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域中我国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价值的社会评价

2019-08-30 08:03罗永义仇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社会体育社会价值竞技体育

罗永义 仇军

摘 要: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价值是其改革发展的合理性所在。为了解人们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价值的社会评价,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以高校体育教师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中间阶层进行立意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整体上当前社会体育的价值得到更普遍认可,社会体育优先发展更符合人们的当前意愿。在具体价值结构上,人们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寄寓价值均有主次之分且二者表现了较大的异质性,但也有一定的价值重叠。对拟定的10个价值维度的社会评价调查显示,社会体育在增强民族体质与健康、降低社会医疗开支、丰富国民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和谐、引导社会休闲娱乐、优化社会产业结构、促进体育产业发展7个方面价值超过竞技体育,表现出综合性与多维性特征。竞技体育在促进国家外交、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3个方面价值超过社会体育,价值结构相对集中和单一。多数人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价值及其比较关系有着较为清晰和一致的判断,但也存在一些群体差异。其中,在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整体价值的比较关系问题上,体育界评价相对中庸一些,非体育界评价则倾向性更为明显。在二者的具体價值及比较关系上,体育界评价倾向性更为明显,而非体育界评价略为模糊并存在一定的调和思维。

关键词: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价值;社会评价;比较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9)03-0001-08

价值性是一切社会之物存在的合理性所在,由于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作为一对同源不同流的社会文化活动,在人们的社会与文化生活中有着相似的嵌入方式,二者的价值及其比较关系问题始终是中国体育理论建设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后奥运时期,随着体育体制改革的提出,体育价值与体育合理性问题成为体育理论建设不可回避的时代问题。从评价论上说,不同于事实评价可以不受评价主体状态的影响,价值特别是精神价值的评价离不开对价值主体需要和价值取向的考量。所以,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价值的评价或研究也离不开对作为价值主体的广大人民价值取向的考察。为了解人们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价值的社会评价,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价值及其比较关系进行了特定人群的立意调查,以为相关的理论建设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1 社会评价的基本原理及本研究评价方法的依据

1.1 社会评价的基本原理与体育社会评价的现实困境

关于社会评价有两个主要视角并产生两种主要的理论体系。其一是社会客体视角,欧阳康认为,“社会评价即以社会客体为评价对象的评价”[1],并把社会评价归于广义社会认识论的范畴。其二是社会主体视角,指与个人评价相对立范畴的评价,属于评价论的范畴。陈新汉认为,社会评价是以社会或社会性群体为评价主体而进行的评价[2]。本研究以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价值为评价对象,主要从方法论上探讨来自广大人民的社会性评价,所以本研究所称社会评价指与个人评价或政府评价对立范畴的社会主体视角的评价。

由于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需要关系,因而不同于事实现象具有自在性和客观性,价值表现出的需要关系,无论是主观需要的还是客观需要,都具有一定的“为我”主体指向性,对于同一自在之物,主体不同或时代不同其所表现的价值关系也会不同。因而,价值评价特别是社会价值评价中常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而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评价所反映的价值关系往往又都是真实的。陈新汉认为,这就是评价活动的多元性。但陈新汉也认为,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社会评价,我们就不能满足于不同主体评价活动的多元性,而应该努力从社会历史主体出发来进行评价[3]。体育事业作为社会公共事业其价值主要表现为社会价值,所以,根据马克思主义人民历史主体的观点,其价值也应由广大人民作为评价主体并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价值观进行评价,这是评价的主体性原则在社会评价中的根本要求[2],也是保证对体育价值社会评价的合理性所在。

