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辉 刘兴林
(1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 汉中 723100; 2 陕西省略阳县天津高级中学 汉中 724300)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理念、过程、质量监测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考作为全国最重要的一次选拔性考试,它不光是一种信度高的监测工具,更对教书育人起到重要的导向功能。面对新形势下的高考模式,高中生物学科目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备考?这是每位一线生物学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科学思维之所以作为生物学核心素养要素之一,就是因为它在发展学生生物学素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面对备考时间紧、生物知识庞杂、试题材料紧跟时代、设问灵活等特点,通过有意识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能够最大程度提升高考生物学备考实效。
生物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自然科学,翟中和院士曾说:“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因此,在高中有限的课时中,不可能系统地讲解所有生物学原理,所以很多学生认为生物知识点很多、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知识点之间关联度低,只能靠死记硬背才行。在此种情况下,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生物学备考与建立思维导图有机联系起来,对学生的归纳与概括、发散性思维等能力都很有帮助,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大概念。例如,在进行必修2“变异”一章的复习过程中,可结合本章主要内容,基于思维导图组织学生复习(图1)。
图1 “变异”相关知识思维导图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结合具体内容穿插了大量的经典科学实验,如: 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有关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生长素的发现等。经典科学实验之所以成功就是有其重要的科学思想和巧妙之处,若在高三备考中,恰当的利用经典科学实验进行追问,不光能让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对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大有益处,能很大程度提高复习实效。
例如,恩格尔曼实验是探究光合作用中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围绕该实验可设计很多问题追问,如: ①实验材料为何选择水绵?有何重要意义?②好氧性细菌在此有何作用?能用厌氧菌或者兼性厌氧菌替代吗?③在黑暗环境进行实验的好处是什么?可以在光下进行吗?④用光束照射目的是什么?⑤该实验是否遵循了对照原则?⑥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⑦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吗?⑧该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⑨你能否对原有实验进行优化等。
高考备考离不开试题,但通过选择一些优质的试题进行训练实践,对学生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下面,以一道联考生物学试题来进行分析。
例题: 下列图中,甲表示分布在某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数字代表物质,字母代表细胞器。乙和丙表示在CO2充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甲
乙
丙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的名称是,②在c的处参与反应。
(2) 将该植物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24小时之后,对其提供18O2,然后进行暗处理,一段时间后,除氧气外还能在图中所示的(填物质数字)中检测到18O。
(3) 从乙和丙图可知,在A与B之间光合作用强度受限制,其原因是。
分析: 该试题为综合分析填空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场所、物质代谢、细胞器的判断、光合作用曲线的判定,知识点跨度也比较大,要求考生掌握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原理来做推理、对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要求较高。但是本题的文字提示信息较少,更多的信息要求考生从图形中挖掘,对考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1) 判断a名称的前提是先要能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判断出①②分别是CO2和水,要回答②在c何处参与反应,还必须判断出c是线粒体,此题设问巧妙、跨度大,考生若要解答,就需要从其他已知结构的功能来判断。
(3) 该问题通过图乙、丙提升了难度,对考生识图和图文转换能力要求较高,考生看到两个图中都有温度,容易以此为入手点出现漏答错判,在现有条件下温度和光照强度同等重要都需作答。所以从思考该题的角度讲,就需要考生寻根问底。有助于学生演绎、推理、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学会从整体高度理解生命现象。
高考备考是一项紧张、艰辛、复杂的教学活动,必须讲究科学的策略,有意识的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为依托来实现高考生物学复习备考效率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