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非遗”项目特色引领发展

2019-08-30 05:51宋志强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9年8期
关键词:美术设计非遗名师

宋志强

郑州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创建于1965年,是一所具有浓郁艺术特色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的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拥有35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近10余年来的创新发展,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过硬,已經成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一、践行新发展理念

在学校“建静雅校园、做儒雅教师、育优雅学生”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不断强化制度管理,狠抓内涵提升,持续完善工学结合的“平台+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注重创新思维、提高艺术素养、强化职业能力”的教学理念,构建以就业为方向,以培养目标、职业能力为基础,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体系。学校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了专业教学质量与办学规模的协调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应专业发展需求、中高职衔接、产教深度融合的特色专业发展之路。2016年,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2017年,学校被郑州市教育局认定为郑州市首批美育示范学校。学校在特色专业发展、内涵发展、多样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实、越来越自信。

二、打造多彩实践课堂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经过深入研究,学校决定以“公共空间设计”“广告设计”和“包装设计”三门课程为突破口,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该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实现了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促进了教师“双师型”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探索“以竞赛为引领、以展演为支撑”的艺术类中职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不断完善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实际建立了专业技能竞赛、素质能力竞赛、文明风采竞赛“三赛合一”的工作机制,校内专业汇报形成班级为点、年级为线、专业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校级专业竞赛格局,与市赛、省赛、国赛相协调、相适应,形成了“校内有比赛、层层有选拔、专业全覆盖、师生全参与”的竞赛格局,以赛促教,实现“教赛融合”“教、学、做一体化”。学校通过各类竞赛活动的开展,推进了艺术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

2018年,在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5部委主办的“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学校选送的两个参赛项目《雕版·嬗变——河南“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和《和园——田园群居养老乐园》分别荣获全国一等奖、三等奖。

(三)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注重专业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先后建设了皮雕、扎染、装裱、陶艺等8个不同类别的实训室,扩建改造了美术画室、图形工作站等专业技能教室;学校又建立了广告、装潢两个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具有美术学科特色的生产性实训课程,并把实训课程纳入学分制选课系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特长发展。

(四)引入“非遗”项目,提升文化自信

1.“非遗”项目促进了专业特色发展

学校先后聘请开封宋都木版年画博物馆馆长任鹤林先生、中华剪纸艺术委员会理事袁升科先生、面塑大师刘玉伟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授课指导,并建立了大师工作室,植入“非遗”课程,进行常态化教学。2016年,学校被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封木版年画传承基地。

2.“非遗”项目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

“非遗”资源的融入是对设计专业课程内容和载体的有益补充。丰富的“非遗”创作元素和题材加深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了学生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同时,“非遗”资源融入项目课程,有效促进和提升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学校建立了“大师+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大师”——“非遗”传承人在项目教学中起到的主导作用;同时,学校的教学“名师”也以“大师”为师,通过传、帮、带,使项目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培养了学校自己的师资力量。目前,已有1名教师获得市级面塑专业传承人的称号,为持续带动“非遗”项目的稳定和发展开了个好头。

通过学习“非遗”项目的历史由来、风俗奇趣、工艺流程、造型纹饰等内容,师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同学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一些传统文化的符号来表达自己对设计的理解和对文化的理解。

3.“非遗”项目的引入促进新专业的形成

学校引入“非遗”项目,从刚开始的社团活动,到后来的实训课程规范,再到后来课程的校本化,实现了“非遗”项目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学校顺势而为,将形成的“非遗”项目集群特色与新兴专业建设结合,成功申报了“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并于2019年开始正式招生。学校采取“名师+大师”带领学生专业学习的现代学徒制的模式进行教学,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三、构建教师立体发展平台

学校发展,师资为先。学校以请“大师”、育“名师”、促“双师”为教师队伍建设目标,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地组织本专业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到企业和高校学习,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引用“名师工程”“青蓝工程”“达标工程”,通过“观摩课”“示范课”“达标课”等公开课比赛,对教师进行分级分类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每年定期下企业生产锻炼,同时聘请企业骨干人员来校交流授课,有效促进了教学改革。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学校教师培养机制的引领下,一批美术设计制作专业的教师脱颖而出,在省市名师遴选、教师基本功大赛、科研课题立项等各项活动中崭露头角、连获殊荣。我校教师孟建军作为主持人的郑州市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技能工作室及河南省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名师工作室先后成立,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良好地示范带动作用。

四、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与积淀,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设计制作人才; “非遗”项目的引进,促生新专业的形成,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要和市场、社会紧密接轨。如何使专业更好地持续发展,我们有以下思考。

(一)深入推进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

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课程建设、科研课题开发等方面,积极与相关行业和企业专家开展深度合作;学校选派专业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协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逐渐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二)不断优化与完善课程建设

学校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有计划、分批次地将其逐步建设成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以点带面,切实推动课程改革。学校按照职业能力需要和行动导向模式对相关课程进行重构,积极开发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教材,为任务引领式学习和项目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化教学体系。

(三)进一步加强现代学徒制教学

学校多渠道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生产性实践课程至少有1名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学校每年还选派2~4名专业教师,深入到生产一线,采取企业挂职锻炼、相关技能培训、学习和考取相关技能证书等多种方式,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能力。学校尤其鼓励教师参与与“非遗”相关的文创产品的再设计、再开发工作,让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学校积极尝试开展“名师+大师”和专兼教师配对工程,全面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能力。学校通过“校企两栖”的途径,提高教学团队的项目实践能力、教学科研能力。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非遗”文化是历史积淀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阵地,郑州艺术幼儿师范学校会一如既往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非遗”专业特色建设与课程建设携手并进,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责编  王鹏飞)

猜你喜欢
美术设计非遗名师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②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萌鸟呱呱表情包设计
浅议"名师"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名师读意林
电脑美术设计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