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东方社会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实启示
基金项目:2019年度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一般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逻辑理路研究”(项目编号:19D XKTYB095)。
作者简介:张妤,黔东南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230
马克思开创的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时代精髓的深刻凝练。在这一理论体系中,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环境、发展方向、发展机制、发展速度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和辩证的分析,深刻阐发了东方社会理论是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理论,是研究东方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特殊结构,特殊道路的社会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主要内涵
马克思通过吸取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之上,深入剖析了东方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其特殊样态,提出了“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亚细亚生产方式”等理论范畴,用以概括东方社会的经济结构,并以印度公社为典型,把资本主义入侵前的东方社会看作是长期停滞的社会,并对这个历史事实作出理论上的说明,揭示了东方社会之所以长期停滞的秘密所在。在1877年,马克思批驳了米海洛夫斯基强加给他的一种观点,即把“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沦,……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马克思的这一论述表明,不能对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教条式理解和生搬硬套。特别是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辟,把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和整个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东方落后国家可以按照本民族所处的特殊的历史环境,在吸收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先进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进而实现某种跳跃式发展。
1881年,在给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马克思指出:“谁都知道,那里(印度——引者注)的土地公社所有制是由于英国的野蛮行为才消灭的,这种行为不是使当地人民前进,而是使他们后退。 ”这就是说,摆在东方人民面前的任务不是用私有制代替公有制,不是破坏和扼制农村公社,而是保存和发展公有制。晚年马克思期望俄国公社获得新的生命,希望保证其自由发展所必需的正常条件,使其成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威胁着俄国公社生命的,并不是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认为,俄国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开辟了不通过资本主义而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这种发展的基础是把古老形式的公有制变为高级形式的公有制,而不像西欧那样,把一种私有制形式变为另一种私有制形式。也就是说“它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
二、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引中国的具体实践,形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的双向互动。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终于在马克思主义东方理论指导下,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引导新民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取得,如何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并建设社会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指明了中国的发展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并采取“一化三改造”“和平赎买”的等方式,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在中国大地广泛而深刻地建立起来,由此使得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而成功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随后,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要“以苏为鉴”,走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建设道路,并深刻论述了工业与农业、沿海与内地、国家与集体(个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启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先声。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与我国国情进行了深入结合,由此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征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同志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同时,党的十三大还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強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且多层次,因而在经济上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党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中国得以最深入运用的生动体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泽民结合国情、党情、世情的深刻变化,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是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并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也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内在要求。同时,为更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五大还提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要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通过生产关系的改革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跨越了“卡夫丁峡谷”,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丰富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为何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課题,要求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持续性,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所共享,避免资本主义社会所造成的两极分化、消除资本的逐利本性所引致的物对人的支配,确保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本质轨道前行,这也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一次深刻剖析和具体运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行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时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造性地把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和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实情相结合,不断推进该理论的中国化和实践运用,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核的新发展理念,从发展动力、发展方法、发展保障、发展条件、发展目的等方面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进行了中国化的阐发与运用。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提出要充分吸收借鉴各种优秀文明成果,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沿线国家的各种资源合理配置,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体现了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稳定。
三、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启示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探讨东方国家和东方民族的革命问题,在广泛地研究东方社会的过程中发现,东方社会的历史及结构有着与西方不同的特点。正是这种不同的特点,使广大的东方国家和民族有可能通过非资本主义道路走向未来的新世界,这一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大力发展生产力
综观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阐述,就会清楚地发现,他们并没有脱离生产力水平、脱离现存的社会组织基础去设想把一种处在较低形态的公有制向相隔几个历史阶段的高级形式的公有制过渡,而是要借助资本主义的现代生产力。也就是说,马克思在东方社会论中所阐述“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可以“跨越”,但发达的生产力却是不能也无法“跨越”的,尤其是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现代生产力,例如蒸汽机、火车、远洋运输船等等,这些先进生产工具的出现,代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因而,东方落后国家在取得革命胜利后,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就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弊端与束缚,把发展动力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二)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事实上,在马克思所开创的东方社会理论中,马克思所说的“跨越”不是跨越生产力,而是以吸取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作为“跨越”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马、恩所讲的“跨越”是以发达的生产力或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为前提的。吸取资本主义所创造和提供的肯定成果,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而吸取这些肯定性成果,主要是吸取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生产力,而不是照搬西方的生产关系。这就要求东方落后国家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当前,我国就是要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开放发展,充分依托“一带一路”为载体,与世界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使我国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走向中高端,从而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三)坚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发挥引领作用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认为,东方社会出于自身所形成的特点,无产阶级只要坚持革命的领导权,在国际无产阶级帮助下,就可以引导革命取得胜利,并跨越资本主义社会,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关系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要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就必须切实加强无产阶级革命党的政治建设。因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围绕党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政策、政治立场、政治生活、政治纪律、政治能力以及政治领导等方面而开展的党自身建设的严密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党的政治建设就是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本领、增强全体党员的“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而开展的系列政治活动的总集,是新时代背景下党的根本性建设,这将有利于发挥党的引领作用。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1-342,77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48.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