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肯
摘 要:随着社会变革、生产力、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民族乐器出现一系列的变革。时至今日,民族乐器改良经历了一百年的时光,在拉弦乐器、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等门类的民族乐器改良中,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试图探讨民族乐器改良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族乐器;改良;展望
乐器,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改良。乐器的改良也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应保留着民族的特色,运用先进的乐器制作工艺才能更好的改良民族乐器。当前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的每一件乐器,都应当视为中华民族“乐工”们不断改良的结果。因此可以说,中国民族乐器改良的历史与中国民族乐器发展史一样久远。
一、民族乐器改良历史
(一)建国前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由“上海工界协进会粤乐组”发展而成的“中华音乐会”非常注重广东音乐的演奏与传播,一些成员对广东音乐的乐器进行了较有系统地改良工作。20世纪30年代,由郑觐文创建的“大同乐会”则对中国民族乐器的推广和改良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大同乐会筹划制作了9套中国古今各类民族乐器,每套140余件。大同乐会还研制出既可演奏琶音、又能像柳琴一样弹奏的“小箜篌”,以及低音筚篥,葫芦琵琶(6相18品),杖箫、三调笛、五十弦庖牺瑟等乐器。
(二)建国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民族乐器改良工作的最大变化体现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乐器改良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当时的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中已经使用了张子锐先生改良的大阮、低音阮和大胡,以增强乐队低音声部。在另一个重要的民族弹拨乐器——筝的改良方面,1958年张子锐设计了31弦截弦变调筝;戴闯设计了踏板截弦转调筝,并首次在筝上设计了S形尾岳和尼龙丝缠钢弦;1962年,李婉芬改革成功张力储码筝;1963年,魏宏宁改革成功手移纵码滚珠的转调筝。
(三)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初,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民族乐队脱颖而出,研制了高、中、低音唢呐系列;在苗族芒筒基础上研制成的低音大筒以及云锣、仿孔府编钟、柳琴、中音柳琴和带装卸式指板的坠胡等。在赋予乐队宏伟的音响气势和浓厚的时代气息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1964年,中国音协主持召开民族乐器改良座谈会,重点介绍了他们的乐器改良经验和成果。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完全用少数民族改良乐器组成的乐队。如中央民族学院民族歌舞团设计了全套维吾尔族乐器改良方案。
(四)20世纪70年代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乐器改良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因各种艺术形式的竞争,加上乐改经费日趋减少造成诸多不利因素;另一方面,由于学术气氛的活跃,大量音乐文物的出土或发掘以及对民间音乐、民族乐器的收集、整理工作都为乐改开拓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新的契机。1979年7月,文化部党组决定在文化部设立科学技术局,后来的发展证明,该局对民族乐器改良工作者而设立的奖励制度对民族乐器改良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五)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有关部委对乐器改良工作给予了较多关注和支持。少数民族乐器和乐队的开发成为80年代乐器改良工作的一个突出点,仅在1981年全国少数民族会演中,就涌现许多改良乐器,如云南省歌舞团的加键巴乌、瓦族乐手岩块的十音竹琴、基诺族的五音“布姑“(竹筒)、朝鲜族的加键筚篥、福建高山族的七根一套的乐杵和整套竹律筒等。
(六)21世纪初
21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乐器改良工作由于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受到一定冷落,但还是涌现出百余项改良成果。双腔葫芦埙、阮咸、二胡、中胡高音区音质音量的改良、五度双音石编磬、多簧倍低音管等项目,以其独特构思、良好的声音效果,获得有关专家和使用团体的好评。
二、对民族乐器改良工作的发展
(一)结构部件的发展
在我国民族乐器改良的过程中也对乐器的部件结构做出了改良,如对二胡改良的过程中,结构部件方面增加了千斤,千斤是划定琴弦发音的起点,从千斤到琴马之间的距离称之为有效弦长;在琴弓方面增加了琴弓螺丝来调节弓毛的张力;弦轴方面在1961年,张子锐设计了“可调式二胡螺丝弦轴”,在全国推广开来;1986年研制出了板条式二胡琴托,使用时琴托与琴筒呈90度套装,有利于琴身的稳定,应和演奏者的不同习惯,更有利于音量的扩大和音质的改善,也可随时取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借鉴西方管乐器的波姆体系,笛子的改良出现了加键笛,优点是能够演奏半音并且迅速转调,缺点是竹笛传统的滑音、飞指等演奏技巧得不到发挥,这使得竹笛失去了一定的民族性特点,所以加键笛并没有得到很高的赞同度。所以在对民族乐器进行改良时,不仅要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并且要兼顾民族乐器独特的民族性。
(二)新材料的应用
民族乐器改良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改良的过程也是时代性的体现,尤其在科技发展的今日,新材料在乐器方面的应用也是逐渐广泛。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张子锐将蚕丝二弦和子弦改换为一套二胡专用钢丝弦,解决了合奏中二胡弦容易伸长变音和断弦,音量小,调音不稳定的问题。二胡皮膜有用蛇皮、蛙皮、鱼皮、羊皮,经过筛选确定了振动膜以蟒皮为好,但也是天然的生物材料,批量制作时取材不方便,可能还会对生态产生影响。现今已有研究者在研究仿生皮膜在胡琴上的应用,相对于传统的胡琴,仿生皮膜在韧性、透气性和耐磨性方面更具有优势,制作材料来源广泛、优质、廉价。新材料的使用降低了乐器生产成本,提高了乐器的性能,使得新改良的乐器便于推广应用。现今时代更是有着生物复合材料,较之碳纤维材料,其有着更加符合木质的植物性质,更加适合乐器的制作。在乐器改良的过程中,不仅继承传统,更要运用先进科技手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使的改良后的乐器不仅保留着民族的特色,更有着高性能的表现。
(三)制作工艺现代化
我国改良后的低音拉弦乐器主要以个体或小规模手工制造为主,不具备完整的工艺流程及生产线,这就使得乐器的制作质量不统一,并且无法批量生产,使得已改良的乐器无法迅速推广。小规模的手工制造也使得改良乐器的数据得不到精准的记录,不能以科学的方法去在改良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改变,大多依赖乐器制作技师个人的想法。個体资金问题也会导致生产用具落后,不能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对改良乐器做实验,以便于进一步的乐器改良。所以个体或小规模的手工制作改良乐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规模化、科学话、现代化才有利于乐器的不断改良,也有利于收集使用者的反馈,进一步按照使用情况去改良现有的乐器。
三、结语
自古以来乐器就是在不断改良的过程中发展。今天的改良乐器就是明天的古代乐器,乐器文化传承由此才能绵延不断,生生不息。为此,呼吁与乐器改良工作有关的政府部门,站在保护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高度,加大对民族乐器改良工作的支持力度,倘若如此,我国民族乐器的质量和音乐性能必然能够再上一个台阶,真正达到与西洋乐器比肩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帅荣.中国当代笛子改良与实践[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2]李子晋.“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改良”课题综述[J].演艺科技,2017.
[3]静恩涛.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改良存在的问题[J].演艺科技,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