另一方面,由广大人民对体育价值进行评价的人民主体原则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在实践中却遭遇现实困境。首先,这一原则面临技术方法上的困难。中国有十几亿公民,要对这十几亿公民的体育价值观全面调查与把握其工作量不下于一次全面的人口普查。从必要性上说,似乎也没有很大必要这样做。其次,从价值主体视角看,体育对广大人民的真实价值与人们的体育价值取向可能产生偏差。价值作为一种主客体间的需要关系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其主观需要与客观需要也可能产生分离。李德顺认为,以感觉或心理上的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标准在一般的审美、娱乐上可能是真标准,但如果这个标准是应用于某些科学的、政治的、道德的评价,那它就可能是假的。因为在这类活动中,主体的客观需要和利益主要不是表现在感觉和心理上,而是表现在也许不被感觉到的思维、社会、人际等的客观变化上[4]。由于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体育其价值往往具有一定的超个体性,一般需要一定知识背景和深度思考才能把握,广大底层社会可能无法正确认识体育的价值。再次,广大人民体育价值观的民意表达具有无序性。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与文化价值观重塑时期,无论是现实民意还是网络民意都不成熟,真正代表价值主体的广大社会底层民众往往缺乏独立的深度思考能力,对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往往漠不关心或简单以情绪表达代替独立思考。与底层民众相比,一部分后现代主义批评者往往对现代性持一种非理性的批判思维,有时会以其反智、反主流、反官方的价值观影响民意。陈新汉基于民意表达的无序性指出,在社会评价中引进民主机制,绝不简单意味着事事都实行“全民公决”。因为,“社会上大多数人似乎赞成的东西不一定是真正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需要的东西。通过‘全民公决所表达的意志不一定是真正能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2]”鉴于以上原因,要对我国体育的价值进行全社会范围的民主评价将面临诸多实践上的困境。

1.2 本研究评价方法的依据

当前,关于我国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价值及其评价的专门研究较少,部分关于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的理论学说如普及提高说[5-6]、相互独立说[7-8]、相互取予说[8]等对二者的价值定位有所触及,然其理论大多是基于感性经验对中国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实践或事实现象而做的经验性诠释或解读,不仅表达隐晦,并且其研究者身份也往往在“个人身份”与“社会身份”之间游走,因而含有较大的主观性无法做到“价值中立”[9],而真正作为价值主体的广大人民怎么想我们仍无从知晓。所以,为了针对性研究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价值,需要借助科学与理性的方法了解广大人民关于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价值的社会评价。然而,由于广大底层民众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价值的认知能力有限,其表达也具有较大的无序性,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价值进行全社会范围的价值评价较为困难。鉴于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社会中间阶层是社会中最具活力的阶层,它植根于底层社会,却又有着底层社会所不具有的文化敏感性与社会责任感,往往代表广大人民的呼声活跃于网络与现实社会,并身体力行地以他们广泛的影响力与存在感影响社会舆论。相对而言,他们是较能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和呼声并具有一定理性的社会群体。而以高校体育教师为主体的体育科研工作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体育较为熟知,并且一般受过较为正规和严格的学术训练,其对体育的认知具有较大的专业理性。所以,这里认为,选择以高校体育教师为主体的知识分子及其他社会中间阶层进行特定人群的立意调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价值的社会评价。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为排除人民大众民意表达的无序性,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定位为以高校体育教师为主体的体育界和以普通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非体育界社会精英群体。

2.2 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把涉及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价值维度进行搜集归纳,得出的相关价值维度有“提升民族自信心” “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等11个价值维度。然后对15位体育领域相关专家进行咨询,经两轮咨询和增减,把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价值维度确定为10个,分别是“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丰富国民文化生活”“引导社会休闲娱乐”“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和谐”“促进国家外交”“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优化社会产业结构”“降低社会医疗开支”“增强民族体质与健康”。

然后,制订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整体价值及具体价值调查问卷,并通过对15位专家的咨询检验了问卷的效度。通过对池州学院30位师生进行间隔2周的两次调查,测得问卷的复测信度为0.963。设计的问卷共包括个人信息、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状况、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整体价值的比较关系、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具体价值结构及比较关系4部分,共23题。

