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向
岳阳广济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7
妊娠期糖尿病危害母婴健康,容易引发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剖宫产以及早产等不良结局,因此,采取有效的血糖干预措施对于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常用血糖控制方法为胰岛素注射,但是,不同孕周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1],此次研究对象为76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在我我院进行治疗,分析孕妇不同孕周进行胰岛素注射对临床疗效以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如下:
以76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中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孕妇血糖监测结果>5.8mmol 次数≥2 次;入组孕妇理解以及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有糖尿病史孕妇;合并肝肾心等脏器功能不全孕妇;合并感染性疾病或者传染性疾病产妇;免疫系统疾病孕妇[2]。随机将76 例产妇分为对比组(n=38)与观察组(n=38),对比组产妇平均年龄(28.6±5.3)岁,平均孕周(35.3±1.3)周,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28.9±5.0)岁,平均孕周(28.7±1.2)周。入组孕妇孕周等临床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对产妇加强血糖监测,同时为其提供运动指导及饮食指导。于对比组孕妇孕32 周后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分别于三餐前及睡前进行皮下注射治疗,注射剂量以4:2:3:1 为宜,注射剂量为4-6U/d,根据孕妇血糖水平适当调节应用剂量。观察组孕妇于孕32 周前进行胰岛素注射,注射剂量及频率同对比组孕妇。治疗期间必须对血糖水平加强监测,防止出现低血糖[3]。
(1)监测治疗前以及分娩前孕妇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值并进行组间对比;(2)统计新生儿低血糖、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及剖宫产等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并对各评价项目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
应用SPSS18.0 统计软件包对本研究涉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通过±s 表示,以t 检验独立样本,以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显著或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孕妇FPG、2hPG 血糖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孕妇FPG、2hPG 血糖值均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孕妇血糖控制效果组间对比(±s,mmol/L)
表1:治疗前后孕妇血糖控制效果组间对比(±s,mmol/L)
分组 治疗前 分娩前FPG 2hPG FPG 2hPG对比组(n=38)7.39±1.28 12.24±2.13 5.89±1.15 7.61±1.24观察组(n=38)7.36±1.25 12.20±2.11 5.18±1.19 6.59±1.27 t 0.086 0.097 6.235 7.417 P>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胎儿窘迫等不良结局发生率较对比组低(P<0.05),孕妇早产率以及剖宫产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不良妊娠结局组间对比[n(%)]
妊娠糖尿病孕妇体内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并通过胎盘传递至胎儿体内,引发胰岛B 细胞增生及肥大,而且胰岛素分泌过量容易引发胰岛素血症并促进肝脏内脂肪、蛋白质及糖原合成,出现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也随之升高。妊娠期糖尿病还会导致孕妇身体素质下降并导致感染风险升高,因此,为了保证母婴身心健康必须采取有效的血糖控制措施[4]。
适量运动以及科学饮食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基础降糖方案,有助于改善其胰岛素功能并稳定其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够确保充足的营养及热量供给,以防出现饥饿性酮体以及高血糖。但是若运动及饮食方案无法取得满意的血糖控制效果,必须通过纠正胰岛素的方式降低血糖水平。胰岛素不会经过胎盘导致胎儿发育受阻,因此,应用安全性较为理想。孕32-33 周为孕妇体内抗胰岛素物质分泌峰值时期且该阶段胎儿发育迅速,因此,以孕32 周作为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分界点[5]。
此次研究中,分娩前观察组孕妇FPG、2hPG 血糖值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胎儿窘迫等不良结局发生率较对比组低(P<0.05),孕妇早产率以及剖宫产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吴莲[6]等研究中,孕32 周前接受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孕妇分娩前FPG 为(5.22±1.07)mmol/L、2hPG 为(7.01±1.11)mmol/L, 孕32 周后接受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孕妇分别为(5.80±1.13)mmol/L、(7.53±1.05)mmol/L,提示,孕32 周前为其实施胰岛素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32 周接受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能够改善其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