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伟 王恩标
今年麦收期间,刘茂强在地里开收割机的时间并不多。自家的收割机主要是儿子开着下地,他自己大部分时间则在村里的收粮点,负责对接来送小麦的粮农。
今年51岁的刘茂强,是东明县沙窝镇沙窝村人,在当地从事农机修理多年。几年前,他流转了4.7公顷多地,用来种粮。为了种好地,刘茂强一方面请来农技部门专家来指导,采用免耕、宽幅精播等增产技术;另一方面,他购置了多款新型农机。
“像小麦联合收获机等大型农机,如果光在自己地里用,有点浪费。还想为周边农户搞点服务,增加收入。”抱着这样的想法,2017年,刘茂强联合周围其他农机大户,成立了东明县茂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0余台,刘茂强个人就有20余台。其中,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就有15台。
在刘茂强的带动下,从去年起,合作社的小麦收获机开始更新换代。目前合作社的15台小麦收获机,全部换成喂入量为每秒8千克的大型机械。“原来每秒喂入量才3~4千克,一天只能收割5公顷麦子。现在换成大型机械,作业效率每小时1~1.5公顷,一天可以收10~15公顷。割麦的收入也翻了一番。”
今年春天,刘茂强还使用无人机对小麦进行植保服务。“现在种地,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了,种的时候是机械化免耕播种,打药的时候是植保无人机,收获的时候是联合收割机,省时省力还提高了效益。”
成立农机合作社后,刘茂强给当地种粮农户提供的不仅仅是农机服务。近几年,他还开始代收代储小麦。周边粮农收下来的小麦,直接拉到他的收粮点。
6月3日,沙窝村村民吴连增开着三轮车,把自己新收的麦子拉到刘茂强的收粮点。卸完粮食,当场拿到现金。“今年温度高,麦子熟得透,个把儿小时就收完了,然后直接拉到收粮点,每千克2.2元,当场拿到了钱。”
近年来,刘茂强收储粮食的量越来越大。尤其是麦收期间,收购量激增,平均每天达到五六十吨,高峰期1天超过100吨。为了保证粮食含水量达标,前年,他购置一台15吨小型烘干机,去年新上了一座200吨的大型烘干塔。“不管是收小麦还是玉米,不用再担心阴雨天没地方晒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