最后,通过问卷星对特定群体进行立意抽样调查。调查群体包括由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中心等建立的以全国高校体育教师为主体的“(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论坛”QQ群、围绕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17年在成都举行的青年体育理论研讨会创建的“2017全国青年体育理论研讨会”微信群、清华大学博士校友“篮球天天打,健康一辈子”体育兴趣微信群、安徽“池州学院教师(微信)群”、安徽“池州致公党员交流平台”微信群等9个特殊网络群体。其中最大的群为“(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论坛”QQ群,成员1 160人(截至2018年2月14日)。总体来说,这些群体绝大多数采用实名交流,虽有一般网络群体虚拟的一面,更具有现实社会群体面对面交流的特性。

通过2018年2月近2个周的调查,共有319人参与了问卷填写。经检查,剔除了部分答题时间较短、个人信息或答案前后矛盾、或过于绝对化而无参考价值的无效问卷10份,共计得到有效问卷309份,问卷有效率为96.87%。

2.3 被调查者的群体特征

被调查样本包括高校体育教师、运动员、体育行政官员、高校非体育教师、其他行政官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在读硕博士生等各界人员,但根据需要,这里仅按职业是否与体育相关分为体育类与非体育类进行分类分析。样本其他特征见表1。从表1看,被调查样本男性居多,以26~45岁的中青年为主。在职业类别上体育界与非体育界均有一定的比例。此外,样本中高校体育教师达156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91人,占比58.33%。总体看,该调查样本学历(大学以下只有2人)与职级普遍较高,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和社会中间阶层的精英群体,应该具有较高的社会理性和专业理性。另外,由于该调查采用问卷星调查,以被调查者主动应答的方式进行,与传统的完全由调查者抽取调查对象不同,本调查兼具有某些网络民意表达的主动性特征。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整体价值比较关系

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目的与任务有着根本区别,所以其价值也应有一定的异质性,根据异类不比原则[10],对二者整体价值无条件地直接比较较为困难。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同时期人们对二者的需要还是应有主观上的轻重缓急。为了解当下人们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主观价值取向,这里设计了两个在逻辑上前后相承的问题,分别是:1)根据个人价值偏好,在宏觀或整体上,您认为当下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哪个更重要些?2)根据个人价值偏好,在宏观或整体上,你认为当下我国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哪个更应该优先发展?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

3.1.1 对当下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重要性的社会评价

考虑异类不比原则可能会干扰人们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整体价值的比较思维,为考察这种干扰情况,本题在答案中特设置了一个“二者不可比”选项。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的调查结果看,选择竞技体育更重要的只有1.29%,而选择社会体育更重要的则达到了54.37%。其他,33.01%的人选择一样重要,11%的人选择二者不可比,而选择无法判断的比例只有0.32%。

考虑体育界与非体育界在该问题上可能存在的价值判断差异,这里对体育界与非体育界的应答情况作了分类统计,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相对于体育界,非体育界选择社会体育重要的比例更高一些,而选择竞技体育重要的比例更低一些,但总体上看,二者对各项的选择比例差异都不是很大。

综合以上调查,这里认为,当下人们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重要程度社会评价的傾向性很大,当前阶段人们普遍更倾向于认可社会体育的价值。同时,二者一样重要选项的得票率较高,说明也有不少人以规范性思维或调和思维对竞技体育价值给予一定认可。无法判断选项的得票率较低,说明人们对当前阶段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价值关系的社会评价是明确的。一定比例的人选择二者不可比选项,说明“异类不比”思维对人们关于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整体价值的判断存在一定干扰。从分类统计看,非体育界评价的倾向性更为明显一些,但与体育界的差异不是很大。

3.1.2 对当下我国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优先发展关系的社会评价

对当前我国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优先发展关系的调查显示,选择社会体育更应该优先发展和二者均衡发展的比例十分接近,共同占据了被调查人数的96.12%,而选择竞技体育优先和无法回答比例都较低,见表4。此外,值得说明的是,出于对“一样重要”及“均衡发展”字面涵义的理解差异,本题中选择“均衡发展”的比例有所上升。另外,选择无法回答或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比例均不到3%。

