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亮
摘 要:公安院校所培育的学生,将来都将成为维护社会治安,保证国家和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公安人才,因而如何加强公安院校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觉悟,培育一批“政治合格,业务熟练,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的优秀人民警察,已成为目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对公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和探索,整理出加强和改进的一些措施,期望为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各大院校都设立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相关研究以及辅导机构,目的就是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培育更多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国力。公安院校是我国培育特殊型人才的学校,而这一批特殊的人才将来是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宁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状态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积极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涵分析
何谓思想政治教育,为何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以及国家有何意义。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正确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涵,对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作用。
通常,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约束一个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的系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每个国家都会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思想政治观,通过统一的思想价值观念,让国家人民凝聚在一起,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规范化管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有利于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能够进一步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因而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手段,中共中央以及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公安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是国家和时代的要求,是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研究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众所周知,公安院校的培养对象大都是未来的人民警察,他们在未来的公安工作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犯罪分子,而且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犯罪分子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坚强的意志品格,很容易受到犯罪分子的蛊惑,从而难以胜任公安工作。所以作为公安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较其他大学生而言,更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备更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安战士。政治上的忠诚可靠决定了公安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公安机关的性质和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必须不断的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安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业务技能,还需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所以,研究如何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目前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公安院校培养的都是未来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其着重要作用的特殊人才,因而对于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关注和重视,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高低,立场是否坚定,都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安稳。目前,虽然国家在各大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对于公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不足,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是要求教育工作者们不仅要具备专门的教育工作能力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同时还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并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在公安院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志大多数是年轻教师,缺乏实际思想工作的锻炼,而且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也比较生疏。
2.工作重点不突出,常常忙于日常繁琐事务,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由于公安院校大多实行警务化管理,因而相对于其他院校来说,日常事务会比较繁琐,因而院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时间花费在这些事务上,而对于工作的中心把握不到位,缺少深层次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抓不住重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眾化,专业性不突出,创新力度不够。由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专业性特点不是很强,工作效益和效果也很难评估,因而常常被院校忽视或者认为这份工作很容易,谁都可以做,甚至不需要单独设立专门的岗位编制,让其他学科教师兼职一下就行,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不高,工作需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创新力度不够,通常只是完成基本宣传任务就好。
四、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亟待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思想政治教学科研骨干参加各种教研学习会,让学员们打开眼睛,扩宽思路,积极深入的了解国情、了解革命传统、了解党的大政方针,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上理论素养,增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在提高自身的素养之后, 积极引导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结合启发式、参与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以及新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实效性以及学科本身的强大魅力,从而真正喜欢上这门课程。
(三)转变观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摆在与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公安院校应改变旧的观念,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思想工作,按照“思想与业务齐发展,学科与学科共进步”的思路,出台一系列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文件,按照国家以及教育部的相关要求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努力达成教学宣导目标;同时,针对新入学的学生普遍存在的政治观念不明确、思想动态不稳定等问题,可以年级为单位,召开相应的座谈会、思想教育讲座或者思想宣传活动来对他们进行引导,加深他们的思想政治观念。
另外,作为公安院校的师资队伍的其中一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也需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纳入学校的师资队伍培训计划。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身的理论与业务水平,紧跟新时代的发展,同样采取相应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项培训、在岗轮训、工作交流等措施,只有院校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不断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工作水平,才能大大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才能让他们更努力用心的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作为一名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党和国家最新的指导方针,大力的加强培训研究,有条件的基础上,可以设立学科支撑。培养一支学习型思想教育工作者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举办骨干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高级研修班,组织研修学习,以此提高对学生工作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坚定信念[1]。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改进,如有必要,可搭建研究平台,并提供研究经费。近年来,教育部每年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设立面向一线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专项课题,大力鼓励思想教育工作者们边工作、边研究。仅此一项,每年就有很多优秀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能够获得研究经费支持。
交流创新经验,总结创新成果。创新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途径。公安院校也是高校,可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交流会上积极的和其他校区进行互相学习和沟通,并根据自身院校的特点进行创新式改革。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于公安院校这种需要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院校,可以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专门网站。积极的利用现代化信息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的趣味性、独特性、参与性以及内容功能齐全性等展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成为新时代公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强有力的辅助工具。
校园广播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院校教育工作者除了课堂教学,开展讲座集中式的阐述思想教育大纲,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这个重要媒介进行宣导,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当下年轻学生所接受。学校可以在这方面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编播,并结合国家时事新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校改革发展成就宣传出来,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作為一个长期工作去进行[2]。
五、结语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却并不能在短期内有效的检测出,公安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更需要重视,但同样也在短期内看不出明显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持之以恒的去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它的效果展现比较慢,但是它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做人有很深远的影响,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更是意义重大。所以,在漫长的发展中,要耐心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需要院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袁竟茹.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D].天津:南开大学,2010.
[2]田娟.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J].品牌(理论月刊),2010(01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