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毅
(河南经济贸易技师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
下刀点是数控加工程序中必须要设置的。下刀点应位于工件以外,并和工件构成一定的关系。例如,在毛坯为100*100*30mm的45#钢上加工外轮廓为整圆R40mm(加工深度为3mm)时,假设设计基准在毛坯上表面的中心处(即工件坐标系零点(X0,Y0,Z0)),刀具为Φ12的硬质合金立铣刀。根据以上已知条件,我们不难得出:采用圆弧切入或切线延长线都可以完成加工。首先我们按照假想圆弧切入法来加工,我们选择这个整圆在X轴的最右边一点(X40,Y0)作为我们的加工切入点,设置假想半圆弧R30与(X40,Y0)这一点相切,不难计算R30的上下两点分别为(X70,Y30)和(X70,Y-30),因为还要加上刀具半径补偿值,所以刀具的下刀点和退刀点都可以设置在(X80,Y0)处,假想圆弧切入法程序段如图1所示。我们再按照切线延长线切入法来加工,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选择这个整圆在X轴的最右边一点(X40,Y0)作为我们的加工切入点,假想切线延长线应该在X40并与Y轴平行的这一条直线上,我们设置下刀点:(X40,Y-60),退刀点:(X40,Y60),加工前还要建立刀具半径补偿(X40,Y-55),加工后要取消刀具半径补偿(X40,Y55),切线延长线切入法程序段如图2所示。
图1
图2
图3
图4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上述两种下刀点的设置都是可以使用的。但是,真正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时,就需要考虑如何设置和优化了。当我们遇到大批量生产时,如何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就成为了最重要的环节。如果一件加工品省掉3秒钟,那1万件可以节省的时3万秒也就是8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有效的提升了加工效率和节约了生产成本。当然,生产工艺的优化包含了各个方面,我们今天只就加工程序中的一个点(下刀点)的设置来阐述优化的重要性。
我们还拿上面的例子:毛坯为100*100*30mm的45#钢上加工外轮廓为整圆R40mm(加工深度为3mm)时,假设设计基准在毛坯上表面的中心处(即工件坐标系零点(X0,Y0,Z0)),刀具为Φ12的硬质合金立铣刀。首先分析刀具直径为Φ12mm,也就是理论上刀具下刀点在(X56,Y-56)时就不会产生刀具干涉问题,分别采用圆弧切入和切线延长线两种方法来编制加工程序,如图3和图4所示。
在这里我们把下刀点尽可能的设置在工件以外但离工件最近的点上。另外,在加工下刀前也专门用了F1000来提升加工速度,在建立刀具半径补偿时也尽可能的缩短走刀长度来提升效率。从原来的X80改为X56,仅就这一项上按F300来计算,进退刀时间将缩短近10秒钟,如果生产1万件将节省近28个小时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对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实习来说,可以将常规的下刀点设置讲给初学者用于实践。但是对于马上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讲,要提升他们对刀具走刀路径优化的认识和理解,以便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合理使用。对于小批量加工时,优化刀具路径意义不大,但是对于大批量生产时,除了采用合理的数控加工工艺加工之外,更应该合理优化刀具走刀路径,在满足加工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走刀长度和走刀时间,这样才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