考察体育界与非体育界的评价差异,与关于当前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重要性问题的社会评价情况相似,相对于体育界,非体育界选择社会体育优先发展的比例更高一些,而选择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比例更低一些,但总体上看,双方对各项的选择比例差异都不是很大,见表5。

综合以上调查,这里认为,人们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优先发展关系的社会评价与前面关于二者重要性的社会评价具有相似的逻辑,一方面普遍强调社会体育,另一方面部分人又以规范性思维或调和思维不轻易否定竞技体育。值得说明的是,本问题中选择“均衡发展”的比例较高,可能与人们对该选项字面涵义的理解有关。事实上,在本问卷关于当前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调查中,有81.88%的人认为竞技体育发展水平更高。在这种认知前提下,人们选择“均衡发展”选项本身或已包含了在社会体育优先发展基础上的“均衡发展”理念。所以,本问题中选择“均衡发展”选项的比例上升,与上一题中多数人强调社会体育重要的结果并不矛盾,只是选择社会体育优先发展的表达更为直接。此外,选择无法回答和竞技体育优先的比例较低,说明在该问题上被调查者的观点是较为明确的。在分类统计中,或许由于体育界对国家体育政策及体育新动向较为熟知,对问题的认识相对深刻,也或许存在某些规范性思维,其观点相对中庸一些。而在非体育界,或许对体育新动向新政策了解相对较少,或许对我国体育存在一定的刻板认识,其观点表现较为单纯和直接。

3.2 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具体价值结构及其比较关系的社会评价

为了从具体价值维度上考察人们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寄寓价值结构及其比较关系,这里根据确定的10个价值维度加上两个自填选项,让被调查者根据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在各价值维度上的价值大小进行选择并排序。对排序题,问卷星系统自带有一套选项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计算方法为:

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

其中,选项每次排列的权值由被排列的位置决定,第一名最高,得分等于选项数。以后每降低一个名次,权值降低一分,最后一名得1分。排序题各选项的综合得分反映了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由于此类题型有12个选项,因此,本题型选项平均综合得分满分为12分。

3.2.1 社会体育在各价值维度上的得分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社会体育在各价值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见图1。得分最高的是“丰富国民文化生活”9.49分,其次是“增强民族体质与健康”9.07分。然后从“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和谐”“引导社会休闲娱乐”“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降低社会医疗开支”“优化社会产业结构”依次降低并都有不错的得分。得分最后的是“提升国际影响力”3.42分和“促进国家外交”2.59分。得分从高到低依次降低,大体呈线性分布。

考察体育界与非体育界在该问题上的评价差异,见表6。体育界与非体育界对社会体育各价值维度上价值性的评价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其中,体育界中“引导社会休闲娱乐”得分7.95分略高于“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和谐”得分7.94分使排名出现反转,而非体育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得分6.21分明显低于 “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7.02分并使二者排名出现反转。

综合以上调查认为,无论是体育界还是非体育界,人们对社会体育的寄寓价值或价值定位首先是社会文化价值,其次才是健身价值,说明随着休闲社会的到来,人们对社会体育价值的认识已远超出了早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层面。从分类统计看,在“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和谐”“引导社会休闲娱乐”两个价值维度上各方的评价比较接近。而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价值维度上,非体育界可能由于对中国近年的体育产业政策不太熟知而影响了其价值判断。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总体调查还是分类统计,一些过去我们认为属于竞技体育主要价值的“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等也获得了一定的得分,说明人们对社会体育的价值判断或定位是多维的和综合的。

3.2.2 竞技体育在各价值维度上的得分分析

竞技体育在各价值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见图2。得分最高的是“提升国际影响力”10.65分,其次是“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9.7分,居中的是“促进国家外交”7.84分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6.29分,其他选项得分相对较低。

