018年国家教育部对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进行了验收。可以说,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取得较大成果,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应该加大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聚焦实践中的重点问题,开展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总结成功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为现代学徒制全面推广做好准备。
三是研究内容上聚焦现代学徒制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研究;开展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动力机制研究;开展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育人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德技并修研究;“厂中校”企业办职业教育研究等。
参考文献
[1][9]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资料,2000(6):57-64.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3][6]关晶.西方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81-90.
[4]趙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5]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7]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4-36.
[8]欧洲学徒制复苏[J].职业教育研究,1991(6):38.
[10]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7-103.
[11]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94-96.
[12]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6-10.
[13]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14]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50-54.
[15]杨红荃,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7-32.
[16]孟源北,陈小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6(27):16-20.
[17]高葵芬.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基于首届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交流研讨会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6):5-9.
[18]朱理东.高职院校试点现代学徒制的误区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21):21-25.
[19]于松,张书贵.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5(35):19-21.
[20]陈利,周谊.现代学徒制试点中企业主体地位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6(27):16-20.
[21]曹洋.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8(2):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