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润 蔡择林
摘 要: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建模纳入了高中学业质量考察范围,数学建模活动教学必然引起重视.本文尝试将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的教学理念(简称“三教”)与数学建模教学结合,以三角函数例题为例,通过教学活动体现“三教”理念,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建模;“三教”;三角函数
2003年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将数学建模内容纳入高中数学课程,因此数学教育学者纷纷响应,不断研究数学建模理论和教育实践.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落实了将数学建模作为高考考查内容,在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部分选修课程中都有体现,新课标中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的学业要求指出:“经历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并进行报告交流,撰写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及其评价应存入学生个人学习档案,为大学招生提供参考和依据.”这无疑锤石了高中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向一线教师提出挑战.
一、研究背景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的数学抽象,在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和求解模型、检验和完善模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逻辑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在应试的压力下,数学课堂往往成为训练解题的课堂,学生很难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深入的理解,如同学习“哑巴数学”一样.传统灌输式教学的课堂中学生缺乏思考,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少参与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哪里会有数学体验?何谈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学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来源过程,增强学生对定理公式的理解而不是光靠死记硬背,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操作和感悟才能掌握运用知识.
二、“三教”理念与数学建模
2014年1月,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教授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简称‘三教)的教育理念.主张:教思考,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学会‘想数学,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育;教体验,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学会‘做数学,获得个人学习体验;教表达,让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学会‘说数学,表达、交流、加深思考.”数学建模活动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建构模型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数学建模活动教学的过程正是教学生思考、体验、表达的过程,与吕传汉教授的“三教”教育理念极其契合.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有意义的问题,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思维发生碰撞,训练活跃性的数学思维方式.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地位,让学生自主动手动脑切身体验数学建模活动,在学生请求帮助时协助解决问题.建模活动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撰写数学建模研究报告或小论文,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交流,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增强数学建模学习的体验.
三、课本建模案例
(一)问题提出
例4:“海水受日月的引力,在一定的时候发生涨落的现象叫潮.一般地,早潮叫潮,晚潮叫汐.在通常情况下,船在涨潮时驶进航道,靠近码头;卸货后,在落潮时返回海洋.下面是某港口在某季节每天的时间与水深关系表:
1.选用一个函数来近似描述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给出整点时的水深的近似数值(精确到0.001)
2.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4米,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间隙(船底与洋底的距离),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
3.若某船的吃水深度为4米,安全间隙为1.5米,该船在2:00开始卸货,吃水深度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减少,问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
(二)从分析问题中学会“想数学”,训练思维方式
教学片断一:
师:假设同学们都是船长,航海归来遇到何时停船靠岸的问题,我们现在该怎样解决问题呢?以这道题目为例,看看谁是咱们班上最聪明的船长.
师:第一个问题要求描述港口水深y与时间x的函数关系.首先,请船长们观察一下表格中的数据,大家能发现什么?
生1:表中水深米數的数值是5,7.5,2.5这三个数值.
生2:观察记录的时刻间隔为3小时.
生3:在24小时中,水深米数以5.0,7.5,5.0,2.5循环了两次.
师:有同学提到“循环”,也就是说出现了一种规律,这是什么样的规律呢?
生:24小时内,每3小时观察一次的水深数据以5.0,7.5,5.0,2.5为周期循环.
师:总结得非常好,经过同学们的思考发现了规律具有“周期性”.
简评: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并且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师通过训练学生一般地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干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分析题干信息中先观察再思考最后有解题思路.
教学片断二:
师:题目中第二个问题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生1:船在安全水深的时候才能驶入港口,否则船会搁浅.
生2:安全水深要大于或等于货船吃水深度加上安全间隙,即水深要大于或等于5.5米船才可以驶入港口.
师:那如何在函数图像上刻画出水深大于等于5.5米呢?
生:正弦函数的纵坐标在数值5.5以上,就表示水深大于等于5.5米.
师:可以建立模型帮助解决问题吗?该怎样尝试建立模型?
生:可以构造常数函数g(x)=5.5与正弦函数相交,g(x)图像以上的部分表示安全水深.
师:很好,通过构造常数函数g(x)=5.5,我们可以清晰直观地表示出安全水深的范围,建立合适的模型有助于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简评:提问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做.教学充分利用讨论的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
(三)在问题情境中体验“做数学”,积累建模经验
教学片断三:
师:那船长们选择用什么方式刻画表格中水深与时间的规律呢?
生:作图.
师:好,请完成的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
师:(点名表扬作图规范的同学)聪明的船长们根据所作的散点图联想到什么函数图像呢?
生1:正弦函数.
生2:余弦函数也可以.
师:补充得很好,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可以,我们一般选择更方便解题的函数模型.
简评: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学生体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是一种通过“做数学”获得知识的过程,设置展示学生作图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问题的设置主要通过诱导的方式训练学生如何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片断四:
师:同学们得出了通过构造常数函数g(x)=5.5与三角函数的图象结合解决问题的思路,请船长们动手构造这样的函数,小组讨论货船何时进出港最合适,为什么?
生:我们通过分析两个函数相交的交点A、B、C、D四个点,发现货船应该在A点或者C点这两点进港比较合适,由图像可以观察到A、C两点是安全水深的最小值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安全水深逐渐增大,因此B、D 两点不适合货船进港口,因为如果货船在B、D两点进港会发生搁浅,并且货船应该最晚在B点或者D两点出港,否则也会出现搁浅.
师:非常好,大家借助计算器计算各点的值是多少.
简评:这一教学片断是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基础上体现“做数学 ”,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对于这种体验的记忆和感受会更加深刻.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合理地运用计算工具解决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四)在探讨交流中鼓励“说数学”,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片断五:
师:第三问也是安全水深的问题,与第二问不同的是货船的吃水深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该如何刻画变量呢?请同学们自主探究.
生:货船吃水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就是一个简单的一次函数关系,如果单凭想象很难理解问题的涵义,我们感受到建立函数模型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
生:第三问看似复杂,思路是和第二问一样的,考察我們将三角函数与一次函数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的感受非常棒,老师建议同学们课后写一份报告,谈谈你们经历这次建模的所思所想,下节课请同学们进行报告交流.
简评:表达能力包括书面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逐渐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交流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增强数学学习体验、促进思考.
四、小结
该例题的教学思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辅助者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建模活动的课堂,通过撰写学习报告或者论文加深理解,感悟数学学科的精神和思想方法.
学生在数学建模活动中首先要有自主思考,才会有深刻的课堂体验,有了课堂体验才会有表达的内容,并且在表达中进行思考.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学需要教师自身不断的学习,在生动而丰富的教学活动积累经验,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数学学科融合,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36.
[2]严虹,游泰杰,吕传汉.“三教”引领中小学数学教学培养核心素养探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8:3.
[3]刘绍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 必修四(A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2.
[4]曹一鸣,梁贯成. 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李明振,齐建华.中学数学教师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4):11-14.
[6]江勇.渗透建模思想 培养数学创新能力[J].名师在线,2018(06):63-64.
[7]尹德俊.将数学建模引入高中数学教学中[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