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萍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福建厦门 361005
恶性淋巴瘤主要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是一种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各器官受累,此种疾病可累及呼吸、血管、消化、神经等系统病变,危及生命[1]。由于疾病的恶劣性,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对其病情极为不利,因此,临终护理干预对患者极为重要,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对于90 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45 例,对照组男性23 例、女性22 例,年龄最小为39岁,年龄最大为76 岁,平均年龄(57.50±5.50)岁;观察组男性24 例、女性21 例,年龄最小为38 岁,年龄最大为76岁,平均年龄(57.00±5.55)岁;两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主要依赖病变组织的病理检查。纳入标准:经血常规检查、骨髓涂片镜检、血生化检测等,患者均符合恶心淋巴瘤疾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具有心、肺、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无清晰意识患者[2]。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对情绪异常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临终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注意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加强沟通,根据患者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向其讲述病情、最终结局。患者处于妥协期时,对于疾病内心会有一定认识,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并以耐心的态度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患者处于沮丧期时,会表现处一定的绝望心理,护理人员应注意使患者保持成分的个人空间,注意观察患者动态,避免出现自杀心理,并与患者家属相配合,尽量完成患者内心想做之事,了却心愿。②疼痛护理:患者在最终时期,会由于疾病发展、治疗缘故产生极大疼痛感,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疼痛情况评估工作,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谈心、音乐疗法等转移患者内心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对于疼痛程度较严重患者,应给予相应镇痛药物或者对其疼痛部位进行按摩,以缓解疼痛感。③生活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发展阶段对其制定合理的饮食习惯,应保证足够的营养,并以易消化、可口类食物为主,坚持少食多餐原则。对于具有恶心呕吐症状患者,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止吐剂、静脉补充营养药物等,对于出现口腔炎患者,应对其口腔进行护理工作,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有效延长患者生命。
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癌因性疲乏程度、生存质量,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统计学对比。
癌因性疲乏程度判定标准:主要包括22 项内容,即认知、行为、情绪、感觉等,每项内容为10 分,分数高低与患者癌因性疲乏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生存质量判定标准:采用生存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主要包括生理功能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等8 项内容,每项100 分,分数高低与患者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评分标准分分界值为50 分,轻度焦虑(50-59 分),中度焦虑(60-69 分),重度焦虑(>70 分)。抑郁评分标准分分界值为53 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 分),重度抑郁(>73 分)[3-5]。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癌因性疲乏程度相比,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癌因性疲乏程度、生存质量
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
为缓解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最终生存质量,需对其进行一定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简单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护理效果不显著[6-8]。对于处于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需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临终护理干预,心理护理通过患者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营造舒适环境、面对面沟通等方式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生活护理可保证患者口腔清洁、根据具体临床症状给予针对性措施,可延长患者生命;疼痛护理通过转移注意力、给予镇痛药物、对疼痛部位进行按摩等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
综上所述,恶性淋巴瘤患者护理中临终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