考察体育界与非体育界在该问题上的评价差异,见表7。体育界与非体育界对竞技体育各价值维度上价值的评价大体是一致的。其中在“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促进国家外交”“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丰富国民文化生活”5个主要价值维度上得分排名顺序体育界与非体育界完全一致。同时,体育界与非体育界在竞技体育价值结构上也存在一些评价差异。其中,体育界对排名靠前的“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等价值维度给分更高,而对排名靠后的“增强民族体质与健康”“降低社会医疗开支”等价值维度给分更低,从而使其各价值维度得分呈现更加两极分化的趋势。而非体育界的给分则呈现高分偏低、低分偏高的趋中分布。

综合以上调查认为,虽然体育界与非体育界在竞技体育价值结构的判断上有所差异,但总体来看,双方对竞技体育主要价值的判断则高度一致。此外,对竞技体育价值的评价在各价值维度上呈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其中“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两个价值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价值维度得分。这一点似乎与西方体育发达国家把竞技体育或职业体育看作文化娱乐不同,可能与我国历来赋予竞技体育以较大的政治抱负有关,且并未随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或体育强国的建设而有太大的改变。另一方面,各价值维度得分的两极分化趋势也说明人们对竞技体育主要价值的判断或定位较为简单和集中。分类统计中,非体育界的给分呈现高分偏低、低分偏高的趋中分布,说明非体育界在该问题上可能存在着因认识不够充分而导致的调和思维。

3.2.3 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在各价值维度上的价值结构比较

从以上关于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具体价值结构的社会评价调查情况看,人们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在各价值维度上的寄寓价值均有主次之分。社会体育的主要价值表现为“丰富国民文化生活”“增强民族体质与健康”“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和谐”“引导社会休闲娱乐”“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等,而竞技体育的主要价值表现为“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促进国家外交”“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丰富国民文化生活”等。并且,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在各价值维度上的价值结构既具有较大的异质性,也具有一定的价值重叠。总体来看,社会体育得分高的价值维度,竞技体育得分就相应低些,反之亦然。但也有一些价值维度二者得分都较高或相对差不多,如“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优化社会产业结构”等价值维度。此外,从总体分布特征看,社会体育在各价值维度上得分从最高的“丰富国民文化生活”到最低的“促进国家外交”呈均衡的线性递减趋势;竞技体育在各价值维度上的得分从最高的“提升国际影响力”到最低的“降低社会医疗开支”呈跳跃式递减趋势。这说明人们对社会体育的寄寓价值更具有综合性与多维性,而对竞技体育的寄寓价值则相对简单和集中些,这与社会体育存在業态的广泛性与模糊性是相对应的,也与国家对竞技体育的干预有一定关系。

3.3 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在各价值维度上的比较关系的社会评价

为考察人们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在各具体价值维度上价值比较关系的社会评价,这里分别在10个具体价值维度上让被调查者判断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价值的大小关系,调查结果见表8。社会体育在“增强民族体质与健康”“降低社会医疗开支”“丰富国民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和谐”“引导社会休闲娱乐”“优化社会产业结构”“促进体育产业发展”7个价值维度上的得票率均远高于竞技体育,在“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得分差”的结果上表现为正值。而竞技体育在“促进国家外交”“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3个价值维度上的得票率则明显高于社会体育,在“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得分差”的结果上表现为负值。另外,值得说明的是,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在各价值维度上没有得票率相似或相近的情况。

考察体育界与非体育界对该问题的评价差异,见表9。在“促进国家外交”“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提升国际影响力”3个竞技体育明显占优势的价值维度上,社会体育的得票率非体育界明显高于体育界。而在“增强民族体质与健康”“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和谐”“降低社会医疗开支”等社会体育明显占优势的价值维度上,竞技体育的得票率非体育界则明显高于体育界。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认为,关于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在各价值维度上的比较关系,多数人都有着较为清晰和一致的评价。并且,在各价值维度上,人们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具体价值比较关系的评价,要么压倒性倒向社会体育,要么压倒性倒向竞技体育,而较少有平分秋色或模棱两可的情况。这进一步说明在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上,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价值具有很强的异质性。此外,社会体育有7个优势价值维度,竞技体育只有3个优势价值维度,说明在人们的价值观中,社会体育的价值具有多维性与综合性,而竞技体育的价值则相对简单和集中,与前面关于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价值结构的调查结果是相互一致的。从分类统计看,体育界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在各价值维度上具体价值评价的倾向性更为明显,其群体认知一致性较高,而非体育界则表现有调和思维。

4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4.1 研究结论

4.1.1 当前人们对社会体育的价值给予更普遍认可,普遍认为当前社会体育应该得到优先发展,但也有不少人基于规范性思维认为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同样重要,二者应该均衡发展。

4.1.2 在具体价值结构的社会评价中,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被寄寓的价值均有主次之分且二者表现了较大的异质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价值重叠。社会体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丰富国民文化生活”“增强民族体质与健康”“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和谐”“引导社会休闲娱乐”“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等,而竞技体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促进国家外交”等。此外,从价值结构特征看,社会体育更具有综合性与多维性,而竞技体育则相对简单和集中些,这应该与社会体育存在业态的广泛性与模糊性是相对应的,也与国家对竞技体育的强力干预有一定关系。

4.1.3 关于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在各具体价值维度上比较关系的社会评价,多数人有着较为清晰和一致的判断。总体来看,在“增强民族体质与健康”“降低社会医疗开支”“丰富国民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和谐”“引导社会休闲娱乐”“优化社会产业结构”“促进体育产业发展”7个价值维度上,社会体育价值大于竞技体育;而在“促进国家外交”“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3个价值维度上,竞技体育大于社会体育。

4.1.4 从对体育界与非体育界的分类统计看,体育界与非体育界对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价值评价大体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些细微差异。其中,在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整体价值比较关系上,体育界评价相对中庸一些,而非体育界评价则倾向性较为明显;在二者的具体价值及比较关系上,体育界评价倾向性更为明晰,而非体育界评价则相对中庸一些。

4.2 研究展望

由于条件限制,也考虑民意特别是网络民意表達的无序性,这里采用的是对知识分子和社会中间阶层精英群体等特定人群的立意调查,未采用完全随机和开放的社会调查或网络调查。所以,调查样本相对较小,虽能代表来自社会的一些理性观点,然相对于中国近7亿网民[11]和13亿公民来说,其样本代表性仍然有限。所以,未来可再做更大规模和完全随机的社会调查或开放的网络调查,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分类统计显示,除体育相关的职业经历外,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及具体职业对人们关于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价值评价也存在一些影响。然限于篇幅,这里未作展开。所以,未来要详细了解不同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及具体职业经历对人们关于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价值评价的影响,还需要相关的分类调查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欧阳康.论社会评价[J].人文杂志,1994(5):1.

[2]陈新汉.评价论导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101-346.

[3]陈新汉.关于评价论研究的几个问题之我见[J].天津社会科学,2000(2):32-33.

[4]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98-199.

[5]熊晓正,曹守禾,林登辕.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到“各类体育协调发展”[J].体育文史,1997(5):16-17.

[6]原国家体委.中国体育年鉴1949-1991(精华本)[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204-231.

[7]林笑峰.拨开“金字塔”上的迷雾——坚持按体育的真义来领导和指导体育工作[J].教育科学研究,1990(1):11-14.

[8]裴立新,黄炜,佟强.从“普及提高”到“相对独立”再到“相互取予”——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8,29(1):69-70.

[9]文军.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2-31.

[10]陈瑜.比较的逻辑方法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34-37.

[11]李哲.7亿网民支撑8万亿元产业[N].经济日报,2017-05-10(001).

猜你喜欢
社会体育社会价值竞技体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科学构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